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在贫穷的状态下,人为了活命往往是什么都能做出来的。在贫穷时代,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只要能够有一口吃的,似乎任何代价都不为过。如此看来,贫穷几乎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它能颠倒是非,也能要人命。

现在我国正处于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国家的贫困村已经所剩无几,大部分人现在都不愁吃穿。但就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还处于贫困时期,大部分贫困村庄的村民饥寒交迫,于是产生了人血交易这种赚钱的方式

很多人通过卖血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生活是没有捷径的,也是因为卖血,让他们遭受了更大的悲剧,艾滋病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悄然传播。我国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5年,当时患上艾滋病的是一位到中国旅游的美国人,而中国人的第一例艾滋病,则是来自卖血这种赚钱方式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贫困之下的卖血之举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种经济在几年里开始疯狂流行,每个人都可以凭此赚钱,且利益巨大,这就是卖血。卖血,一个在当今听来十分骇人的行为,却曾在一整个村子中成为见怪不怪的行为。

河南省的文楼村,原本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村庄,村民们用自己的劳动谋生。可1955年,血站的出现让他们知道了一种可以快速来钱的方法,并且从此日复一日地去卖血。

在那个一天干苦累活才五块钱的年代,卖血所得,远高于此。如何取舍,对穷怕了的村民们来说并不难。村民们知道自己的血有何用途吗?显然不知道,但他们却知道这源源不断的鲜血,能毫不费力来钱。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在当时的文楼村,大多数村民都会因贫穷而卖血赚钱,这个市场也越来越壮大。据文楼村民的回忆,那个时候卖血几乎成了每个人都会做的事,而谁也没有想到卖血这件来钱快的事,会给村庄带来巨大的灾难

艾滋病魔笼罩全村

一开始,谁也没有在意过那些小小的不寻常。村里的年轻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反胃、腹泻、呕吐。这些症状并没有让村民们放在心上,但不久之后,迎接这些青年的,居然是死亡。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他们浑身长满红斑,然后突然死去。当地的医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措手不及,根本不知道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原本平静的村子,隔三差五就会传出哀乐,整个村子仿佛被死神笼罩。那段黑暗带着死亡气息的时光有多恐怖,只有文楼村民自己知道。

渐渐地,村里流传出文楼村被诅咒的说法,村民不知道究竟得了什么病,医生也治不好,于是只好得出被诅咒的结论。村民们都开始相信鬼神之说,甚至请来法师做法事,真是惶恐害怕到六神无主。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直到1999年桂希恩主任医生的到来,一切的谜题才得以解开。桂希恩医生仿若将这个村庄解救出来的天使,他尽心尽力地调查,尽管受到了多方势力的阻拦,他还是多次前往文楼村。1999年,一位文楼村的进修医生告诉他,村里许多青壮年得了一种怪病,发烧、拉肚子,然后不治死亡。

6 月底,桂希恩医生不顾危险,独自到文楼村进行调查。第一次调查后,桂希恩医生就被验血结果震撼,于是赶忙致信给卫生部,但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但桂希恩医生并没有放弃,几日后他又带着学生再次潜入文楼村,经过多次调查后,终于弄清楚,全村的怪病就是因为卖血而患上了艾滋病。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利益驱使酿成大祸

艾滋病,在那个年代对人们来说是很陌生的,村民们并不知道自己患上的是多么可怕的病,也并不清楚为何就会身患不治之症。

那么,艾滋病究竟是如何在这个普通的村庄发生,并迅速夺走许多人的性命的呢?其实还是离不开钱这个字。

当时,利益驱使之下,许多人为了个人利益选择偷设卖血点,村民们则对于这样"轻松赚钱"的买卖趋之若鹜。这样被国家禁止且不正当的交易,是没有保障的,而采血本就是一件需要卫生环境的事情。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如果仅仅是卖血,不会轻易产生交叉感染,也不会如此大规模的出现艾滋病。但偏偏人心不足蛇吞象,那时的卖血有一种方式叫做"单采",若是选择单采,可以比卖血获取更多的钱,于是村民大多数都进行过单采。

这种单采,就是只提取血液中的白蛋白,其余的血会被重新输回人体。而这一过程中,用到的仪器很多,并且卖血站点的卫生要求并不达标,每个人的血都经过仪器沾染,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极大。

换言之,艾滋病,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文楼村村民之间传播开的。然而,即便村民们拿命去卖血,也没能使自己致富,反而患上了艾滋病,而这也让本就穷困潦倒的村庄雪上加霜,成为人们口中的"艾滋病村"。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全村有70%人携带艾滋病毒,而村民们用生命换来的利益,最后真正获利的则是血站和血制品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血站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农民在拼命地卖,血站在拼命地采。

尽管这样的血浆经济只持续了几年,但他夺走的性命不可计数,带来的后患也是无穷的,如今的文楼村还没能从艾滋病的阴影之中走出来。现如今,文楼村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艾滋病村,并且因为艾滋病聚焦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国家高度重视文楼村的情况,将整个村庄的环境都进行彻底清扫,也换了公共设施,药物治疗保障也十分到位,文楼村的村民可以凭借艾滋病诊断卡来享受打针、吃药等免费的优惠。

