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上周带妹妹贝儿去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美后肆时”参加了一场故事会活动,叫做“纸戏剧”。

开始之前,以我望文生义的脑补能力,我以为跟木偶剧、皮影戏、手偶剧等的构词方式相同,也就是借助用纸做成的道具辅助讲故事。

到现场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它确实以“纸”为道具,但比我想象的还要单纯,更准确地说就是看图讲故事。但是这样一说又似乎太概括,把纸戏剧这种新颖的故事表演方式说得太小儿科,更无法体现它可以如何成为一把育儿利器了。

干脆多写一点说明白。

首先,什么是纸戏剧呢?

我们那天看了三个故事,其中一个叫《心情不好的厨师先生》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当天讲故事的是纸戏剧推广人——孟瑾老师。

一开始,孟老师请孩子们跟她一起喊出魔法数字一二三,应声打开一个木头箱子的小木门,箱子里是一些故事卡片。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老师说:“咦,这个厨师先生怎么了你们知道吗?”小朋友们答到“他生气了”,老师接着问:“他为什么生气了呢?”等本轮互动完毕,老师一边说着:“厨师先生、厨师先生,请你心情好一点吧”一边抽掉了最上面的卡片,露出第二张图画。

但是第二张图画上厨师先生的心情好像变得更糟糕了,老师问大家:“厨师先生的心情好一点了吗?”

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没~~有~~”

“那我们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他的心情变好吧”老师一边说一边抽掉第二张卡片,但是第三张图片上厨师先生的心情非但没有变好,反而整张脸都皱起来了,引来了孩子的哄堂大笑。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就这样经过七八张图片的变化,厨师先生的心情终于变好了,还给小朋友们做了棒棒糖。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当天说故事的老师邀请小朋友们上台自己讲述一遍这个故事,完成后每人奖励一根真的棒棒糖。这招太狠了,贝儿一边幸福地舔着棒棒糖,一边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高度认可:“妈妈,下次她还发糖吗?发的话我还要参加。”

总结一下,纸戏剧一般是四种要素的结合:舞台、图片、表演者和观众。

纸戏剧的舞台,其实就是那个特制的木箱。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木箱是中空的,底部中间有个凹槽,刚好可以插进去一套尺寸匹配的图片。木箱面向观众的一侧有上、左、右三扇小门。故事表演的时候,表演者配合着念开场白(有魔法的数字)将三扇小门徐徐打开(向上的门可以直接立在箱子上),这样从视觉效果上就形成了一个微型舞台。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一个纸戏剧的故事通常由几张独立的、印有图画的卡片构成,冲着观众的正面只是图画,反面印有表演台词。一个故事包含几张卡片并不固定,表演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比如我在查资料时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策划,各地方言版本的《心情不好的厨师先生》。说故事的人将最后厨师先生拿着棒棒糖的卡片替换成了当地的美食,北京烤鸭、顺德双皮奶、天津嘎巴菜、徐州地锅鸡、滁州酥糖、南京盐水鸭……敲字敲得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如果说舞台和图片共同构成了纸戏剧的“道具”,那么,接下来更重要就是两种“演员”了。

演员之一当然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纸戏剧要求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讲述的故事和图画上,因此表演者既要生动夸张地演绎故事,又不能喧宾夺主,非常考验表演者控场和提问的能力。

另外,纸戏剧中很重要的一类“演员”就是那些听故事的孩子了。

这是我觉得纸戏剧最最有价值的部分,孩子不仅仅是听故事的人,或是表演的观看者,他们是这出戏的直接参与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实这个也好理解,纸戏剧的故事毕竟非常简单,图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也比不上绘本,更称不上“戏剧”,如果再没有互动,表演者就是再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也不过三五分钟,没太多吸引力可言。


大约05年前后,借着绘本和亲子阅读理念在国内掀起热潮,纸戏剧也被从日本介绍到中国,主要用于激发小朋友的阅读兴趣,进行幼儿阅读推广。

我觉得,纸戏剧毫无疑问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但它能做的绝不仅限于此,借助适合的图片和故事完全可以作为一把育儿利器。成为培养孩子科学思辨意识、语言功能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和情绪管理训练等方面的趁手工具。

比如儿童情绪教养,还是拿《心情不好的厨师先生》来举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学习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是能够建立起对情绪的基本认知,即能够辨识不同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带来的直观后果。

那么只要将问题稍加设计就可以跟孩子讨论了。

“你看看厨师先生现在是什么心情呢?”

“你是通过什么判断出来他现在不高兴的呢?”

“你觉得他为什么不高兴呢?”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高兴起来吗?”

