为什么别人越工作越愉悦,而你整天无精打采?因为你欠缺这2个字


为什么别人越工作越愉悦,而你整天无精打采?因为你欠缺这2个字

一件事是否可做,要先想应该不应该。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3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为什么别人越工作越愉悦,而你整天无精打采?因为你欠缺这2个字

现在社会,人人都想获得成功。


成功的基础,在于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然后努力去做。


不喜欢的工作,缺乏兴致,一天到晚心不在焉,还企盼着成功早日来临,是毫无道理的。


有些人刚开始工作时十分热心,但很快就借故停止不做。这种缺乏工作热忱的人,做到那里就算那里,也不可能成功。


不喜欢工作,缺乏工作热忱的主要原因,都在于提不起兴趣。


唯有兴趣浓厚的人,才能够工作愉悦,并抱持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好像开始掘井,一定要掘到井水涌现为止。


可见,一个人是越工作越愉悦,还是越工作越无精打采,很大一个原因就在是否有兴趣。


那到底什么才算兴趣?又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走向成功愉悦的人生呢?


1

什么才是真正的兴趣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就曾经说他是一位兴趣主义者,主张“凡人必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他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嫌二十四小时不能扩充到四十八小时,不够享用。


他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他忙些什么?忙的是他的趣味。


他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也常常想劝别人也过同样的生活。


凡属趣味,粱先生一概都承认它是好的。


然而,什么是趣味呢?他说:


“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便属趣味的主体。”


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喝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跳舞趣味吗?不跳的时候呢?


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暂的时间内好像有趣味,结果却经常闹得很没趣。这些事情,都不能算是趣味。


那么,趣味是什么呢?


他主张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他认为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才是趣味的主体。


他特别声明,不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他说:


“我不问德不德,只问趣不趣。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质能够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最合乎趣味主义的条件,所以提倡学问。”


任何工作,如果能够以趣味始而以趣味终,当然容易获得成功。


但是一般人对于工作,总是抱着“不得不做”的心情,似乎提不起兴趣,这才是让你越做越疲惫的原因,也是你很不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成功,工作愉悦,就要先发现自己最有兴趣的工作。


为什么别人越工作越愉悦,而你整天无精打采?因为你欠缺这2个字

2

如何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则需要阶段性调整,一步一步来。


学生时代,就必须用心探索自己的性格和兴趣,寻找“自己最有兴趣的工作”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很多学生都弄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反正小学读了升中学,中学毕业考大学。


而联招制度,分发到那里算那里,有些人读到大学四年级,还不喜欢自己所就读的系。


于是下决心毕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本通通丢掉,因为十几年的苦读,已经使他对书本深恶痛绝。


有人存心继承父业,认为基础稳固,不需要多费心,便能够守成。


却不料自己根本缺乏这方面的兴趣,始终不能专心投入,等到发现守成不易的时候,才悔之已晚。


有些人则存心不走父兄的老路,一定要另辟途径,以免被他人讥为搭顺风船,承父兄的庇荫。


弄得高不成、低不就,等到回头来,已经是时不我予了。


那要如何找到适合自己而自己又感兴趣的工作呢?


最可靠的办法,是“听听父母、师长、朋友的意见,再自己仔细考虑,慎重决定”。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有充分的了解,如果理性地依据子女的性向和兴趣,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不是硬性的指定,对子女很有帮助。


师长对学生的辅助,以及朋友的意见,都是值得参考的依据。


一个人踏入社会,必须处处谨慎,仔细观察周遭的环境,发现障碍与困难,寻找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


至于是不是真的找到,可以从自己的感觉来判断:


当自己精神饱满,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信心,不再怀疑是否走错了路,就可以确定已经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为什么别人越工作越愉悦,而你整天无精打采?因为你欠缺这2个字


3

如何培养兴趣


当然,任何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那有没有哪些培养的途径呢?记住下面四条就好了。


第一、无所为


培养兴趣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


凡是有所为而为的事情,都是以另外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了达到目的,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就被抛掉。


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读书,工人为工资而工作,歌手为赚钱而唱歌,虽然有时也可以引起兴趣,但是真正发生兴趣,必定要和“有所为”脱离关系。


为游戏而游戏,为生活而生活,为工作而工作,才有真正的兴趣。


如果为了分数而游戏,为竞争而生活,为赚钱而工作,那就没趣了。



人类的本能,只要某一部分搁久了不用,那一部分就会麻木、会生銹。


十年不走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小时,跑上几个月,如果有一天不跑,腿便会发痒。


人类原是习惯的动物,任何事情做习惯了,就会产生兴趣;久久不停息,便叫做上瘾。


多花一些时间,不停地去做,很快就培养出浓厚的兴趣。



兴趣总是慢慢地来,愈引愈多,愈深入愈有兴趣。譬如倒吃甘蔗,愈往下才愈得到好处。


从事任何活动,不要存心消遣。缺乏研究的精神,兴趣就引不起来。

选择合适的工作,一层一层地往里面深入去研究,一定会欲罢不能,产生很大的兴趣。



兴趣和电一样,愈摩擦愈能产生。不停息和用心投入,是靠自己和工作相摩擦,万一自己停摆,发电力便弱了。


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摩擦,彼此切磋,大家都有兴趣,对大家的精进都有助益。


这就是培养兴趣的四条大路,只要用心,找到自己的兴趣并非难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在工作方面获得成功,最可贵的当然是找到合乎自己兴趣的工作。


但是,我们还要提醒大家,一件事是否可做,要先想应该不应该。


不应该做的事,自己再喜欢,也要克制自己,改变念头,不可以做。


在应该做的事情里面,再问喜欢不喜欢。


喜欢表示自己有兴趣,会做出趣味来。不喜欢,就要培养兴趣,设法让自己愉快地去完成。


一个人进入社会,获得第一份正当职业,便能够产生很大的兴趣,决心全力投入,而且从来不曾犹豫,丝毫没有跳槽或转业的念头。


这种情况,最是难得,只要持续深耕下去,不仅越工作越有兴致,而且还更容易获得成功。


为什么别人越工作越愉悦,而你整天无精打采?因为你欠缺这2个字

本文内容:曾教授《赢在职场》汇编

中国式职场修炼手册 |《赢在职场》(原为《如何在36岁前成功》 ¥36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愉悦   目的   父兄   工作   没趣   有所为   无精打采   摩擦   学问   趣味   子女   兴趣   事情   喜欢   学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