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暑假,带大家了解下学龄前儿童的“心路历程”

#暑假带娃妙招##育儿经##育儿小知识#暑期又至,放暑假的小陈老师带大家了解一下家中宝宝的“心路历程”——心理发育问题。

学龄前期是指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个年龄时期,所以在幼儿园上学的小朋友也属于学龄前儿童。(PS:下面可能说得有点专业,不懂得同学欢迎提问)

1.学龄前期儿童最突出的心理特征

学龄前期儿童最突出的心理特征是: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独立意识发展,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具体表现在愿意帮助父母干活,也已有能力给父母拿板凳、吃饭前拿筷子等),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如能自己吃饭,自己蹲盆撒尿等)。为此,成人和社会也对他们提出了较高要求,如要求小孩住进寄宿幼儿园,逐渐担当起自我服务性的简单职责,包括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还要在老师指导下充当卫生值日员等。这些活动显示了他们已经具备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我们观察到:当小孩参加了上述社会实践活动后,又产生了新的心理需求(如要求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环境和成人对他们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和新的心理需求促进了他们心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又是一个暑假,带大家了解下学龄前儿童的“心路历程”

(1)渴望独立参加社会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通过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即可促进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使他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

(2)随着心理过程的不断发展,学龄前期儿童即可具有最初的对事物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这使他们在游戏等互动中,初步学着运用逻辑思维。比如,我们观察4周岁左右的儿童在“过家家”游戏中可能有:菜必须切碎,否则煮不熟,煮不熟吃了就会肚子疼,就得到医院打针等一系列简单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活动。不过,在此时期由于知识少、经验不足,还不能经常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因此,心理的稳定性还较差。

(3)学龄前期的个性特征已开始形成(儿童的个性倾向在幼儿期萌芽,在学龄前期就可形成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育儿细节#

简单来说就是:求知欲强,爱劳动,富有同情心。作为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此时的心理发育。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家长在幼儿发育期间该如何培养孩子,尤其是面临幼升小这个时期。

又是一个暑假,带大家了解下学龄前儿童的“心路历程”

1.培养必须的生活习惯

幼儿的生活作息与小学不同。在幼儿园可以入园后吃早餐,而小学则是进入校园后就要开始学习。所以如果你的宝宝将要上小学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在暑期及时调整宝宝的作息习惯。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可以学到一些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并且适应集体的生活。还在幼儿园期间的孩子可以着重培养一下这些方面的技能。如果已经要上小学了,那么可以适当的启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一些阅读等简单的爱好。这个时期的宝宝学习能力强,学习欲望强烈,此时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十分重要。

3.提高集体适应性

前文中也说了,幼儿园会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但是毕竟幼儿园没有什么学习压力,而且暑期孩子与外界接触少,家长一定要保持孩子的集体适应能力,这也可以在上小学时尽快适应生活,尽快融入到学习中,不要因为生活方面的问题影响孩子的学习发展。

又是一个暑假,带大家了解下学龄前儿童的“心路历程”

说完了家长们最关心的学习问题,咱们再简单聊聊孩子自身的性格问题。

学龄前儿童也是性格培养的一个重点时期。除了前文中说到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更不能忽视孩子性格的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孩子在学习上一路向上,而一个优秀的性格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针对目前的社会环境,我觉得越早培养孩子获得一个坚韧的性格约有优势。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的给予鼓励,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育儿专家说#

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了,欢迎大家多多交流,随时提问。以后我会经常分享一些各个方面的育儿经验,欢迎大家关注我,点赞,收藏三连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学龄   暑期   幼儿园   暑假   性格   时期   幼儿   家长   集体   独立   能力   简单   宝宝   儿童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