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有很多人觉得,孩子喜欢看历史剧,应该能学到不少历史吧?

这可是个超大的误区!各种流行的历史剧,为了让大家“吃瓜”,背离了许多真正的历史真相。

比如说起荆轲刺秦王,《秦时丽人明月心》里竟把荆轲塑造成了一个因为爱情头脑一热的莽夫,为从暴君嬴政手里救回爱人公孙郦,荆轲才刺了秦王。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说起屈原,打着历史剧旗号的《思美人》,竟把忧国忧民、儒雅高洁的大才子屈原,塑造成了一个只会谈恋爱的傻白甜男主。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在伪历史剧的影响下,孩子们只记得被演绎美化或恶意丑化后的历史人物形象,却完全不了解那些人物在历史上的真正形象。

他们如果不了解真正的历史,更不会辨证地看待历史。在他们眼里,历史=古人谈情说爱、争权夺利。

过于简单、粗暴的历史观,正在对他们的认知、思维,不断制造误导。

看剧消遣不可避免,只是我们要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到,真正高级的历史著作是什么,辨证的历史观是什么。

中国历史著作的巅峰大家都知道吧?《史记》和《资治通鉴》。

但别说小孩,很多成人都啃不动这俩大部头,勇读接触过不少历史书,最近,终于找到这套让人恨不得一口气读完的——

《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

(全8册)

点我立刻入手!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适 龄 6岁+

著:[宋]司马光

撰:柏杨

改编:周莉莉

(文末有阅读小贴士、

购买入口

它名副其实,真正站在儿童立场,让没什么基础的人,都可以读得进、读得懂《资治通鉴》。

不愧是作家柏杨先生花费了10年整理出的白话版本,里面的表述,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很亲切的语言。

像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书里讲,是由姬丹和嬴政这对老朋友的矛盾引发的:

“姬丹以为老友嬴政会对自己特别照顾,但想不到的是,嬴政板起一副脸孔,对他爱理不理的”,写得活灵活现,小读者们和历史人物的距离骤然拉近。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书里有很多贴心的小细节,好比它把古代艰涩难懂的官衔给“翻译”了。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侍中”是高级咨询官、“太子太傅”是太子师傅、“都督中外诸军事”是全国各军区总司令……

是不是终于不会对这些官衔一脸懵了?以前怎么没想过翻译成当代的名称来理解呢!

这个时代需要的历史书作者,原来必须擅长的是一种“把古人的事翻译给现代人看”的特殊技能。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内页插画,严谨和活泼并重)

我们带孩子看历史时,常常不知道怎样带领孩子去多角度看待某件事,某个人物,或者孩子有时会产生一些“偏见”,该怎么办呢?

没有速成的答案,只有长久的思辨练习。在《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里,我们会发现,它不止给予了解正史的机会,更推动着读者们塑造辨证思维。

此处必须提及这套书的第二大优点了!也是这套书极为可贵的一点——

《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整理了30多位历代史学家、还有柏杨先生自己的点评,这是在很多其他版本的《资治通鉴》都找不到的宝藏。

30位历史名家的多方位解读,给予孩子们不同的视角,而且,字字句句,都是精华哇!

瞅瞅,看司马光和司马迁对于荆轲刺秦这事的不同见解,就像“神仙打架”: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点评附在正史之后,不对史实做出干扰)

司马光悲痛于姬丹只顾自己泄愤,而引发国家灾难;司马迁认可刺杀者的立场光明磊落,不掩饰自己的志向。

而柏杨先生结合他们的点评,也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柏杨先生认为,燕国灭亡,不在于荆轲的刺杀,而荆轲身上体现的“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千百年来始终令人动容。

学着用多种观点看历史,是孩子们未来在历史课上也很难学到的宝藏。

《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想让孩子了解历史,编年体非常合适。

因为它以时间为顺序推进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一个清晰的时间顺序,可以让孩子们建立起一条时间横轴,这对于他们进行信息归纳很有帮助。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对了,拿到这套书,拆开腰封,先别急着扔,反过来看看,有惊喜。

腰封反过来竟然是精心设计的中国古代年表,让孩子对中国历史的大脉络一目了然。甚至可以把它贴到书桌上,时时查看加深记忆。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顺着时间轴学历史,还有一大重要影响就是:让孩子能用“发展”的眼看历史。认识人事物循序渐进的变化。

好比,在《怪皇帝特别多的晋帝国》讲到了傻太子司马衷的小孩,司马遹,相比于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父亲,司马遹能在5岁时就从深夜的火灾中衍生出对君王的担心,他简直是天生做君主的好苗子。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历史故事中穿插相应的成语典故)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那么,这个故事里的“天才好儿子”后面怎么样了呢?给你们瞅瞅后续: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又是一出宫廷版《伤仲永》啊本来天才一般的司马遹,后面为什么日渐堕落颓靡?

书里讲,因为他“年龄稍长便不肯求学”。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小小孩听读故事,更容易感悟到人物的变化。

而可以自主阅读的孩子、想补历史的大人,所见则更广——政治、军事、艺术、经济的变化发展

好比,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制度的发展,从而看到事物的循序渐进和不断的发展变化,看到创造性以及改革的重要性,也看到中国文化的活力与自我反省求新的能力。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一个人的变化,一件事的走向,跟外部环境、自身能动性等等都有关。

但究竟它们怎样相互牵动、发生影响,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自知的,生活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历史,就是给了我们看见“山”全貌的机会。

我们可以在各种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中辨认出,是哪些原因引发了后果,逐渐锻炼出“知因识果”的能力。

从历史中学到的经验,完全可以作为日后的行走指南,这,就是以史为鉴的力量。

让孩子接触不同的历史观点,了解真正的历史,在这个鱼龙混杂、视听混淆的互联网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把这套铠甲般的《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带给他们吧~

勇读者·YALA 推荐

勇读者の阅读小贴士

这套书的主攻方向:人文素养中的【辨证思维】,读写领域的【人物描写】、【事件描写】

哪些人适合读:

岁以上的娃;

从没读过《资治通鉴》的大人

我们更建议这样读:

1、6-8岁听读,8岁以上自主阅读(如果识字量足够)

2、根据腰封上的朝代顺序来阅读这8册书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想获取更多

育儿干货、书评解读?

把《柏杨给孩子的资治通鉴》带回家!

就没见过这么好入门的《资治通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资治通鉴   屈原   编年体   司马   官衔   历史观   历史剧   正史   历史事件   太子   顺序   入门   读者   人物   孩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