作为中国最早的艾滋病村,全球艾滋病综合防治项目也已经在文楼村启动,在各方重视的情况下,文楼村的情况已经好转了许多,但也还是深受艾滋病的折磨。

这场灾难已经成了每一代文楼村民难以忘记的痛苦,文楼村沦为艾滋病村,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贫穷与利益。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村民的贫穷,让他们在毫无保障甚至是无知的情况下为了一点点利益去卖血;利益的驱使之下,越来越多的人私设血站,他们原来靠卖血为生时,或许并未想过要用性命去换取钱财,但血站的存在让这本不该有的交易有了市场,也让艾滋病得以趁虚而入。

人一生难免为金钱所累,但生命只有一条,不论多么艰难都应当取财有道,切莫用自己的生命赚钱,更不能消耗他人性命为自己谋取钱财。

人生在世不容易

在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用十数万字的篇幅介绍了在上世纪中后期,中国正处于困难时期,当时的穷苦人民很多依靠卖血为生。许三多靠卖血赚钱娶了媳妇,解决纷争,给孩子请医生看病,熬过了大饥荒……

小说中的故事确有事实根据,正如小说中的记叙,20世纪90年代初,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类似于小说中"李血头"那样的人私自设点,非法偷采血浆;也有一些生物公司擅自设立采集血浆的站点,大量采集、收购原料血浆,用低廉的人体细胞制作高利润的药剂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因此成为便宜的血浆的理想采集地,对于一些贫困村庄的人来说,卖血来钱快,他们不管自己的血液被用来干什么,只知道血能换钱,而且只要他们多跑几趟,这比辛苦种地赚的钱多多了。而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的文楼村,便是这贫穷村庄之一。

被"诅咒"的村庄

文楼村原本是一个其乐融融、大家安居乐业的小村庄,就在90年代,村里的年轻人都染上了一种怪病,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也没人能治。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症状就是普通的发烧和腹泻,可是吃了各种药甚至打抗生素都没有好转。

然后这些人身上会长出红色疱疹,就这样经历病痛的反复折磨,年轻人大都走向死亡。村民里人都非常害怕,感觉像突然受到"诅咒一样",原本平静的村子突然出现怪病,而且不断有人发病,隔离病人也不能阻止疫情蔓延。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本来就是贫穷的村子,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得病,老人更是无力养活家人,村子笼罩在一层阴霾之中。村子里的人开始相信他们受到鬼神的诅咒,村子里渐渐流言满天飞,都说村子里有人冒犯了天神,天神降罪给村子,于是让年轻人染上了这种怪病。

一时间人人像惊弓之鸟一样战战兢兢,害怕疾病落到自己身上,一旦生病了那就是必死无疑。每天村子里都会传出哀乐,村子成了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旁边村子的村民都绕着走了。平静的文楼村一下子变成鬼村,每家每户烧香拜佛,大家也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卖血悲剧要如何落幕

文楼村的谜底被揭晓要感谢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他就是桂希恩。故事要从一次聊天说起,桂希恩有一个好友陈宝印是文楼村的医生,两人在一次聊天时,陈宝印无意间说出了这件怪事,桂希恩也是医生,他当时就有个想法:这可能是艾滋病。但他也不确定,当时大家都不了解艾滋病。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也是一位医生心中的责任,桂希恩独自来到文楼村调查,他采集了一些当地村民的血液进行检测,第一次他抽了5个人的,其中有两个带有艾滋病病毒。当时中国人还没有得艾滋病的先例,桂希恩感觉到这件事很严重,他马上给当地卫生部门写信,希望重视这件事情

但是卫生部门并没有当回事,这给桂希恩当头一棒,桂希恩觉得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自己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件事必须要追查下去。于是他自己带了几个学生在村子里调查,通过细致的,他发现感染艾滋病的原因就是卖血,而且问题就出现在献血过程中"单采"的方式

"单采"就是把采集到的血液用离心机分层处理,只收集其中的血浆,把红细胞回输到卖血者身体。这样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艾滋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在文楼村村民中传播的,艾滋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在两年的潜伏期之后集体爆发,就出现了上面描述的文楼村年轻人得怪病的事情。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桂希恩把整理好的调查报告直接交给了当时的副总理。看到这份报告后,中央非常重视,文楼村的怪病终于被揭晓,它不是什么"诅咒",而是艾滋病,从此之后,艾滋病也慢慢被人们所知道。文楼村虽然是第一个发现艾滋病的村子,但像文楼村这样的村子不止一个。

结语

文楼村的悲剧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出现新的疾病、发生类似悲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第一,从采集血样公司的角度来看,应该保证基本的卫生条件,保障供血人的卫生安全,尤其在如今国家法律体系更健全的情况下,任何公司都应该有规范的操作方式。

艾滋病村文楼村,村民因贫穷卖血赚钱,全村70%的人携带艾滋病毒

第二,从个人角度看,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有一些方式虽然赚钱快,但也伴随着风险,尤其是游离在国家法律边缘的行为,我们要慎重选择,遵守国家规范,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才不会让文楼村的悲剧重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艾滋病   村民   贫穷   艾滋病毒   血浆   全村   村子   村里   村庄   性命   怪病   贫困   悲剧   年轻人   利益   医生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