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幼儿语言的发展

孩子从出生到一岁,是他们积极地学说话前的准备时期和学话的萌芽时期,是语言的准备和发生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又分为三个阶段,“反射性发声阶段”、“呀呀语阶段”、和“学话萌芽阶段”。

1.反射性发声阶段(从出生到三个月)

反射性发声阶段主要是指新生儿由于环境的刺激或生理需要而引起的对身体不舒服的一种自然的哭叫反射活动。落地哭是新生儿第一次用自己的器官发声,也是独立呼吸的标志。

哭是新生儿唯一的语言,代表饥饿、疼痛、尿湿等等,成人就可以通过他们哭的声音大小、音调、和持续时间来分辨原因。

适当的哭是语言发声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发声练习。

2.呀呀语阶段(4个月到九个月)

随着发音连续性的增加,儿童的发声产生量新的特点,就是发出叠音,比如ba-ba、ma-ma等。在第九个月左右呀呀语的出现达到高峰。在这一时期,孩子会淘汰不符合母语和环境不需要的声音,而且他们还会不断增加符合母语及环境的声音。但是这一阶段的意义不在于婴儿学会了某个事物的发音,而在于学会了自己控制和调节发音器官。

3.学话萌芽阶段(9月到1岁)

这一时期儿童发出的声音开始和具体的对象联系起来,比如看到爸爸会说ba-ba、看到鱼会说yu-yu等。从10个月左右,他们开始模仿成人的声音,“听懂”词主要靠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系统,而模仿成人说出的词,要靠听觉、视觉和言语运动系统协同活动。

0-1岁幼儿语言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语言   母语   新生儿   听觉   萌芽   发音   反射   器官   成人   时期   幼儿   视觉   声音   阶段   儿童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