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为什么我们总是教不好孩子?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的倒数第二章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一章,郑委老师提出的是行知合一原则。

为什么是行知合一,而不是知行合一?因为在郑老师看来,“行”远远比“知”要重要的多。

所以“行”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

为什么我们懂得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育儿的知识,还是教不出优秀的孩子?

原因就在于这里,我们许多人都读书学习,由此学习了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问题是在我们合上书本之后没有去行动,没有把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和实践中。也就是我们重视了“知”却忽视了“行”。

没有行动,即便懂得再多的道理,又如何能过好这一生,又如何能教育好我们自己的孩子呢?

郑老师认为,真正智慧的家长是应用并坚持应用教子知识的家长。也就是说,行之合一贵在坚持做。

那么如何才能坚持去做?我们都知道坚持是最难的事情,郑老师在书中提到了行知合一的途径--法财侣地。

“法”即方法,要想坚持下去,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

比如孩子戒手机这件事,方法就有很多。我们可以直接没收孩子的手机,可以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可以利用其他的游戏代替手机,可以培养其他兴趣代替手机,也可以以上几种方法搭配使用。

我们常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普适的,我们只有不断摸索,找到合适我们的方法。

一定要记住的是,适合的方法是坚持做一件事的前提条件。

“财”即钱财,要让自己坚持,需要花一些钱,也就是说可以通过花钱来让自己坚持。

大家都觉得很难的戒除手机瘾这件事,平时我们觉得一天不拿手机心里就慌的很,如果有人说给你10万块,10天不能玩手机,那你能做到吗?

相信有了钱的鼓励,很多人都能做到,所以,我们做不到,主要是动力还不够大。

花钱,其实是增加坚持做动力的有效途径。

“侣”即伴侣,要让自己坚持,可以找人陪伴。

让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很难,但一群人坚持做一件事就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家不爱学习,在学校就会勤奋学习的原因。

举一个例子:孩子学习时,我们可以是孩子的同伴,每天陪他一起学,提醒他,要求他,强制他,他一松懈我们就给他鼓劲,他一有进步我们就给予表扬。

有效的伴侣的陪伴,可以增加坚持做的动力。

“地”即环境,要让自己坚持,可以换个环境。改变环境也可以让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如前文所说的,在家不愿意学习,去学校就愿意学习了,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再比如我们要让孩子学习打羽毛球,我们把他送到训练馆去学习,就会比在家,我们家长自己教要容易坚持。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爱与幸福原则。

勿需多言,爱是幸福的前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真爱孩子,那就真的爱,不带任何条件的去爱。

终于读完了《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这本书,孩子好不好,家长是关键,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家长?书里都有答案,确实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

但也如行知原则里所提及的一样,知是知了,做了没有呢?坚持做了没有呢?对我而言,做,坚持做才是难点。

亲爱的,如果你也有孩子,教育孩子的路上,希望能与你一路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前文   合上   优秀   孩子   教育孩子   伴侣   对了   道理   家长   不好   父母   原则   老师   动力   环境   方法   知识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