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鸡娃 依法自鸡

前几天,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一项法律,叫做《家庭教育促进法》


其实初看名称的时候,一一爸以为这只是一个草案,后来详细查了一下法律全文,没想到内容还挺多的。还提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


倡导家长孩子平权主义,这倒是新鲜事儿。看来家中要常开家庭民主会议了,不设常任理事,拒绝一票否决权。


该法规对于育儿方式方法,还列出几个要点: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老实讲,这几条有一些没看懂。就一一爸这个双非学历,都不知道什么叫做“相机而教”,难得不应该是“择机而教”吗?后来一查词条,原来完整的说法是“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寓教于乐,也有点理论联系实际的意思。


突然想到,前几天跟一一出去散步,在路上发现一枚槭树种子,于是我给她演示一下这种带翅膀的种子独有的盘旋下落方式,一一也嚷着要自己试一试,还要带回家演示,把翅膀都揉碎了。

依法鸡娃 依法自鸡


我告诉一一,种子落到土里,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虽然概率很低)然后回到家,顺便给一一讲了绘本《安的种子》一一说,这个绘本太难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相机而教,倒像是随机而教。


再比如“严慈相济”,这个既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的相互配合,又指严格要求与慈爱的方式并存。不过这种恩威并施,很容易联想到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育儿模式。这种模式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孩子多半容易欺弱怕硬,学会见机行事,发现父母意见不统一时的漏洞。


当然,以上只算我吹毛求疵,这条法律上明确写的是促进法,只是督促大家关注,重视,实践,很多条文还是比较模糊的,比如说这一法规上明确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但这个作用到底是什么标准,怎么避免起反作用,其实是一门大学问。

依法鸡娃 依法自鸡


以下是我脑洞大开。毕竟我们的法规需要量化,需要细致,比如要不要顺便出台《幼儿园教师保护法》,保障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对幼师招考有一个量化标准,从个人素质到薪资标准,都是可以量化的。


再比如这条“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个人觉得需要尽早给孩子做儿童版MBIT职业性格测试了,不然我怎么知道孩子是哪种个性特点。只是参考心理学的体系思考的问题,认为可以进行归类引导。


按照法规,家长也需要接受教育方面的培训,天天上班的大人哪儿有时间上课,不如就像驾照考试一样,开设父母学校,笔试加实践操作,一套下来,考试及格方可领取准生证。

依法鸡娃 依法自鸡


当然,这还是我个人的脑洞,估计真操作下来,直接影响人口出生率。我们不能完全依靠一部法律就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而且很多问题也是无法具体划分和量化的。


比如《劳动法》是不是应该改一下,让大家早点下班接孩子呢?反正“996”肯定是不利于家庭教育。那到底几点下班,每周休几天才能既保证GDP,还能兼顾家庭呢?


还是拿“奇葩说”那道辩题来说,辩题是“如果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低于12小时,就取消爸爸称号,你同意吗? ”这就是一种量化指标,初衷当然是好的,不过实在是难以实践。哪怕是设计成当地爸爸最低陪伴标准时长,也有人很难完成。


至此,法规的出台,明确了家长不仅要依法鸡娃,还要依法自鸡。为了确保了家长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希望今后也能出台相关政策,不光想着保护未成年人,也要保护一下各位爸妈们。


因为这个时代的父母,小时候承受学习的苦,长大后还在受教育子女的苦,无论政策如何变,苦的永远都是同一批人。


依法鸡娃 依法自鸡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END -

#家庭教育促进法表决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未成年人   家庭教育   种子   爸爸   家长   父母   作用   相机   法规   方式   孩子   家庭   标准   法律   个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