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是流行于我国众多民族中的、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寄托着世代国人盼望团圆的愿望,承载着厚重的思乡思亲的真情。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于是便称中秋为月夕。由于此夜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此回娘家的媳妇在这一天必须返回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故又称为女儿节或团圆节。

古人播种时,要祀土地神以求丰收;收获后,须祀社稷神以谢佑护,即“春祈”与“秋报”。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作物成熟季节,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据民俗专家考察,中秋节作为一个民俗节日的形成约在唐宋之时。唐代,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充满浪漫色彩。

在我国,众多的与岁时有关的节日中,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月神   中秋节   遗俗   团圆节   嫦娥奔月   吉庆   月宫   玉兔   团圆   起源   民俗   寄托   中秋   圆满   节日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