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谦,为何落得含冤被害的结局?

土木堡之变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大明气数已尽:明英宗被俘虏,大明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京城门户洞开,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兵临城下。就在这时,于谦,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出现了,领导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成功为明王朝续命。但是,明英宗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掉这样一个忠臣呢?

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谦,为何落得含冤被害的结局?

一、明英宗为了正名

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后,首先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为自己皇位的正统地位“正名”。只有先否定明代宗朱祁钰皇位的正统性,才能确定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为此,明英宗废除了明代宗景泰帝名号,改元“天顺”。而于谦正是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主导人,如果于谦不死,也就是代表明英宗认可于谦当年推举朱祁钰当皇帝是正当的,所以为了自己皇位的正当性,于谦必须死。

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谦,为何落得含冤被害的结局?

二、同僚的报复陷害

明英宗重新当上皇帝后,对帮助自己复辟的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一一封赏并重用。而石亨、徐有贞、曹吉祥这几人,基本都曾经被于谦弹劾过,对于谦怀恨在心,这些人执掌大权后,便不择手段地挟私报复,于是捏造于谦“意欲迎立外藩”的“谋逆罪”,将于谦逮捕入狱。

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谦,为何落得含冤被害的结局?

三、于谦的性格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于谦所写的一首诗《石灰吟》。于谦为人忠贞廉洁、性格耿直,很难跟同僚处理好关系,这或许与于谦被害也有一定关系。

拯救大明王朝的于谦,为何落得含冤被害的结局?

于谦含冤遇害后,后来的明宪宗和明孝宗先后两次为于谦平反,于谦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声誉和影响却不断壮大,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官方,都受到后人尊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大明   景泰   气数已尽   封赏   王朝   京城   怀恨在心   天顺   兵临城下   皇位   同僚   正统   明代   皇帝   结局   性格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