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病例出发,浅谈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二线治疗的优化

近日, Bartlett教授在JCO杂志上以一份病例为线索,详细梳理了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的二线治疗方法及相关支持文献,有理有据,详实细致。

从一个病例出发,浅谈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二线治疗的优化

病情介绍

21岁男性,因胸痛1周发现前纵隔大包块,否认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白细胞16.1/m3,血沉37mm/h,其他结果正常。2次CT引导纵隔肿块穿刺活检,一次示炎症,一次示非典型淋巴细胞浸润。超声引导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示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分期PET-CT示左侧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肿大,中央坏死,最大直径12.5 cm,SUVmax35(图1A)。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ABVD)2周期后,间期PET-CT示无改善,SUVmax41(图1B)。改用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ICE)2周期后,PET-CT示疾病进展,左肺新发结节,SUVmax44(图1C)。

从一个病例出发,浅谈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二线治疗的优化

诊疗挑战

cHL并不常见,45%发生在35岁以下患者,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尽量减少迟发反应。在3种治疗复发难治(R/R)cHL的新药CD30单抗药物结合物brentuximab vedotin(BV)、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获批前,cHL的生存率已是不断提高,源于含蒽环类药物化疗代替了氮芥和达卡巴嗪、ABVD方案的优化、更好的支持治疗以及更有效的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在内的二线治疗。标准一线治疗如ABVD或BV、阿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BV-AVD),进展期cHL治愈率80%,早期cHL为90%。诊断后目前依旧采用国际预后评分对进展期疾病风险分层,结果不影响现代治疗选择;大包块和B症状对早期cHL治疗选择有指导作用。cHL的生物预后标志物,如23基因表达模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血CD163和TARC的可重复性较差,尚未纳入实践或研究。

几乎所有患者最初接受的治疗都是ABVD,10%~20%患者一线治疗无效或复发,这些患者的治疗仍以治愈为目标,在二线治疗获得缓解后行ASCT,目前ASCT仍是R/R cHL的标准治疗。二线治疗缓解深度是ASCT结果的关键因素,PET-CT证实的完全代谢缓解(CMR)是二线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尚无研究比较二线治疗,研究间的疗效比较亦不合理(评价手段由CT转变为PET-CT、二线治疗后ASCT患者数量不同以及2015年后开始ASCT后BV维持治疗),因此二线方案的选择具有主观性。传统二线方案强调使用与ABVD无交叉耐药的药物,包括铂、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依托泊苷和长春瑞滨。由于≥3线治疗的高缓解率,目前正在探索BV(缓解率[RR] 75%,完全缓解[CR]34%)和PD-1抑制剂(RR 65%~70%)作为二线治疗,二药均未获批治疗适合ASCT的患者。NCCN指南列出了适合ASCT患者的9种二线方案和11种后续治疗方案,未推荐首选方案。

从一个病例出发,浅谈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二线治疗的优化

文献汇总

R/R cHL一直以含铂或吉西他滨的化疗为主,如ICE、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DHAP)、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脂质体阿霉素(GVD)、依托泊苷+甲强龙+阿糖胞苷+顺铂(ESHAP)、异环磷酰胺+吉西他滨+长春瑞滨,首选治疗因地区而异。上述方案的研究结果均早于PET-CT用于疗效评估,研究中的多数患者接受了巩固性ASCT,根据CT标准,RR 61%~88%,CR率17%~54%,3~4年PFS 52%~68%。一项II期研究中,接受过多线治疗患者,采用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的RR和CR分别为56%和33%,但缓解并不持久。苯达莫司汀+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治疗的CMR为75%,无继发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征。这些传统化疗方案是新药联合应用的基础。

2011年BV获批治疗ASCT复发cHL或不适合ASCT且接受过至少2种多药化疗的cHL。BV单药治疗多线治疗后患者的RR和CR为75%和35%,5年PFS为22%,提示部分BV可治愈患者。BV最常见毒性是周围神经病变,通常可逆,BV的骨髓抑制作用有限,可与细胞毒方案联合。二项研究评估了单药BV二线治疗适合ASCT患者的疗效,研究之一BV每28天一周期,第1、8、15应用,2周期后CMR (Deauville 1-2)患者ASCT,其他患者增强ICE治疗,结果27%患者CMR,另有18% Deauville 3分患者,在其他研究中也认为是CMR。研究中所有患者的2年PFS为80%,单独BV达CMR患者92%。另一研究中,BV每3周一周期, 2~4周期BV后,RR为75%,CMR为43%,直接ASCT患者的2年PFS为77%。

鉴于BV序贯化疗治疗R/R cHL的良好表现,开始尝试联合BV和化疗以获得更高CMR率和更早ASCT的可能。II期研究中含BV方案二线治疗的CMR率67%~81%,1~3年PFS 60%~74%。BV-苯达莫司汀治疗作用显著,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染发生率极低,但联合用药导致60%患者出现明显的输注相关反应(IRR),44%患者出现皮疹和发热等迟发超敏反应。尽管使用激素和苯海拉明预处理,许多患者仍要停止治疗。BV-吉西他滨作为二线治疗高危R/R cHL儿童和青年研究中,CMR为67%,BV+ESHAP/DHAP的CMR率也很高(70%~81%),但3-4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1-2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增加。BV-ICE的治疗结果示,CMR为69%~74%,Stamatoullas等报告1年PFS为69%(67%ASCT),Lynch等报告2年PFS为82%(86%ASCT)。综上,含BV二线方案的CMR率较高,不同方案的结果大致相似。

