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原创:任苏玲 任心行心理工作室


收破烂…这是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他们当时居住在北京郊区县的村庄里,这是奶奶家,她的爸爸妈妈结婚的新房也在这里,所以,当她在北京市区的医院出生一周之后,就回到了农村奶奶家,平房大院子,房间多,地方大,空气新鲜。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小女孩的爸爸妈妈都在市区工作,妈妈因为坐月子养孩子和家里的老人生活在郊区村庄。家里请了两个保姆阿姨,一个主要帮助照顾婴儿母女,一个帮助家里老人做饭打理家务。


在小女孩出生半年之后,妈妈休完了产假也回市区上班了,每天爸爸妈妈早出晚归,但是每天都会开车回到北京郊区的家里去陪伴女儿。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忙碌而充实着每一天,家里有两位老人年岁大、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他们最多是坐在大门口看看过往的人们,也经常抱孩子到院子里或者大门口玩耍。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他们村庄附近有许多人从外省市来,打工、居住、生活在这里,有收废品的、卖小吃的、种地的等等。


收废品的不是一家,有好多家,并且每天都要好几次沿街吆喝“收破烂”、“收破烂”,大家也习以为常。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这个家庭几十年了第一次喜添人口,都挺高兴的,希望孩子早点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但是这个孩子到一周岁了还没学会说话.


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迟一点,家里人没什么担心。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但是,当这个小女孩有一天起床不久,收拾妥当,那天正好妈妈休息不用上班,抱着孩子出门,孩子忽然大声高喊,“收破烂”,孩子会说话了,妈妈吃了一惊,当听清楚女儿不断地重复着“收破烂、收破烂”,妈妈感到非常吃惊。


一直教她叫妈妈叫爸爸,但是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收破烂”,并且还那么清晰。


妈妈不开心,不知道为什么学说话就说“收破烂”,并且还那么大声。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大家上高中生物的时候课本里就讲,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出生之后还有一个阶段的发育成熟时期;


实际生活当中也能看到小婴儿三翻六坐九爬抓一天天的变化,五六个月之前见谁都笑,五六个月之后见生人扭头躲起来了,天黑只粘着妈妈,都说,哎呀这孩子“长心眼”了,这就是脑子发育的表现。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有研究表明,神经是有可塑性的,也就是大脑是有可塑性的,实行“用进废退”原则。


大脑的主要构成是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连接,靠的是神经突触。


在小孩子0-3岁时,大脑的神经突出会急速增加,到两岁时到达一生的顶峰数值。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加,那些长期不用的,或者用的很少的神经元会丧失突触,专业上叫“突出消减”,也就是说是给准备了许多,但是不用就被剪掉了;而被经常刺激的突出则会被加强而保留下来。


“收破烂”的叫喊声,定时、多次、长期重复、声音洪亮,这个声音的刺激量够多,学说话第一句就喊“收破烂”是符合大脑神经元工作原理的。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如果这个时期父母这么大量去讲外语,那孩子可能张口是一句外语,这是相同的道理。


我们老辈人的智慧,“孟母三迁”也说明了环境刺激对大脑的影响,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他们夫妻对孩子的养育环境很快就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爸爸妈妈增加了和孩子的接触、看护、互动、交流的亲子活动时间,在方式上也做了改变,丰富了许多大自然的内容,后来孩子成长顺利。

学说话的孩子张口第一句话,让妈妈大吃一惊


看得清的过去,看得见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突触   说话   妈妈   孩子   神经元   可塑性   大门口   村庄   小女孩   大脑   婴儿   神经   家里   爸爸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