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文学创作者必学的一堂心理成长课

最近在做写作类主题阅读,《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是我读到的第二本书。为什么会选择它呢?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文学创作者必学的一堂心理成长课

原因有两点,一是被作者优秀的履历背景所吸引。华莱士▪斯泰格那,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说家,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项目创始人。其二:创意写作这个概念吸引了我,我急于知道什么是“创意写作”,这种写作方式是否能带给我新的体验和成长,是否能缩短我与“作家”目标之间的距离。

这本书不是作者一气呵成所写的,而是由他的8篇独立稿件组成。客观的讲,逻辑关系并不紧密,阅读体验有些欠缺。

但是,如果你正陷入写作瓶颈而不知如何突破,或是你正计划尝试写一部短篇或长篇小说而不懂如何开始,亦或是你正因为作品难以被认可、无法变现而感到苦恼,我都建议你来读这本书,这里一定有你想要的答案。

或者换一个说法,这本书是给步入写作误区和迷失写作方向之人的“行动指南”,也是给在写作路上坚持许久却未有收获之人的一粒“强心丸”。

本书一共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小说写作、创意写作、写作课教师、读者、写作技巧以及实操案例分析等内容。但是整本书读下来,你会发现,每部分内容都与小说写作密切相关,也可以说,作者所讲的内容都是围绕小说创作来列举论证的。正如前言里写的:“尽管他涉猎广泛,但小说依然是斯泰格那的长子,也是他最宠爱的孩子”。

我们读书的目的呢,有很多。比如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或是丰富精神世界等。在读过的书籍里,令我获益最多的,是那些我抱着获取知识的心态去阅读,却意外被其“电到”而后打通脑神经以至改变行动的书。

《斯坦福大学写作课》就是这样一本书,会给你一些意料之外的收获。以下,是我在本书得到的一些启示。

1.作家的使命——致力于成为使杰作成为可能的那类人。

对一个作家来说,写出一部杰作相对容易,但是要成为一个使杰作成为可能的人却非易事。这有点像“鱼”和“渔”的关系,写作新手也好,成熟的写作者也罢,若是都以此为己任,便不会执着于单一作品的成功与否,也不会沉浸于一时的成就里故步自封。

若是读者能够认可这个理念,也能对写作者施以更多的理解,即使他的某一篇作品并非杰作,读者也有理由相信,他始终具备写出杰作的能力。

2. 写作教学,要引导而非影响。

“写作课堂要帮助学生成为独一无二的进化中的个体,自发意识到作品中的文学潜能,而不是他们转向老师的风格和主题,或把他们置于老师的期许之下”。

读这一点,对老师和学生皆有指导意义。作为一个写作学习者,这一观点拨开了笼罩我已久的大脑雾霾,为我学习写作呈现了一个清晰的线路。

学习写作的人大都了解,现在的写作课程纷繁复杂,多以新媒体文章的写作为主。教育机构和讲师虽有不同,教学套路却很相似。将完整的文章结构拆解开来,分别研究每个部分的组成及其写作手法,之后通过模仿进行初步创作,写作套路熟练后再形成个人风格。

许多致力于文学创作的写作者有时会为了经济原因去进行新媒体创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自我质疑,看到新媒体写作快速发展的现状,会对内心对于文学的“自由”“个性化”“语言魅力”“细腻情感”等原有的认知产生质疑,也因此对陷写作迷茫期。

书中关于教学方式和作者态度的论述,会让写作者对于新媒体写作和文学创作有更清晰的理解,也更懂得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写作路径。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作品都不是套用公式的产物,写作不是连接与装配的手艺,也不是靠灵机一动,而是对作家全面的理解力的考验,是作家私人的整体感觉和认知的反映。”

3. 小说写作是为了反映或启示生活,因此,材料必须来自生活。

这里,作者提到了几个内容。

一是小说内容的来源。所有小说作者笔下的人物均来自于自己身边了解的或者撷取来的素材。比如:将好几个人的性格重组在一个人身上,或是着重强调其某一个特征,略过其他特征等。

