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入幼儿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

今天,全国上下将迎来一场大片的上映,那就是——

初次入园!

好不容易把小孩从床上叫醒,一阵忙乱的给他准备吃的穿的,半哄半骗的带上车,到了幼儿园门口,孩子却怎么都不肯下车,先是满脸幽怨,再是山洪暴发,鼻涕眼泪泥沙俱下,死都不肯踏入幼儿园一步。

类似的景象在各园所开学时不断上演,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不想上学呢?

原因不外乎:离不开父母所产生的分离焦虑以及对园所环境适应困难。

所谓的分离焦虑,就是孩子离开父母,独立面对问题时的无助。

而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困难,则是无法接受幼儿园的统一进餐,午睡,以及一系列的课堂纪律。这一切一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幼儿园和家里不一样!」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来思考一下!

我认为,第一个要让孩子明白的是:「上完幼儿园,你还可以回家,还可以见到妈妈!」

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小孩子要理解起来还挺困难的,首先他要明白,幼儿园不是一直要呆的,还会放学,还要明白妈妈并不是抛弃他,而是在家里等他…..

孩子初入幼儿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

要做到这几点,小栗子有这几点建议:

1. 提前打心理预防针

孩子不愿意入园,除了害怕跟爸妈分开,还因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熟悉的环境更能带来安全感。

所以,入园前,多带孩子去幼儿园附近转悠,有机会的话,进去园内参观,了解班级的设施和园区环境;也可以多与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哥哥姐姐们聊天,听他们讲讲幼儿园的日常;通过阅读有关幼儿园的绘本,提前熟悉幼儿园生活,增加对上学的心理期待。

2. 提前练习,角色扮演

从现在开始,日常生活中,有意地逐步延长父母跟孩子分离的时间,例如找借口暂时离开买东西,出去办事等等,在这种渐进式分别中练习告别。

同时建立分别小仪式。可以是一个大大的拥抱,也可以是一个魔法亲亲,建立你跟孩子专属的仪式感。让孩子熟悉这个仪式,知道每次分别都是短暂的,爸爸妈妈很快就会回来。

还可以跟孩子玩一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不同的是,让孩子扮演老师、爸妈,来对付难缠的哭闹宝宝(大人扮演)。在角色对调的过程中,让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自我心理说服」。

入园时

起床后一鼓作气,保持愉悦的心情,快速收拾后就出门。在家磨蹭的时间越长,孩子越不愿出门。

送园时不要全家出动(最多爸爸妈妈一起),人多势众,弄得上战场般,孩子会更矫情更不愿分开。

走去幼儿园的路上,不要一味跟孩子说「别害怕」「要听话」,而是多聊聊开心的事,或者给孩子讲讲从前爸爸妈妈上学时的趣事,避重就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到达幼儿园后,主动跟孩子做三个介绍——

告别时,温柔、坚定、不回头,千万别踩前面提到的四大雷区。用一个大大的拥抱和魔法亲亲,让孩子感受到爱意和安全感吧。

孩子初入幼儿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

接园时

一定要按时接孩子放学,言而有信才能减少孩子第二天入学的阻力。

接园时,多问正面导向的问题,不要问「今天哭了吗?有没有好好吃饭?有没有和小朋友闹别扭?」,而是多让孩子描述幼儿园好玩的区域,有趣的新鲜事,唤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好感。

经历了一天的分离焦虑,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爱的补偿。所以晚上一定要留出时间,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多玩能够开怀大笑的游戏,释放压力,能量续杯。

孩子初入幼儿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

入园告别

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一味妥协,今天不送明天送

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

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却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

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

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宝贝,又见到自己宝贝哭闹的厉害,家长的心疼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过于强烈,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时有发生,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我在外面等着你!”

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

“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

“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

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别哭,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

您忍心拒绝孩子吗?

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

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

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可以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

“妈妈会早来接你!”

“妈妈四点来接你!”

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就大打折扣。

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长欺骗了自己,会推理到其它:妈妈到底会不会来接我?孩子便更没有把握了。

“再哭,再哭就不接你了!”

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可是作为幼儿园老师却常常听到。家长这话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

孩子初入幼儿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

“不许哭!”

诚然,每个家长都不愿听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听不到,心里能够接受的了,可是却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泪。

其实,面对分离焦虑,孩子选择以哭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方式,压抑孩子哭,以强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

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长送下孩子后,难免会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长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可是如果一旦让孩子发现,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

在家一定要好好补

孩子入园的头几天,吃饭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时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长会刻意给孩子带奶,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想多做些鱼虾肉蛋给孩子补充营养。

其实,孩子刚入园容易上火,在吃饭上应当注意多饮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对于鱼肉之类容易生痰上火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休息的时候无节制

好不容易盼到周末,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

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3至5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九月的开园,对于宝宝和大人都是人生第一次,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顺利愉快地度过吧!

孩子初入幼儿园哭闹,是正式告别,还是悄悄走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幼儿园   孩子   雷区   焦虑   安全感   仪式   恐惧   陌生   家长   父母   妈妈   老师   正式   环境   心理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