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耕地质量到底怎么样?比世界其它地区耕地有无劣势和优势?

印度耕地面积超过中国,南亚耕地面积超过东亚

版本一

水热条件决定了耕地的年度亩产的上限,世界耕地主要分布见下图,越绿代表耕地质量越好,笔者推测下图对华北平原的耕地质量媲美乌克兰和东北平原,有其热量条件的加成,关东的水资源条件不如江南和东北,但是关东的年度积温要超过乌克兰和东北平原。

耕地条件除了本身土壤肥力、年度积温、水资源等水热肥硬件参数,还有亩产这种终极指标的考量,所以中国耕地的高亩产在下图中得到了不少加分。

下图考虑了上述四个指标,虽然细节比较粗糙,但是可以看出全球耕地主要分布四个大区

1 亚欧大陆东南部(中国印度) 2欧洲全境 3 北米洲南部 4 南米洲拉普拉塔平原

这四个大区的耕地承受了全球人口的90%的粮食需求。直观对比,中国和印度东南亚的耕地累加只有全球耕地的18%,却养育了全球52%的人口

中国的耕地质量到底怎么样?比世界其它地区耕地有无劣势和优势?

图一 全球耕地效率对比图

如果不考虑亩产,不考虑水热条件,只考虑土壤的的天然效力

版本二 图一基本都是绿色,下图图二区分度要强一些,图二主要是有机物含量,这个肯定北方森林草原沼泽含量高。温带亚热带土地低。最重要的是光热没有计入考虑。事实上,东亚和南亚的土地不肥可以用化肥,化肥的供应和生产这对中国印度都不是问题。

图二来源是,世界粮农数据,欧米列强含澳洲和俄罗斯拥有全球最大的优质耕地,其次是南米的潘帕斯草原,但是和前者比已经小很多了。

中日韩和印度、东南亚的耕地养育了全球人类的多半数(52%)

中国的耕地质量到底怎么样?比世界其它地区耕地有无劣势和优势?

图二:全球土壤肥力对比图

从粮农组织的数据来看,土壤条件中国印度是远不如休耕的米国和遍布黑土地的欧洲的,东北平原土壤也要超过华北和江南,然而,欧米的土地资源要比中国印度充裕,它们的优质土壤很多永安里做牧场,这并不矛盾,优质土壤(类似拉普拉塔的潘帕斯草原)即可以当耕地又可以当牧场。

图二没有考虑当地气候的积温等农业产量因素,单纯的对比土壤效力和品质。

关于耕地质量这个问题,一种指标是要看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健康状态,东北地区的耕地多为一年一熟,土地休耕期长,土壤质量比较好,所以东北的耕地质量排名高;另外一种统计口径则按农田的建设质量来区分,考虑土质、水分、积温、光照以及单量。南方耕地一年两至三熟,单产高过东北,所以排名反而高过东北地区。

全球耕地分布和人口分布高度重合!

中国的耕地质量到底怎么样?比世界其它地区耕地有无劣势和优势?

上图 光亮处为人口密集分布区域和耕地分布区域高度重合!

下图:亚洲人口稠密的区域主要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该区域面积只占全球的10%,而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51%,基本已经榨干了自身土地的粮食自给产能极限(其中中日韩等需要大规模进口粮食作为粮食补充、油料以及饲料)。

中国的耕地质量到底怎么样?比世界其它地区耕地有无劣势和优势?

也有少数例外,比如袋鼠国耕地是中国的三分之一,高达大概7亿亩,可粮食产量不到我们十分之(主要是它们粮食压力小,大批可耕地用作牧场和抛荒休耕,没有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铺张浪费严重------中国亩产不低,但是精耕细作其实是用更多的劳动力和更高的成本换取高亩产,牺牲了经济效益

中国的耕地质量到底怎么样?比世界其它地区耕地有无劣势和优势?


