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上周结束了应邀开设的一期绘本共读营的直播,有位网名是“减肥猫”的朋友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南瓜汤》这个绘本到底想传达给孩子什么呢?


绘本中的猫、松鼠和鸭子是好朋友,当好朋友之间发生了冲突——鸭子打破一贯的分工要替代松鼠搅汤,到被拒绝后离家出走,再到自己回家,最后猫和松鼠默许鸭子“胡闹”… …网友“减肥猫”问:难道绘本是在鼓励孩子通过无原则的妥协来实现和谐吗?


说好的绘本都是传递真善美呢?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英]海伦·库柏/著明天出版社/出版


为了照顾到没有读过《南瓜汤》的朋友,下面我先简略回顾下故事。如果您已经读过,可以直接跳到我对这本绘本的理解。


《南瓜汤》讲了什么?


树林里的小白屋里,住着一只猫、一只松鼠、一只小鸭子。


他们会一起煮南瓜汤。猫把南瓜切成一片片,松鼠负责搅动,鸭子倒进刚刚好的盐,煮出最好喝的汤。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有一天早晨,鸭子想要做大厨,拿起了松鼠了汤勺。


“那是我的!”松鼠说。

“不行,你太小了。”猫也说。


顿时,小白屋里充满了争吵、吼叫和混乱。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我不要住在这里了,你们从来不要我帮忙。”鸭子负气出走了。


猫和松鼠在小白屋周围找了个遍,怎么都找不到鸭子。他们焦急地等待,整个下午过去了,鸭子还是没有回来。


他们决定出门去找鸭子,树林里很黑,猫和松鼠很害怕,他们担心鸭子独自在树林里,会遇到熊、狐狸、狼、巫婆……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猫和松鼠想,也许鸭子找到了愿意让他帮忙的人。


他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回走。回到小白屋后,他们发现,鸭子回来了!


鸭子说他很饿,虽然已经很晚了,他们还是决定一起做一些南瓜汤。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鸭子搅汤的时候,即使厨房成了灾难现场,猫和松鼠一句话也没说。


他们还是一起煮出了世界上最好喝的汤,小白屋恢复了平静,直到鸭子说:“我现在想要吹风笛!”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如何理解《南瓜汤》?


我觉得理解这个绘本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猫、松鼠和鸭子之间的关系


许多读者之所以觉得他们三个是好朋友,可能是潜意识里受到了由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先生撰写的推荐序的影响。他在序言的第一句就定义“这三位朋友——猫、松鼠和小鸭子,住在一起”。


尽管在后文中也提到这是“孩子们之间(特别是兄弟姐妹之间)很典型的冲突,起因就是小小孩的好奇、爱模仿、想尝试成人或大孩子做的事”,但仍容易让人先入为主地设定他们是三个好朋友


但如果跳出这个设定,把他们看作是家人就豁然开朗得多。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他们仨同吃同住、睡在同一张床上,一般只有家人才能如此亲密。当然即便作为家人,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可以跟刘绪源先生的解读一样,他们是兄弟姐妹,鸭子是最小的那个“跟屁虫”;还有一种是我个人推荐的理解,把猫和松鼠看作是爸爸妈妈,而把鸭子看作是家庭里的小宝贝


在这样的理解下,我们再回到绘本故事。


一开始松鼠和猫对鸭子无理取闹的气愤,到找不到鸭子后的着急、伤心和担忧,再到重新找回鸭子后的爱和宽容,这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者,在面临孩子带来的冲突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么?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但这本绘本给父母的启示,绝不仅如此。


《南瓜汤》给父母们的启示


我们更需要了解的是,为什么鸭子会“胡闹”?


我们来想想看做南瓜汤的几道工序:把南瓜切成一片一片、守着火炉把水搅啊搅、以及倒进去一点点的盐,其中哪个工序最简单?


鸭子为什么不满意了呢?他对着松鼠专用的汤勺微笑:“如果我来做大厨的话,那不是很好么?”


他们仨为什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呢?


因为,松鼠认为:“搅汤是我的事,还给我!”“你太小了!”猫凶巴巴地说,“我们要按照原来的方式煮汤!”


所以你看,这个冲突的本质是:(自认为)已经长大了、可以做更复杂工作的小朋友同仍觉得他太小了根本无法胜任(或许的确如此)的父母之间的矛盾。


那么,是什么让一个还需要搬张凳子、跳上去再踮起脚尖才能碰到汤勺顶端的小朋友就自信地认为“我可以做大厨呢”?

知名绘本疑似“三观不正”,我的建议是如何定义他们的关系是关键

这就要说到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自我中心性”。我们会发现这么大的孩子最喜欢说就是“我行、让我来”,什么都想自己试试,但这时父母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行,你还小,做不了。”


家长这么说固然有自己的道理,比如绘本最后,猫和松鼠同意让鸭子来搅汤,但鸭子搅得太快,把汤溅到锅子外面,甚至锅子都烧了起来。(很明显啊,你确实太小,做不到啊)。


但有没有想过,“你太小了”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你不行,我才行。”


大人动手确实有效地保护了孩子(没被烫到、烧到),孩子也会更少惹麻烦(留下一个犹如爆炸现场般脏乱的厨房还得父母去清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也严重地剥夺了孩子感受到“我自己能行”的体验和自豪感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应当是让孩子能在生活中感受到掌控和胜任。对应的心理能力就是培养出孩子的自主感和能力感


父母判断的标准可以是


这件孩子执意要自己来做的事情,只要没有性命攸关的危险性的后果,就让孩子试试,父母可以协助(哪怕像猫咪看到鸭子开始搅汤就去拿灭火器)。


另一个标准是:


一件事情只要孩子已经掌握了,就不要再帮他做了(比如开始鸭子放盐已经做的很棒了,猫和松鼠就能很开心地跟他合作)。


可是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连放盐这种小事都不放心或不舍得交给孩子去做呢!

绘本的最后一段文字是:


就这样,古老的小白屋又恢复了平静和谐,直到鸭子说“我现在想要吹风笛”。


这个绘本以一次冲突而起,又以另一次冲突结束。孩子啊,是永远不会停止他们成长的步伐的,那么聪明的您,是否从中看到了,我们应当如何面对孩子成长而带来的冲突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大厨   切成   汤勺   风笛   锅子   好朋友   松鼠   不正   工序   南瓜   鸭子   冲突   家人   知名   定义   父母   关键   关系   建议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