对于更小的孩子,我们可以自制一些喜怒哀乐各种表情的图片,问孩子们上面那四个问题,“这个人怎样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你推测会是什么原因呢?当你在同样的状态下时(特指负面情绪)你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好起来吗?”这种游戏做多了,孩子对自己以及他人情绪状态的把握就会敏锐得多。

不过在家里我更推崇因地制宜,自制舞台和故事,因为绘制故事的过程就已经开始引导孩子思考和讨论了。

用我们家自编的《小红和小蓝》来举例。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那种装过茶叶或酒的、比较精美的盒子来作为“纸戏剧舞台”。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我用的这个是装过茶叶的礼品盒

然后我们可以把生活中孩子们遇到的冲突和挫折当成故事素材,自编故事。

比如我们编的故事的梗概是:“小红和小蓝是好朋友,一天他们玩的时候却起了冲突。小红想拿回自己的小汽车,但小蓝不肯还给他。小红就动手去抢,把小蓝的手抓破了,两个小伙伴打了起来……”

想好了这个梗概之后,参考大名鼎鼎的绘本《小蓝和小黄》中的主人公,我和贝儿用彩纸剪了一些小红、小蓝(其实我们原计划也是小黄和小蓝的,可惜家里没有黄色的彩纸了),然后请贝儿和我一起来创作这个故事卡片。

我来提问,她来粘贴和画画。

比如第一页想表现小红和小蓝是好朋友,我问她:“和好朋友在一起是什么心情呢?”“开心”“那你觉得开心的话他俩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最终贝儿画出来的是笑眯眯的两个小伙伴手拉着手。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小红想拿回自己的小汽车,小蓝不肯还给他,你觉得小红是什么心情呢?”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小红伸手去抢小汽车,还抓伤了小蓝,小蓝是什么心情呢?”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通过这些问题,贝儿完成了故事中的冲突。然后更重要的部分来了,我们不仅要让孩子认识到好朋友之间也会有冲突,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被解决,并且会有不止一种解决方案。

这时候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小红想拿回小汽车,你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

这时一直觉得我们“幼稚“只肯旁观的姐姐也忍不住加入进来,和妹妹各做各的“解决方案”。咋看上去两个人的方法似乎相同,好像都是拿东西换,但仔细听她俩描述其实不一样。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这是姐姐画的结局

起源于日本的街头艺术,竟然可以用作育儿神器

这是妹妹画的结局

姐姐说的是,小蓝很喜欢小红的小汽车,因此拿了很多糖果和气球跟小红换。而妹妹说的是,小红想拿回自己的车,所以她又拿了一个皮球给小蓝(这个皮球跟小蓝长的一样),换回了自己的小汽车(贝儿认为小红是小女孩,应该带上蝴蝶结)。

我以她俩的结局分别又讲述了两次故事,可能是自己创作的缘故,她俩觉得格外有趣。我突然想到,这个游戏很适合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做呢,那样一定会出现更多更有趣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讨论还没有结束。我们不仅让孩子了解到事情有办法解决,还可以让他们理解不同的方法之间有优劣。

家长可以问这些问题:“你觉得和他们俩打一架相比,谁的办法更好呢?”“你觉得你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听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答案。比如姐姐认为她的方法比妹妹的更:“公平”,因为小汽车本来就是属于小红的,如果小蓝想玩,应该是小蓝找东西来换。

“公不公平”,可见姐姐的思维方式已经更趋近“社会人”,而妹妹会更简单直接,目标为导向。这跟她们姐俩的年龄差有关。但无论是9岁的姐姐还是4岁的妹妹,都认可打一架抢过来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

就这样在讲故事和聊天中,孩子的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表达的能力都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提升。


最后顺道说一下,据说纸戏剧起源于日本昭和时代的街头表演艺术,日文名称为“紙芝居”,“芝居”就是日语中“戏剧”的意思。不过在我看来,这不应该起源于咱老北京的拉洋片吗?咱的拉洋片也配是一箱子,一个故事由数张图片组成,表演者一边卷动图片一边配以唱词,解释图片的内容,专场和关键环节还要配上鼓、锣、钹,叮叮当当、热热闹闹。记得我上大学时专程拜大观园拉洋片的老先生学了一段唱词:“再往里头再看呢,您老就听个分明,那想当初哇 劳动人民那 要把咱们北京来修啊……”。

只可惜,现在拉洋片已经很少见到了。但或许我们就可以在家中、在课堂上用纸戏剧把这种艺术形式某种程度上传承下去。

我是董一诺,养娃跟我做,带你上王者!关注我,为您提供专业的养娃攻略,做最亲民的心理科普,跟我一起做更自在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小汽车   日本   神器   表演者   图画   厨师   卡片   戏剧   情绪   舞台   姐姐   街头   妹妹   老师   孩子   心情   艺术   故事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