中国的高亩产和存在的问题

中国主粮根本没问题,缺的是大豆、玉米。

中国20.238亿亩耕地中只要8.12亿亩是种植水稻小麦这两种主粮的,我想无论如何主粮都是能自给的。

但与此同时,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大豆用来榨油、作饲料,生产肉蛋奶,这部分大豆需要7亿亩耕地来种植,只有美国、巴西、俄罗斯这三个现有耕地或者潜在适宜耕作土地在30亿亩以上的国家能够奢侈的拿出几亿亩耕地来填这个缺口。

另外粮食自给率其实不止一种标准,像印度也能粮食自给,甚至还能大量出口粮食,但是印度的粮食产量比中国低多了(印度主要是亩产不如中国,但是某些方面印度农业也有其优势)。

另外,中美现有耕地面积差异不大,但是开发程度差别很大,从地图上看中国自然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地方基本上全是耕地,找不出多少连片的适宜耕作但是尚未开垦的地方了。

实际上有资料说米国适宜耕作的土地有40亿亩,俄罗斯38亿亩,巴西不含亚马逊雨林都有26亿亩,中国20亿亩,其中三分之一还是坡田,不利于机械化,而前面三国的数据应该是不包括坡田的,只不过俄罗斯纬度高只能种一季,而且沼泽遍地,开发程度高,巴西高原的红壤不怎么肥沃,同样需要改造,两国庞大的宜耕土地面积需要打个折扣,美国机械化农业铺张浪费,亩产低。

中国亩产不低,但是精耕细作其实是用更多的劳动力和更高的成本换取高亩产,牺牲了经济效益,而美国纯粹是土豪式农业,边边角角的地方不开发,不适合种小麦但适合种水稻的鱼米之乡不开发,美国农民本质上是一群资本家,只不过从事的领域恰好是农业罢了

综上所述,问题无解,因为中国有那么多人,只有这么一点土地,要想提高生活品质,只能大量进口(全球市场上在满足生产国民众基本消费后可以流通的牛羊肉都不够中国人吃 而且一去买就涨价 以前老外不吃的鸡爪 猪蹄进口多了也涨价了)。

中国的耕地质量到底怎么样?比世界其它地区耕地有无劣势和优势?

以南米洲的拉普拉塔平原为例,这里目前主要是种植大豆玉米和养牛的牧场(阿根廷每年要宰杀一千多万头牛,除了大部分供国内食用,还大量冷藏出口,牛肉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牛肉的生产非常消耗土地和淡水资源,澳洲和阿根廷是全世界肉类最便宜的国家),但是当地的水热条件适合东亚人的水稻种植模式,有专家称,如果在拉普拉塔流域采用印度和东亚的水稻最大规模种植,稻田也养上西洋人不吃的亚洲鲤鱼,这个地区的农业产出足够15亿人消费。(西欧和米洲大多数国家的人民不吃动物头蹄 淡水鱼 动物内脏 日本人不吃大多数淡水鱼和泥鳅黄鳝)

目前拉普拉塔平原是农场模式的畜牧和粮食种植 ,大量的玉米大豆被进口到中国作为猪肉和植物油的原料,中国每年进口的大豆玉米8000万到1亿吨,而中国本土粮食产量大概在6亿吨的规模,(猪肉和鸡肉可以集约化喂养 对土地消耗少 成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的肉食来源,而牛肉圈养难度高需要更多土地和淡水。不是仅仅进口大豆可以解决的)

这就是说,你吃一 盘炒河粉可以吃饱,一盘牛排也可以吃饱,但是后者需要前者15倍的土地资源和10倍的淡水消耗来生产它 而且后者的生产过程会产生更多甲烷。可以说 如果南米洲是人类历史开发较早的地方 如同东亚西欧那般,南米洲人口只会是25亿以上而不是目前的只有中国的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耕地   中国   积温   普拉   东亚   亩产   印度   劣势   大豆   土壤   平原   有无   粮食   人口   优势   条件   土地   质量   地区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