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让我卖掉单身公寓,给弟弟买房,好孩子却遭遇无视

一位网友曾分享自己的故事:我远嫁他乡时,爸爸妈妈十分反对,甚至以断绝父(母)女关系相威胁,但我为了爱情,还是嫁了。之后,妈妈每周都会打电话,边哭边数落我,把所有事情都怪罪到我身上。弟弟没找到女朋友,是因为我;没找到好工作,还是因为我。嫁这么远,帮不上一点忙,他们白白拉扯我长大。

妈妈让我卖掉单身公寓,给弟弟买房,好孩子却遭遇无视

我自觉愧对爸爸妈妈,无论妈妈说什么,都乖乖听着。没想到我的忍让,却没有换来爸爸妈妈的体谅,反而让他们变本加厉。

有一天,妈妈要给弟弟买房娶媳妇,却伸手向我借钱。我刚刚换了车,工作上也遭遇困境,实在没钱借给她。妈妈就让我卖掉婚前买的单身公寓,先借钱给她。我瞬间暴怒:不可能,那是我自己辛辛苦苦攒钱买的房子,你们没有出一分钱,休想打它的注意。弟弟是你们的儿子,你们愿意给他出钱买房,我管不着。但他不是我的儿子,我对他没有一点责任和义务!

这位姑娘,面对爸爸妈妈的指责,一直在体谅与包容他们的坏脾气,算得上是一位好女儿。可是,在她爸爸妈妈的眼中,只看到弟弟,丝毫没有看见她,一直在忽视她的感受。其实,像这样好孩子却被无视的例子还有很多。

懂事的孩子没糖吃

我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女孩从小就是大人眼中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每次跟着妈妈出去玩,别的孩子吵着要玩具、要零食,她从来不要。她只是飞快的扫两眼,然后收起羡慕的目光。妈妈问她要不要买时,她总是说不要。每天放学回家,自觉的拿出作业做起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邻居家堂哥则不然,想方设法地问大人要钱,买零食、买玩具。作业从来不写,整天疯跑着贪玩。他妈妈经常拿女孩当榜样教育他:“你看看妹妹,比你还小一岁,比你懂事多了!”这时候,女孩会觉得心里美滋滋,认为懂事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小小的胸脯挺得笔直!就这样,堂哥任性的吃到了很多的零食、玩到了新奇的玩具,而懂事的她却什么都没有,连一颗小小的糖果都不曾吃到!

妈妈让我卖掉单身公寓,给弟弟买房,好孩子却遭遇无视

有一天,女孩看到堂哥和两个小伙伴一起玩,也想过去。结果堂哥却说:“她是个懂事的孩子,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不要跟她玩。”女孩第一次觉得懂事好像是一件糟糕的事,带给她不少的烦恼和困扰。

成年之后,因为懂事女孩很难和别人聊到一块去,别人要么觉得她无趣,要么觉得她无聊。看到儿童玩具、零食,会莫名其妙买一大堆,买回后包装也不拆,就那样静静的扔在那里。下一次,还会忍不住剁手。

她曾试着拆开一支棒棒糖,没有想象中甜甜的味道,吃着竟有点酸。原来小时候吃不到的糖果,长大后即使吃到了,味道也变了。

没上大学是我一生的遗憾

朋友曾跟大家吐露过她的心事,从小我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不争不抢、不哭不闹。因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我初中没读完,就不得不退学。出来工作半年,我攒了一些钱,选择去技校读书。可惜,爸爸妈妈要同时供几个孩子读书,家里捉襟见肘,我只好再次退学。

从此,大学成了我的遗憾,只要提到心底都会隐隐作痛,只要看到大学生就羡慕不已。几年前有幸去大学校园转了一圈,我兴奋的像个小孩子。有了女儿后,我十分重视她的教育,希望她将来可以考上心仪的学校,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妈妈让我卖掉单身公寓,给弟弟买房,好孩子却遭遇无视

我们有时候不仅会想,好孩子隐忍、善良、懂得照顾他人的情绪,本应该受到大家的喜爱,畅快淋漓的过完这一生。现实却是好孩子常常被爸爸妈妈忽视,认为他们身披黄金铠甲,无坚不摧!

为什么好孩子却惨遭无视?

好孩子之所以付出很多、收获却很少,一直被习惯性屏蔽,一般有这3个原因。

武志红老师曾说,一个家庭圣母和巨婴是结伴出现的。由于巨婴的生命力和破坏力太强,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中国家庭习惯道德捆绑、整体利益输送,所以需要圣母来拯救巨婴和托底整个家庭。好孩子因为听话、好操纵,就被要求一直付出。

巨婴行动力强、太能折腾,家长的大部分注意力被他吸引,为他兜底,家长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孩子。好孩子就这样一直被无视、被圣母。

像文中的第一个案例,弟弟自己找不到工作、没处对象、买不了房子,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爸爸妈妈无力处理,就把这个包袱丢给女儿,希望她化身超级圣母,负责弟弟这个巨婴。而女儿的感受,根本不在他们考虑之中。

低需求宝宝婴幼儿时,就比较好带,即所谓的天使宝宝。吃了睡、睡了吃,很少哭闹。有人哄就咯咯笑,没人哄就自己发呆,安静的没有存在感。他们不像高需求宝宝一样黏人,情绪变化强烈,时刻需要爸爸妈妈的怀抱和抚慰。爸爸妈妈即使偶尔忽视他们,也不会表现的很抗拒。

低需求宝宝长大一些,也习惯隐藏本我,将自己的内在欲望和需求埋在心底,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爸爸妈妈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发现他们的真实想法。而爸爸妈妈习惯了他们的懂事、听话,也默认为他们无欲无求。

妈妈让我卖掉单身公寓,给弟弟买房,好孩子却遭遇无视

像女孩和糖果的故事,妈妈可能以为女孩不喜欢零食,或是觉得不吃也没什么大不了,根本不知道女孩有多渴望一颗糖果。

心理学上,把“人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东西”的现象叫做知觉选择性。

客观事物多种多样,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对于普通的爸爸妈妈来说,生活不易,他们希望看到孩子听从大人的话、体谅大人的辛苦,不希望看到孩子那些光怪陆离、难以实现的心思。所以,他们看到了好孩子的温顺谦卑,看不到好孩子压抑的悲痛和呐喊,因为这在他们眼中是多余的。

妈妈让我卖掉单身公寓,给弟弟买房,好孩子却遭遇无视

爸爸妈妈的忽视,让好孩子觉得那些感受、欲望都是不受欢迎的、需要被摒弃的,只会把它们隐藏得更深。真实的自我被割裂,好孩子会按照爸爸妈妈的投射重新塑造一个虚假自我。由于一直不能正视自己,好孩子只会空虚、缥缈,活的痛苦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好孩子   弟弟   妈妈   圣母   知觉   零食   糖果   懂事   公寓   事物   大人   眼中   爸爸   单身   需求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