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为了写这篇文章,又去刷了一遍河西走廊纪录片,强烈推荐没看的朋友去看下这部神级纪录片。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的故事,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回这片土地开始,便是兵家争夺之地。西汉就开始的丝绸之路,来往驼铃声响彻千年。多人种,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在这里交融汇合。


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多民族的融合,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让这里的宗教、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西北除了壮阔的美景,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令人沉醉。



绚烂夺目的壁画,轻盈飞天的舞女是没来之前对莫高窟的印象。但实际的莫高窟却让人更震撼。


出于对莫高窟的保护,洞窟到景区大门还有一段车程。整个莫高窟修建在鸣沙山2公里的崖壁上,依山而建,一共9层,从十六国时期开始一直到元代,陆陆续续的开凿了735个洞窟,成千上万尊佛像。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敦煌是通往中亚、西亚丝绸之路的交汇处。皑皑雪山,茫茫黄沙,前途未卜,生死不明。西行商旅僧人为了祈求佛祖保佑,便出资雇人于莫高窟开窟筑像,护佑一路平安。而东行平安至此的也会捐赠开凿佛窟,感谢佛祖保佑。


隋唐时代的陇西世家大族,为了家族荣誉,祈福平安。便会以家族名义资助修建佛窟,莫高窟便这样兴盛发展。


参观莫高窟就像参观博物馆一样,从东向西,依次展开。每个洞窟雕刻的佛像形色各异,人物众多。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的建筑壁画;生产织作,市井生活的劳动场景。还有万佛朝拜,众仙聚会的宏大场景,包罗万象,栩栩如生。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经过千年的岁月,颜料在时光的打磨下褪去了最初的颜色,但能想象到刚开始绘制上去是多么绚烂多彩。也能想象到壁画上人物的曼妙身姿,似乎是要挣脱出这壁画来。


几年过去了,对于莫高窟已经没有印象了,不记得当时看到的壁画,也忘了老师讲解了什么,只记得我是去过的。


直到最近看了一档新的综艺〖登场了 敦煌〗,镜头慢慢扫过这些佛像又勾起了当时的记忆。看到研究院老师讲到: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变化,莫高窟终有一日会淹没在黄沙下。为了更好的保护莫高窟,研究院开始针对所有的洞窟做1:1的临摹,转移到更好的环境下做保护。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看到一模一样的临摹样本,几十年如一日的勾画,这种精神让人敬畏。从最开始的僧人乐尊开凿的第一尊佛像开始,千百年来,无数僧人、匠人、艺术家、绘画家在这崖壁上开凿,雕刻,千年来从未断绝。


近代莫高窟重获新生,从第一代守护者常书鸿先生、李云鹤先生。在这里扎根,不畏艰苦守护万佛千窟,青丝变白发,我心归处是敦煌。今年的高考“留守”女孩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是受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影响。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我想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可能有一天莫高窟不在了,但是这些壁画会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消失的是壁画的载体,不变的是千年来的传承。



河西走廊上的咽喉,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就是嘉峪关。


主体城楼耸立中央,瓮城、罗城、戍楼和敌楼和其他附属建筑,设计精妙错落有致,在祁连山脉和开阔的戈壁滩下摄人心魄。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最绝的是城门设计的巧妙,敌军攻入城门后发现其实是个瓮城,通往内城还有一道城门。而这时攻入城的敌军则成了瓮中之鳖,难以逃脱。


公元1372年,大将军冯胜向朱元璋谏言在河西走廊最狭窄处修建一处大型关隘抵御蒙古的侵扰。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由城中向两侧修建长城,把整个明王朝与西亚大陆隔绝。


就在大明王朝修建关隘防御蒙古的同时,1492年哥伦布开始了大航海计划。大明的闭关锁国政策,嘉峪关等大型关隘的修建,让往来千年的丝绸之路没有昔日的便捷,限制了东西方的商旅,而逐渐没落。


时光一晃百年而过,被西方坚船利炮敲开国门的清朝已满目疮痍。沙俄扶持阿古柏侵占新疆,左宗棠据理力争西北的重要性,抬棺西路嘉峪关,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两年苦战,于1878年收复新疆。


1881年,嘉峪关又重新开关通商。此时已风云突变,万物转换。再次打开的国门却已不是当初的世界。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冬季嘉峪关



结束青海大环线后,在西宁歇息几日,便去了塔尔寺。


西宁是个多民族聚集地,汉族、藏族、回族等多民族在这里生活居住。同时各类宗教也在此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清真教和藏传佛教。


到塔尔寺听到最多的就是宗巴喀大师,作为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出生在塔尔寺,后入藏学经,终身未回。作为开宗立派的大师,在青藏高原乃至西亚、东南亚都享有很高的荣誉。


塔尔寺不像中原寺庙,讲究中轴线对称分布,整个寺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虔诚的僧人和信徒,一身红色僧袍,同时转动手中和墙边的转经筒,口中念念不语。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塔尔寺有三绝,酥油花、壁画和堆秀,而柯柯说来塔尔寺是来看信仰的。从进门佛塔处就有不少人在磕长头,他们互不干扰,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希冀。


往里走在大殿的屋檐下,一排排僧侣信徒,在地上垫个毯子便开始磕起了头。简单又标准的动作,一遍一遍重复的做着。信徒手上都带着佛珠,一共108颗,做好10个或者100个便记录一下,一共要磕满十万个才算圆满。


一个僧人双腿盘坐地上,前方的毯子上洒满了佛珠。师傅左手持佛钵,右手抓住一把佛珠,轻放在佛钵上再落下,清脆的声音一遍一遍的响荡在寺院。


西北篇下:西北的魅力,除了壮阔的风景,还应该了解这些历史


旁边的师傅说,还有从几百公里外的地方来塔尔寺朝拜。有的会住上数月,每天的事情就是在佛堂前磕长头。佛堂前几寸厚的木板每过数月就减短几分,半年就要更换一次。


不能想象还有如此虔诚的人,可以坚持内心的信仰,周而复始,一丝不苟的做着同样的事情。



河西走廊始于汉,强盛于唐,衰于明清。


千百年来,霍去病、班超御马奔驰在边疆上,厉兵秣马,开疆拓土;张骞、苏武在河西走廊往来穿梭,手持旌节,凿空混沌;玄奘、马可波罗中西文化的使者,游历四方,传播文化。


往来商贾,使者络绎不绝的丝路正是汉唐的强大时代,而封闭堵塞,闭关锁国却是明清外表风光,内心薄弱。


文化的传承,民族的信仰,是中华民族繁衍千年,生生不息的保障。而开放和包容才是大国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塔尔寺   莫高窟   嘉峪关   敦煌   大明   关隘   河西走廊   洞窟   佛珠   壮阔   平安   新疆   丝绸之路   僧人   佛像   壁画   风景   魅力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