FDA批准纳武利尤单抗治疗ASCT和BV后的R/R cHL或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三线治疗后的R/R cHL,这引发了R/R cHL二线方案的进一步探索。最成熟数据来自BV+纳武利尤单抗(BV-Nivo)研究,虽然41%患者发生IRR(通常在第2周期,预防用药不能降低IRR),但BV-Nivo耐受性好,少有3-4级毒性。最常见的免疫介导不良事件是斑丘疹和肺炎,18%患者需激素治疗。BV-Nivo的RR为85%,CMR为67%,所有患者的3年PFS为77%,直接ASCT患者为91%,复发患者的3年PFS为90%,原发难治性患者为61%。与传统化疗一样,ASCT前的缓解深度与结果相关,BV-Nivo后CR患者的3年PFS 95%,PR患者67%。一项研究中单药纳武利尤单抗每2周1次,共6周期,PR患者随后给予2周期纳武利尤单抗-ICE,39例患者中32例经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后直接ASCT治疗(CMR 70%),其他7例纳武利尤单抗-ICE治疗后缓解,6例获CR,1年PFS 79%。帕博利珠单抗-ICE的II期研究结果尚未公布。

Moskowitz的II期研究中,39例R/R cHL,多数为高危,41%原发性难治,38%确诊后不足1年复发, 帕博利珠单抗-GVD二线治疗2~4周期,总体耐受性良好,1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0%,3级转氨酶升高10%,3级粘膜炎5%,3级甲亢和3级皮疹各1例,5例患者需要有限疗程的强的松治疗免疫介导的转氨酶升高或皮疹。重要发现是ASCT后中位10天内,68%患者发生植入综合征,表现包括转氨酶升高、皮疹和/或腹泻,3天高剂量激素缓解后1-2周迅速减量。另一研究中BV-ICE治疗后ASCT的植入综合征发生率为16%,提示该并发症与PD-1抑制剂移植前应用有关。疗效前所未有,RR为100%,CMR为95%,中位随访13.5个月,37/39例ASCT患者的PFS 100%,1/3患者ASCT后接受BV维持治疗。

从一个病例出发,浅谈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二线治疗的优化

治疗汇总

对于多数R/R cHL,我个人仍推荐以ICE为基础的治疗作为二线治疗,因为烷化剂对cHL有很好的作用,而ABVD中缺乏强力烷化剂。同时推荐含卡铂方案代替顺铂,因为ASCT前顺铂相关肾毒性会使ASCT更复杂。本例中的患者2周期ABVD后无任何缓解很少见,间期PET-CT提示部分代谢缓解患者换用BEACOPP有获益,但对于该患BEACOPP能否获益我缺少信心,因为BEACOPP方案中也含有蒽环类药物和长春碱类药物,这二种药物在患者最初治疗中完全无效,因此,我按照R/R cHL治疗该患,选择ICE作为二线治疗。二线治疗疾病进展后,我会考虑的三线方案包括单药BV、单药PD-1抑制剂、BV-苯达莫司汀或BV-Nivo。我不愿对年轻患者使用苯达莫司汀,因其可损害骨髓。异环磷酰胺治疗后疾病进展时,我不会选择同为烷化剂的苯达莫司汀。基于以上考虑,我选择了BV-Nivo,因其CMR率高,明显高于任一单药。近期有研究示帕博利珠单抗治疗ASCT失败或不适合患者的缓解率和PFS均优于BV,因此PD-1抑制剂成为此时的首选。2周期BV-Nivo后,PET-CT示肿大淋巴结接近完全消失,SUVmax4,符合CMR(图1D)。重要的是,ASCT前三线治疗CMR患者的预后与二线治疗CMR患者相似。患者随后行ASCT和累及野放疗。尽管已达到CR,但BV-Nivo研究显示难治性疾病的维持治疗可进一步改善PFS,因此我推荐患者ASCT后的BV维持治疗,但由于严重肺炎,3次治疗后停用BV。ASCT后6周患者出现培养阴性的严重腹泻,抗动力药疗效不佳。单剂甲强龙后腹泻缓解,提示为纳武利尤单抗导致的免疫介导的延迟毒性。现患者ASCT后已近3年,仍为缓解状态。

参考文献

Bartlett NL. Optimizing Second-Line ThERapy for Hodgkin Lymphoma:A Work in Progress. J Clin Oncol. 2021 Aug 24:JCO2101552. doi:10.1200/JCO.21.0155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3442809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强龙   达卡   长春碱   阿霉素   纵隔   转氨酶   粒细胞   皮疹   淋巴瘤   抑制剂   长春   毒性   病例   疗效   周期   患者   方案   经典   霍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