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良:我的阿兄曾仕强

我阿兄做了许多老天爷交付的事,对中华道统文化,尤其是易经的现代诠释,可谓不负使命......


曾仕良:我的阿兄曾仕强

文/曾教授胞弟曾仕良教授

这一次的投胎转世,我来到曾家,成了我阿兄的三弟。

六十八年里,阿兄对我不离不弃,照顾有加;我对阿兄难舍难分,纠缠不清。

要我提笔书写阿兄生平,真是百感交集,不知从何说起。


阿兄生于丙子年,肖鼠,在漳州度过童年。祖父季鸾公原任龙溪县政府建设科长,挂冠转行医,悬壶济世,名闻遐迩。祖父得子五女七,阿兄为长孙,自是宠爱有加。

阿兄自幼异常聪颖,小学跳级读了二、五年级,适先父奉命赴华安筹办中学,阿兄遂跳读初中一年级。

一九四九年,双亲携阿兄、阿姊、二兄徒台。翌年,阿兄入新营南光中学就读高一。

曾仕良:我的阿兄曾仕强

一九五三年秋,阿兄如愿考入师范学院(今台湾师大)工业教育系。四年公费生的日子,阿兄过得极为充实又愉悦。

教哲学的牟宗三教授、教老子的张起钧教授、教印刷的罗福林教授都带给阿兄很重要的影响。而国文系陈致平教授、英文系梁实秋教授带动校园的人文风气,耳濡目染,也提升了阿兄更高的人文素养。


大学毕业,先回新营高中教了一年书,然后飞往澎湖服预备军官役。这一年当中,利用休假时间辅导司令胡宗南将军公子为真课业。后胡为真任驻星代表,曾邀请阿兄赴星演讲。

先父是著名的教育家,当年写了好几本书,有的是交由阿兄誊稿,有的部分甚至训练阿兄编写,也算是刻意雕琢吧。


阿兄二十八岁就被聘任为中学校长由于年轻有为,不少学校还争相网罗呢。

三十九岁时,任省立屏东农专主任秘书的第三年,可说是阿兄一生的转折点。

十六、七年的职场经历,顺风得意有之,挫折逆阻也难免,有一天回家看望双亲,先父察颜观色,一语道破:「上三楼再带几本易经的书回去读一读吧!」

先父嗜书如命,加盖的三楼是藏书近万的书库,简直是名符其实的汗牛充栋。

我们五名子女从小就都享受过冬日晒书的雅趣,当然边晒书边读书也读出许多趣味来。

先父后期买书大致上都买四本,给阿兄、我与我妹各一本。早期是从微薄的月薪中硬挤出买书钱,全家人住一起,没必要也不可能买四本。

原本阿兄手上已有六、七本易经相关书籍,又上楼挑了十来本带回去。


三个月后,阿兄在经济日报开了「中国式管理」的专栏。


五个月后,中小企业处邀约阿兄举办系列讲座,回响热烈,各大企业邀约不断,大型管理顾问公司争先恐后安排课程,「中国式管理」大受欢迎,风靡一时,阿兄成了知名度最高的管理专家。

阿兄在台湾的演讲场次逾三千民营企业从中层干部到高阶主管、总经理及董事长上过阿兄的管理与领导课程的数以万计,包括台积电、统一集团、长荣集团与广达计算机等等。

同时,阿兄出版了著作《中国经权管理》《中国的经营理念》《中国人的管理行为》《中国式管理》《大易管理》等四、五十本专书,洛阳纸贵,也让各界共尊阿兄为「中国式管理之父」「中国式管理大师」。

阿兄倡导的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依理应变。这三大主轴正是易经所揭示的道理,所以中国式管理是原本已经存在的。

历代圣贤与各朝明君之所以声誉卓越名留青史,毫无疑问都深谙易经的个中三昧。其实易经何止三昧?何止三十昧?一般人只要领悟其一、二,足矣。


一九九〇年,中美合办决策管理科学硕士班礼聘阿兄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中国式管理」课程,该班学员后来担任公职,都得心应手甚具绩效,当然也步步高升,志得意满。