这一点,与杨绛先生在《围城》的创作说明里的论述极其一致。比如,钱钟书真的是大学教授,也的确与几人同行前往学校任职。这一情节脉络与《围城》里主人公方鸿渐的经历相似,但这一路途之上发生的事情与同行人物的性格都来自于想象和虚构、组合。因为,只有在真实的生活经验之上进行艺术化的升级,人物形象才能呈现足够的活力。

二是小说写作皆注重具体事物的描写。

作者说:“一个严肃的作者是生活中感官细节的贩卖者,是事物的感知者和处理者”。

在《红楼梦》中,这样的具象事物描写很普遍。

比如书中描写秦可卿房间布置的那一段“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遍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岸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乘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再比如,朱自清在《春》里对雨的描写:“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蜜蜜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当我尝试以这种描写具象事物的方式来展开自由写作时,发现写作体验感提升了许多,而且文章中的情感投入和生活气息都更浓厚,读起来少了一些说教感,多了一些朴素的感动在里面。

三是小说需有普世化的意义。

什么意思呢,一个出色的作品他所列举的事件、细节会具有典型性,当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很容易被带入。作者写出的故事原本是具有个性化的,但故事反应出来的意义却具有普遍性。

举一个例子。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父亲在车站送自己,笨拙的从月台上爬上爬下为自己买橘子的场景,很能令读者感同身受。因为每一个孩子,都被相似的父爱形式关爱过。

比如此刻,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脑海中清晰浮现出一段记忆。2003年非典时期,父亲从老家到县城的学校来看我。那时,学校封了校,父亲从铁栅栏的缝隙里谨慎的向我递过钱,他把钱卷成一个小卷,捏的紧紧的。又费力的塞进了包裹,叮咛里面的东西要尽快吃,以免变质。这次短暂的相见让我们似有很多话想说,却因环境受限而无从可说。

4. 创意写作是一种纯文学的写作。

许多人关注到这本书,或许都是因为“创意写作”这个词,我们都想一探究竟,到底什么是“创意写作”,它与我们日常理解和践行的写作理念有何不同。

其实,创意写作的理念很简单,就是天然的、不矫揉造作、不循规蹈矩的心灵创作。书中讲:“创意写作是富有想象力的写作,艺术的写作,它是一种能让写作者感受到语言天然的乐趣与快乐的创作模式”。

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理解这个概念。比如,工作会议中需要的报告、演讲稿、策划文案、通讯报道、包括新媒体文章等,其实都不属于创意写作的类别。

那什么样的写作能令作者感受到语言所带来的欢愉感呢?细想一下,灵感迸发时提笔写下的一首小诗,心里自然流淌出的一段故事,不受文风束缚创作的一部小说,大多都属于创意写作的一类。

作者在书中对于创意写作的特点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读者和学生关于创意写作的疑问做了详细回答。

如果你意在文学创作,那么“创意写作”的理念是你很有必要了解和践行的,它会让你在当下的创作路上更进一步,也会帮你厘清前进路上的一些迷雾和障碍,让你忆起曾经的写作初心是什么。

我们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的一个主要标准就是:它能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或是当我们徜徉其中时,可以时常在作者的言语里想起自己的经历,或者发现曾经读过的某本书正好论证了此刻的某一个观点。这种契合,称得上是阅读的极佳体验。

总结一下,写作从来不是一件速成的事。在学习写作或坚持写作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拦路虎,有些是客观存在的,但大部分是主观上的自我设限。《斯坦福大学写作课》,更像是一个针对写作者开设的心理成长课,能帮你有效击退“心魔”,突破现有的写作瓶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斯坦福大学   具象   这一点   创意   创作者   杰作   论述   事物   理念   作家   读者   心理   媒体   作者   作品   文章   文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