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布施,只是“良言一句”,而且功德无量

在一般人看来,布施就是施舍财物,对他人慷慨相助。

其实,这只是一种低层次的布施,更高层面的并不是物质支持,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

就如佛家所倡导的“无畏布施”一样,运用自己的内外财、知识智慧和言语等,在他人有急难、困苦的时候,抚慰人心,使人身心安稳,脱离恐惧,这才是真正的布施,也会有无法估量的功德。

《省心录》中也这么一段话: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善良高尚的人,在贫穷而没有能力去用物质接济别人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别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提醒他们;遇到别人有着急和作难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解救他们,那么他的功业与德行同样是无法计算的。

可见,用智慧言语点醒他人,帮人指点迷津,这才是真正的布施,而且功德无量。

对于绝大数人来说,能力很有限,只能从精神上支持他人。

所以说,真正的布施,并不是一定要是物质上的施舍,而是言语布施、精神援助。

真正的布施,只是“良言一句”,而且功德无量

01

《了凡四训》中记载了这么一个场景:

袁了凡认为自己的命数都被一位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个定数,没有办法改变。

云谷禅师见袁了凡作为一个读书人,竟然有如此迷信的想法,于是用言语开导,说道: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袁了凡还是不明白,于是云谷禅师耐心讲解,好好开导袁了凡要积极造命,而不要悲观消极对待命运。

最后,云谷禅师告诫袁了凡从今以后要“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便可自求多福,改变命运。

袁了凡经过高人一番指点,终于幡然醒悟,觉得自己之前白活了。

从此以后,他积极主动作为,首先改掉身上过错与毛病,然后多做善事;即便大富大贵后,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不改初心。

最终,袁了凡改命成功,不仅生了儿子,还考中进士,当上了知县,造福一方百姓,卒年74岁。

他的一生真可谓是福禄寿三全,福气满满。

就是因为云谷禅师的良言相劝,帮自己解开人生困惑,所以袁了凡经常对儿子们说:“云谷禅师所教立命的许多话,实在是最精,最深,最真,最正的道理”。

云谷禅师智慧高深,心怀仁慈,一言以救人,真正体现了布施的精髓,功德无量!

真正的布施,只是“良言一句”,而且功德无量

02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也是非常淘气、贪玩,不怎么爱读书。

有一天,小李白在路上玩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

小李白觉得很好奇,于是便问老婆婆在做什么。

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小李白觉得不可思议。

老婆婆便耐心解释说:

铁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针是很困难的。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针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棒也能磨成针呀!

李白悟性很高,听完老婆婆的话,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用功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名流千古。

老婆婆在李白迷失自我的时候,用一番良言提醒李白,让李白改邪归正,也算是言语布施,功德无量!

真正的布施,只是“良言一句”,而且功德无量

03

咸丰7年到8年,这是曾国藩的人生低谷时期,因为他先是父亲去世,后又被皇帝冷落,闲置在家,失去了湘军的指挥权。

这段时间,曾国藩的心情很差,也因此患了一场病,身心疲惫。

他苦苦思考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会自己做人做事会如此失败?

就在曾国藩病重准备去死的时候,一位高僧赠送给他一副对联: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曾国藩看完后,犹如当头受了一棒,既是羞愧难当,又幡然醒悟!

因为前2句是骂曾国藩遇到点挫折就欲生欲死,算不上真英雄,而后2句是告诉他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刚柔并济。

大彻大悟后的曾国藩像变了一个人,他在官复原职后,一改之前的处事风格,主动拜访湖南各地官员,为人处世更加圆通,做人做事也更加游刃有余,所以最后他成就了绝世奇功。

不得不说,这位高僧才是真正的布施,而且功德无量!

真正的布施,只是“良言一句”,而且功德无量

04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与其给他人以物质帮助,但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不如给他人提供精神上的帮助,帮人打通思想上的困惑和阻碍,让他人主动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立足社会。

而这样才是真正帮助他人,以及真正的布施!

一位农村的懒汉向扶贫干部抱怨说:“扶贫不是这么搞,用点心,什么时候给我们大家发电救济款,实在不行发电救济肉,喝酒没肉不香。”

扶贫干部怼到:国家给你钱,再给你买酒买肉,那你干什么呢?

懒汉大言不惭地说:我吃肉啊!我身体不好,一干活就浑身痛。我只好等着国家扶着我脱贫奔小康。

可见,有些人心懒了,好吃懒做,再怎么给予他物质援助,也是无济于事的。

正所谓是“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

真正的布施,只是“良言一句”,而且功德无量

当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就是因为他发现帮助国人治好身体上的病远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国民在心思上不能觉悟,则始终很难摆脱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所以,鲁迅先生用笔杆子拼命呐喊,试图唤起人们的良知与血性,叫醒那些愚昧和沉睡的灵魂,激励后世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就如鲁迅先生在《热风》中所写: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其实,从布施的角度来说,鲁迅先生用文字影响了众多年轻人的思想,也算是言语上的布施,功德无量!

真正的布施,只是“良言一句”,而且功德无量

结语:

古人云: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有学问有教养的人都是送别人一些激励的话来作为礼物,庸俗的人都是送别人一些钱作为礼物。

对于层次高的人来说,更愿意接受良言,而并非是物质援助。

但是对于层次低的人来说,更愿意接受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

所以,我们在布施他人的时候,也要分对象,因人而异。

就如孔子所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不管怎么说,物质上的布施,其作用总是有限的。

但是精神上、言语上的布施,与智慧言语点醒他人,作用更大,治标又治本,功德无量!

大家觉得呢?但愿我的文字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琢磨君的这篇文章,点个赞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功德无量   良言   幡然醒悟   懒汉   铁棒   人心   禅师   善事   老婆婆   高僧   李白   磨成   言语   物质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