二〇〇七年六月,百家讲坛播出阿兄述说《易经与人生》,创造了最高的收视率,也让阿兄红遍了大江南北。

二〇〇八年播出《胡雪岩的启示》,再创新猷后,开始录制十五集的《易经的奥祕》。从无极、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这些生涩的概念开始讲起,逐步剥去易经的神祕色彩。

录制的同时,阿兄以神来之笔写了《易经的奥祕》与《易经的智慧》两本大作,狂销两百万本,名列畅销排行榜冠军。

此时,全国的邀请络绎不绝,有的甚至直接到北京排队等候。但是,阿兄有个惊人之举:谢绝大部分邀请。

阿兄想打铁趁热,将中华道统文化传授给更多的炎黄子孙,他列了一张预定录制光盘的清单,打算全力投入尽速完成。

这份清单琳琅满目:


详解易经六十四卦一百七十集,

评说三国演义一百六十八集,

详解道德经八十一章一百集,

论语的生活智慧一百六十集,

还有孝经、大学、中华文化的特质、古代帝王与四大军师等等,共计超过一千集。

二〇一二年十月,详解易经六十四卦一百七十集录制完成,制作团队全员紧绷神经一丝不苟整整三年,瞬间释放,震天炸响的鞭炮声还掩盖不了全员的欢笑声。


阿兄晚餐后,回到酒店告诉制作人:「庆祝一下很好,但是今后一定不要燃放这么多鞭炮,北京的空间已经很不好了!」

易学的传承,汉书艺文志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是说:易学经过伏羲、文王、孔子三位贤人,接棒跑了三千五百年,才有辉煌的成果。

孔子以后,每一个时代,都有许多有志之士,前仆后继,不断地研究发展。

可经历了两千多年,还是有太多人由于看不懂、听不明白,也想不通,虽然满腔热诚,却不得不望而兴叹,与这「群经之始」擦身而过。


由于阿兄倾全力将易经的要义「写得很清楚,说得更明白」,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曾粉」,时刻关注,紧紧相随。

在北京国子监、台北孔庙献束脩正式拜师的传承班弟子有一百三十多位。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阿兄于二〇一六年健体有恙,包机返台,径入三总,门弟子分批自对岸飞来探视,一起为恩师祈福。

更有三位轮番来台陪侍在侧,两周签证期满交班,令三总医护人员敬佩有加。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阿兄仙逝。


卧病在床两年许,依然心心念念中华道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展,还期盼罗浮山国学院附属学校日益茁壮、永续成长,引导源源不绝的莘莘学子体悟中华道统文化而获取无穷效益。


二〇二〇年元月三日,我打开脸书,赫然看见六句诗:曾生圣门昆仑山,仕强士弱阴阳诀,强弱阴阳是太极,仙圣阳号姜尚封,师旨道旨遵天意,降文显示有缘人。


传诗者为张协益,我并不识,但我还是遵天意转传给几位有缘人分享降文。

一切都是天意,六月十一日我与中华道统文化学会张协益创会长第一次见面时,我才知道会长五年前曾到台北阿兄家拜访且相谈甚欢。

有些人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些人明白义理,都做应该做的事,更有极少数的一些人,做老天爷交付的事,也就是我们说「带着使命来的」。

我阿兄是,张创会长也是,所以他们能够以另一种频率互通声息。

我阿兄做了许多老天爷交付的事,对中华道统文化,尤其是易经的现代诠释,可谓不负使命,德泽广被。

而今阿兄顺天意往生,张创会长要做的协调工作更多,中华道统文化学会诸先觉、道兄责无旁贷,都要衔命共襄盛举。


曾仕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阿兄   新营   易经   先父   孔子   太极   道统   中华   老天爷   北京   天意   阴阳   会长   教授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