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你知道为什么学生都不喜欢上学,而是更喜欢玩游戏吗?你知道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聪明吗?

看完下面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我们就会从中受到启发,得到让孩子更聪明的种种做法。

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里面,从心理学和大脑科学方面对以上问题作出了详细的阐述,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本书主要讲述了学生不喜欢上学的原因等有关内容,对教师的教学启发很大,也适合家长来读,以便更好地认识大脑和记忆的相关问题,获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理论支持。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从而得出如何利用科学理论来促进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更优秀!

核心观点1: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它的真正作用在于使你避免思考。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前面我有多篇文章讲了三层大脑理论,有些读者说还是太复杂,这里我借鉴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的说法把人类大脑分成系统1-动物脑和系统2-人类脑。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想尽办法让我们避免思考。

试着想一下我们刚刚学开车的场景,刹车、离合、方向盘、闪光灯等等,我们要操作的东西太多,往往手忙脚乱,急出一身汗,这都是源于我们用的是系统2-人类脑来思考和控制我们的身体和动作。

等到开车超过1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我们就完全不用为开车而担心了,甚至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和别人谈话交流(不建议这样做,仅做举例使用,注意行车安全)。这里的原因是我们已经把这项技能内化于心了,转入系统1-动物脑,开车等各种操作就是本能的动作而已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肌肉记忆,这时候大脑成功的逃避了思考,把应该是消耗能量思考的事情变成了本能。

因为系统2-人类脑思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大脑会倾向于把特别消耗脑力的事情熟练化,交给系统1-动物脑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刚开始,不管学习任何困难的知识和技能都不要着急,慢慢来,经过刻意训练,把它熟练化,最终他还是会转入我们的系统1-动物脑让本来非常困难的知识和技能变得像我们的呼吸眨眼睛一样自然,就像是一个熟练的音乐家演奏钢琴一样。

核心观点2:事实性的知识先于技能,背景知识是衡量聪明程度的重要部分。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如上面最简单的大脑模型所示,我们的记忆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比如说,试着心算一下24×8,在这个过程里面,你的大脑要调用很多长期记忆中的信息,比如四八三十二,二八十六等,还要在工作记忆中临时存储很多信息,比如32和16,怎样对齐相加,要不要进位等等。

思考的成功取决于四个方面: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也就是背景知识),长期记忆中的步骤,以及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缺少任何一方面,思考都有可能失败。

一.事实知识对于认知能力的必要性。

就像前面提到的最简单大脑模型一样,我们的思考是以新的方式组合信息,必须建立在长期记忆的事实基础上。

有些人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让学生记住很多知识点要重要。

但是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科学研究表明,缜密的思考需要了解事实,而不只是因为需要一些事情去思考。

比如,推理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恰恰和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知识密不可分。如果一个人大脑里没有这样一些事实性知识,那他的逻辑和推理能力也将受到影响。

看下面的两个题目,试试看哪个更容易推理出来?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是不是第二题更容易做一些?因为在这些方面,我们的事实性知识比较多。

事实上,人们利用记忆来解决问题的次数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比如世界上最好的象棋选手,他们的差距并不是思考能力的差异,或是否能走出一招妙棋,而是他们熟悉的棋谱的多寡。

二.事实知识对于阅读的理解必要性。

很多作者不会把文章写得特别直白,如果你让一个小学生去看成年人写的很多文章,因为他缺少必要的事实性知识,所以,他会很难理解。

再比如看下面这一段文字:

杰克给游击队手汤姆,打了个地滚球,沃茨将球扔给二垒手法克,法克上垒,迫使一垒跑来的克雷明出局,他接着扔给一垒手安德森,杰克没能上垒。

如果你缺少这样的事实性知识,就很难理解,这段话里面好像包括了很多独立动作,但实际上,对于懂棒球的人来说,这就是棒球里面的一个“双杀”。

孩子在四年级的时候出现一次大的分化,这个分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前几年积累的事实性知识的多少严重影响了阅读理解能力,希望引起我们家长老师的注意。

三.事实性知识可以增强记忆。

记忆是可以像大树一样生长,树干就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记忆。

在我们阅读或生活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很多信息,如果你的事实性记忆丰富准确,那么,就会在上面开出很多枝叉,最后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也就是说,长期记忆中的事实性记忆,会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量,是一种复利式增长。与人的差距是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如果一个孩子在十二岁之前掌握了非常多的事情记忆,那么之后他的成长就会比其他孩子要快的很多。

如果一个孩子很聪明,但是没有乘法口诀等背景知识,他也很难做出两位数相乘的计算题。

所以要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就要让孩子在大脑中输入大量的背景知识,就像古代的大诗人,从小要背诵成千上万首诗,当大脑里积累到足够多的背景知识,那他就可以出口成章了。

核心观点3: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

本书作者威林厄姆教授说:记忆是思考的灰烬。你越是思考过,越是觉得有意义,引发感情,这个东西越容易被记住被转存到长期记忆。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报告指出,人类的大脑存储空间有限,只有经过思考的内容才能从短期记忆进入长期记忆。

很多同学在考试中不会做的题,老师讲解完毕,就突然有一种原来这么简单的感觉,可是下次考试他依然卡壳做不出来,就是因为他在听讲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思考。

我的建议是:即使遇到最难的数学题、物理题,即使答案就在旁边,也不要着急看答案,经过较长的时间痛苦地思考之后,再去翻看答案,效果会好很多。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只有在经历痛苦后才对某些事情印象更深刻?

因为痛苦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而记忆是思考的灰烬,所以我们会对深入思考的东西记忆深刻。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总结一下,要想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我们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

1.因为我们的大脑是逃避思考的,所以我们要把那些刚开始很困难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刻意练习、不断重复的办法,内化于心,转入动物脑自动运行。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查看:

从乌龟到猎豹,如果给你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习方法,你要不要?

2.因为事实性知识先于技能,背景知识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适当地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

比如说从小让孩子背诵一些经典美文,诗词歌赋等,再就是加强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背景性的知识,外出带孩子游玩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介绍看到的东西,从而获得偶然的知识,当孩子大脑里面积累了足够多的背景知识后,那他厚积薄发的聪明是必然的!

3.因为记忆是思考的灰烬,所以,要尽量多地让孩子去思考,哪怕思考的过程很痛苦。

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一定不要着急去翻看答案,先经过深入的思考,再看答案会印象更深刻。

想让孩子变聪明?看懂本书,颠覆认知,给实操方法,成就优秀孩子

我是研究如何让孩子更聪明的苏老师,我录制了免费的小升初数学100讲和让孩子更聪明的思维课100讲可以点击头像查看。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灿烂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丹尼尔   事实性   孩子   认知   性知识   大脑   事实   聪明   成就   事情   技能   人类   背景   答案   动物   记忆   优秀   方法   知识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