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古典名著要淡出我们的视野了吗?

今天接到一个任务,去参加初一学生开学考的改卷工作,抽签决定改卷内容,我抽到的是改文学常识题。

其中有一道特别简单的填空题。有四个空,第一个空问的是孙悟空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被群猴尊称为什么?

在我看来算是送分的问题,结果竟然有许多人答不上来,即便知道答案是美猴王的,竟也有许多同学把“猴”字给写错了。

第二问问玉皇大帝刚开始给孙悟空封了什么官职。这一问的答案简直惨不忍睹,我改的二三十本试卷里,能把弼马温的“弼”字“温”字写对的大概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第三问问的是玉皇大帝又给了孙悟空什么称号,这一问比较简单,大多数人都能答出齐天大圣。但是这个“齐”字竟也有部分人写错。

最后一问,西天取经之后,如来佛祖给孙悟空什么称号。答案是斗战胜佛,这个答案也有许多人答不出来,想到这个答案的也有很多把“胜”字给写错了的。

总之,这一道4分的填空题,能拿满分的同学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只拿到了一分两分,得零分的竟也不少。

改这道题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地觉得刷新了我的想像。

当今社会不是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吗?为什么这么有名的作品,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竟然会有那么多孩子没有认真读过?

即便没有认真读过原著,竟连电视剧、连环画也没有看过吗?记得我们小时候,像《西游记》这样的剧,基本是家家户户的孩子都爱看的,为什么如今它们却如此受冷落?

改完卷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越想越觉得沉重:当今社会,阅读大概已经是过去式了。

就算是电视,都已经不再是孩子们的最爱,对孩子缺乏耐心的家长,往往把手机、平板往孩子手上一塞了事。

手机、平板里的游戏太多,大多孩子会迷上游戏,而不是看剧、更不会选择看书。

即便不玩游戏,可看的剧也太多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等早就掩盖了老片子《西游记》的风采。

没有家长的引导,又会有几个孩子把《西游记》这样的老片子翻出来看呢?

不说孩子,又有几个家长,还把这些古典名著当一回事呢?越来越多的快餐文化、短视频占据了我们的时间,名著已经在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

如今我们的课堂上还会出现《西游记》这些名著,再过些年,是不是即便是语文课堂,这些名著也不复存在了呢?

有一种悲哀从心底里涌上来,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可这种进步真的要把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全都给扔掉吗?

今天分班考试的是初一的孩子,他们年龄还小,可即便是我所带的高中的孩子,每一年我问我带的学生有谁读过四大名著时,敢于把手举起来的都寥寥无几。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悲伤吗?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不读四大名著不算真正的中国人。而如今,遍地都是不读四大名著的中国人。

事实上,不仅是四大名著遭此冷遇,曾经风靡一时的唐诗、宋词、元曲等等,也都是这个结果。

课堂上给学生讲诗词的时候,经常有学生会说,真讨厌这些古人写那么多的诗词,害得我们背了又背。

是不是很悲哀、很可怕?长此以往,中国的经典文化怕是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了。

唉,长叹一声,却又如何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水帘洞   零分   西游记   玉皇大帝   寥寥无几   中国   遍地   平板   悟空   名著   诗词   片子   视野   家长   答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