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互助计划系列文章的上一篇中,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百度已死,下一个互助计划会是谁?”3月24日,答案揭晓,轻松互助发布停运公告。


轻松互助是2016年网络互助计划的蛮荒年代一路拼杀至今的互助计划,最高峰时参与人数达到1800万,一度是仅次于相互宝和水滴互助的第三大互联网重疾互助平台。

之前灯火互助停运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术业有专攻,百度不专业来解释,但轻松互助背后是轻松筹,想必大家在朋友圈里没少看到轻松筹发起的募捐,众筹平台做互助计划商业逻辑无比流畅,但是轻松互助却仍在3月24日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停运。

是轻松互助的突然死亡拨动了互助平台的死亡倒计时,还是互助平台的死亡倒计时击溃了轻松互助?我尝试找到一个答案。


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一、互助平台的逻辑死结

“便宜”是参与者选择互助平台的唯一理由。换言之,选择利用互助平台覆盖重疾风险的人,都是极端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那么当互助平台不再便宜了,选择互助计划的人自然就会少了。

轻松互助最初的宣传语之一是“不花钱免费加入,每次只分摊几分钱,轻松解决重疾费用”,而最新一期的分摊费用已经上升到了6元。当然6元也并不多,但是对于极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来说,这是近百倍的成本提高。

我自认不是个君子,所以如果我选择加入互助计划一定不会是抱着“我要做慈善”的心态,我一定会是基于“这个平台一年几分钱就能搞定重疾”的心态。但是当几分钱的成本上涨了近百倍的时候,我会觉得,太贵了,不划算,然后选择退出。我无法揣测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我相信选择退出互助平台的人中,和我持同样想法的人不会很少。

早在撰写《百度已死,下一个互助计划会是谁?》时,我就预言了大型互助平台“寿终正寝”的路径:

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轻松互助完美地演绎了这条路径。而这条路径的必然性在于底层商业逻辑的错误:试图让对价格最敏感的人接受价格大幅度上升。虽然我不知道轻松互助停运的根本原因是不是这个,但这一定是轻松互助在停运前参与人数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二、众筹加互助的黑色幽默

重大疾病的治疗从来都不是一笔小开支,而且中国的医疗保险,特别是商业保险起步很晚,这让大病治疗成为了患者家庭极大的负担。

众筹和互助计划的本质是慈善,从这个角度来讲,众筹和互助平台的诞生事实上是给无助的人一根救命稻草。但是纯公益性质的众筹和互助平台无法扩大规模,商业化的众筹和互助平台要有利润。利润从哪里来?在《相互宝:一亿乌合之众的狂欢》中我就说明了这类平台的利润模式:

手续费很好理解,从每笔众筹或者互助金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平台运营成本和利润。资金池就是平台要求参与者提前在平台存一笔钱用来支付众筹或者互助金,然后互助平台利用这笔钱进行投资。

这里重点说一下保险。一个千万甚至亿级参与者的互助平台如果不能大量盈利,负责人死有余辜这个论断始终成立。千万数量级的“有保险需求”的客户信息,这里面的盈利想象力空间有多大,大家可以自己设想一下。


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友转发的众筹信息,出于同情心,也就捐了20块,但是扣款成功之后,发现实际扣了我23块。这让我很困惑,再次打开链接,进入捐款页面,发现了一条小到让我这个近视眼几乎完全看不到的字:“领取首月仅需3元的最高六百万医疗保障”。也就是说捐款这个行为,让我买了个百万医疗险。而这只是套路之一,至于拿到信息之后电话营销、洗名单甚至可能存在的身份信息黑产之类的操作就不在这里展开了。

之前跟朋友开玩笑说,男人三十五岁之后就都去卖保险了。虽是调侃,但是也可以看得出来保险作为“人脉变现”的手段有多快。所以这挺黑色幽默的,毕竟慈善也是一门生意,对吧?

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三、轻松互助倒了,下一个是谁?

互助平台停运跑不出下面3个原因:

虽然至今仍然不知道轻松互助到底是因为哪一条停运了,但是我们可以预演一下未来可能停运的互助计划的死亡路径。

1、用户太少

假设A互助平台经过长期的运营,每次分担的金额已经超过了参与者能够接受的阈值,导致参与者大量退出,最终因参与者数量过低使得A互助平台无法正常完成互助计划最终停运

2、触碰监管

假设B互助平台在运营过程中爆出违规挪用参与者预存的分担金进行套利,并且在宣传中把互助计划混同于保险,引发监管介入,最终因违规经营被迫停运

3、亏损

假设C互助平台的参与者不愿意通过该平台购买保险,导致C平台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资方为了止损停运该互助计划。

我不知道下一个死的是谁,但是我知道死因是什么。所以,不想死的互助平台请规避掉上述三个死因。


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四、还要加入互助计划吗?

1、依然值得加入

我参加了相互宝,而且会长期参与直到相互宝停运。因为这对我来说是覆盖定期重疾风险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毕竟无论分担金如何上涨,都要比定期重疾险便宜太多。而对于很多真的因为收入问题无力购买保险的人,互助计划也许是灾难来临时最后的避风港。

退一万步讲,就算相互宝也停运了,我也没有什么损失,因为互助计划的基本逻辑是先出事儿后给钱。这也就意味着我只需要投入很少的一笔钱就能够覆盖60岁之前至少10万的重疾风险。


2、不可作为唯一依靠

由于互助计划的性质不是保险,而只是一个单纯的“商业行为”,所以对于把互助计划作为覆盖重疾风险唯一依靠的人来说,参与互助计划本身成为了最大的风险点,毕竟轻松互助发布公告到正式停运,只用了几个小时。我们无法确定下一个停运的互助计划会在什么时间,可能是十年后,也可能是明天。

重疾风险终身存在,且随着年龄的上升不断上升,基于这样的基本认知,只有终身重疾险才能确保对重疾风险的控制,毕竟终身重疾险有国家兜底。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终身重疾险都出问题了,我们最需要为之烦恼的,可能是怎么活到明天,而不是终身重疾风险了。


互助计划的死亡倒计时



写在最后:

人固有一死,商业行为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互助计划显然也跳不出这个规律。互助平台的每一个决策和参与者的每一次的“用脚投票”都会拨快或者拨慢互助计划死亡倒计时的指针,我不知道丧钟下一次在何时敲响,我也不知道丧钟下一次会为谁敲响。但我希望丧钟敲响之时,互助平台坍塌的废墟之下,没有我的残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倒计时   计划   丧钟   死因   疾风   参与者   慈善   路径   逻辑   利润   轻松   商业   价格   平台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