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围城》有感#写作练习

#头条日签##日更写作#

读书,尤其是读小说的时候,不易断断续续的读。否则前后内容的链接很容易断开,阅读体验会大受影响。

原来,我读书的效率低,耐心少。许多书翻到一半因事合上了,便再难有兴致重新翻开来读。

现在,这毛病改善了不少。选中的书我都会尽可能不间断的读完。好看的书会迫不及待找时间看完,不大好看的我也会快速捡重点的将它读完。

这几日,事情有些多。为了帮助自己突破写公开文章的困境,我尽可能多的提交约稿选题,逼迫自己密集输出。也申请了书评写作,要写的书正待细读。再有,八月份的大课已经开始,我计划重点突破的听书稿写作也即将开课。百日日更的打卡活动我也一日不愿错过。

在这些任务的缝隙里,我仍有每日必读的书籍,一日也不愿落下。就这样,每天在写稿、读书和带孩子之间周旋徘徊,直至方才,终于读完了《围城》一书。

读完这本书,心理有莫名的失落感。像是进山游玩,走了许久想要找一处大景,走着走着却却突然到了尽头。且这尽头的风景,原不如开始那般令人向往。

许是我读过的书有限,以往读过的书很难让我多次忍俊不禁,笑出声来。《围城》便有这个魔力。读其他的书,我用笔画出来的无非什么主要论点、核心主题或是经典金句。

《围城》里,我画出的都是些令我发笑的,或是拍手叫绝的比喻和细节描述。这些描写,为我提供了许多创作的灵感和可摘录引用的写作素材。

此处随意摘录一两处与你共赏:

其一:“房子比职业更难找。上海仿佛希望每个新来的人都像只戴壳的蜗牛,随身带着宿舍。”(这句话用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当下,再合适不过)

其二:“高松年未老先秃,可见脑子里的学问多的冒上来,把头发都挤掉了。”(但愿你看到这句话不会只想着要拿它来揶揄人)

其三:“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其四:形容饿了的人——“身子像没放文件的公事皮包,几乎腹背相贴”.

其五:写一位女性的外貌——“五官平淡得像一把热手斤擦脸就可以抹而去之的”。

此类描述书中颇多,这里不详做举例。

只是,钱钟书写的书,叫你在过程里不断的笑,笑出了眼泪。到了结尾,却生出莫名的失落和惆怅来,这种无力感要比“趣味性”在人心上逗留得更久,抓的更牢靠。

我有些接受不了这平淡的有些“狗血”的剧情,甚至觉得这书的主旨并不那么明确。

细细想来,是我把自己带入了进去。似乎“方鸿渐”的人生就是我的人生,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

我接受不了的并非一个故事的结局,而是书中揭露的有关婚姻的“内幕”——初始美好,久而变味。

这让我想起热播剧《如懿传》结尾时,如懿对皇帝说的那句话:“兰因絮果”。

虽说,这是个与书中所写时代相聚甚远的年代。男男女女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都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在这认知的驱动下,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也有了许多的变化。

但,始于浪漫、归于平淡,无疑是哪个时代都改变不了的婚姻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围城   兰因絮果   大课   书稿   牢靠   人心   认知   结尾   尽头   平淡   好看   婚姻   重点   人生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