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文章作者:琢磨君

何为积阴德?何为行阳善?

积阴德,就是指做了好事不让人知道,施恩不图报;

行阳善,就是指做了好事让大家都知道了,还因此得名得利。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会选择“积阴德”还是“行阳善”呢?

其实,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第一:“积阴德”是基于人性的一种正确选择

你以为你帮助了他人,他人就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吗?

之前,我已经写过一篇文章,讲述帮助完他人后,不得不面对的三个真相:

当我们施恩于人后,便可真正看清人性的3个真相

被救助的人,不懂得感恩;一旦你停止施恩,他人就会怨恨你;你好心帮助人,反被人讹诈。

要知道,感恩是教养的产物,忘恩更符合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

就如《人性的弱点》书中所写:忘记感恩,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曾国藩也说:

小人专门期望他人的恩惠,但受恩后就忘;

君子则不轻易受人恩惠,若受恩于人,则知恩图报。

但是大家要知晓这个事实:这个世界上终究是君子稀少,但小人的人数众多。

所以,我们做决定的时候,要基于大概率事件的考量,要遵循人性的普遍规则去做人做事。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正因为如此,真正聪明的人,对待人性,不高估人性的善,也不低估人性的恶。

但是他们并不会悲观消极看待人生,他们在看透人性的种种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甚至对人性的恶也很包容。

就如作家周国平所说:一个人对于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既深刻又宽容。

其实,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考量,也应该是施恩不图报,多积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如果我们只是积阴德,施恩也不图报,他人就不会有必须报恩的心理负担。

没有恩,哪有相对应的仇?

许多人,之所以帮人帮出个仇人,就是因为行完“阳善”后,给人一种道德绑架的感觉。

在有意无意中逼着他人报答恩情,最后恩情没有还成,还让人恩将仇报。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拿借钱来举例:如果你借钱给朋友救急,就当是积阴德,并且要做好朋友还不了钱的准备,这样内心也坦然。

正如企业家曹德旺所说:“最好不要把钱借给别人,要么就送给他,要是觉得他很可怜就直接送给他。

而对于朋友来说,他们也会更加感念你的帮助之情。

但是,一旦你以借钱给朋友的事实来道德绑架,逼着朋友再帮你忙;或者你一个劲地催促朋友还你钱。

那么,最后很有可能是朋友不会感恩你的帮助之情,还恩将仇报,与你反目成仇,甚至是借钱不还。

如果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心术端正,施恩不图报,做好事就当是积累阴德,根本不在乎他人是否懂得感恩,内心也会更加坦然、愉悦。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物极必反”的原则,曾经恩人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转变为仇人。

真正的高人,懂得看淡各种恩怨情仇,相忘于江湖,与人和谐、和睦、平等相处。

他们既不会做了好事就邀功,也不会搞道德绑架,更不会主动求他人感恩戴德。

就如处世奇书《菜根谭》中所写: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第二:“积阴德”的人,更有福气

《了凡四训》中说“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行阴德的人,由上天给他降下更多的福报;

行阳善的人,可以享受世间的一时美名。

一个人,做了好事,也享受了世俗的好名声,虽然这也是福,但是名声这个东西,容易为天地所忌讳。

更何况,在世上享受极大的名声的人,实际上却名不副实,最后便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所以说,聪明人更倾向于积阴德,因为“积阴德”的福报更大。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有些爱心人士,他们见义勇为救落水儿童,不留下任何姓名和联系方式,然后悄悄离开,做好事不留名。

其实,他们的行为就是属于积阴德。

他们帮别人不是图名利,只求对得起天地良心,问心无愧,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这样的人,心怀仁爱,积善成德,行也方便,睡也安稳。

而且,他们因为经常积阴德,可以将福报传至后代,造福子孙。

正如《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佛家更是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如果救人后,救人者得到了世俗的名利奖赏,那么他们的贡献也就被量化了,行善积德的福报也就此打住了,被救助的人也不用再对他们感恩了。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比如说,你捡到了一个钱包,主动还给了失主,失主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打算给你200元的奖励。

如果你不要一分钱,那么你就是施恩不图报,而行善积德的福报就会绵绵不绝,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你的人生。

失主因为你善举,深受感动,相信社会上还是好人多,于是他自己以后也去多做善事,影响更多的人。

如此良性循环下去,社会的风气会越来越好,好人会越来越多。

但是你一旦施恩图报,拿了对方的200元酬谢,则代表你的善心和善行只值这区区200元。那么,你做善事的福报也就此打住了。

至于失主,他也不用对你心怀感激了,因为他感觉自己给你200元报酬也算是很够意思了。

可见,积阴德,施恩不图报,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更多福气,还可以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其实,这也算是一种二次的行善积德。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积阴德”,而不是“行阳善”

结语:

司马光在家训中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可见,做人多积阴德,才会有真正的福报,甚至能够造福子孙后代。

古人之所以主张“积阴德”,让人们做了好事还不要让别人知道:

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考量,防止别人对你有亏欠感,甚至有扭曲的想法,最后恩将仇报;

另一方面也可以断绝了自己“施恩望报”的念想,只是纯粹地做好事、帮助他人。

所以说,人生多积累阴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才是真实“行善积德”的良方!

大家觉得呢?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琢磨君的这篇文章,点个赞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阴德   菜根谭   感恩戴德   恩将仇报   行善积德   失主   善事   恩情   子孙   名声   真相   好事   人性   聪明   道德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