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两个裹小脚的女人


生命中两个裹小脚的女人

生命中有两个裹小脚的女人,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一个是奶奶,另一个是外婆。她们都出生于物资匮乏,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活极其艰辛,她们都没有机会读书识字,更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荼害下被缠足——俗称裹小脚,那种深入骨髓的痛不是一般常人能忍受的,都说缠足之苦,层层切骨,刻刻痛心,每至缠束,剧痛难耐,民间谚语也说得十分形象:“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如今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已经很少见,我生命中这两个裹小脚的至亲也再无交集。

先说我的奶奶,我爸九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一个小脚女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独自养活五个儿女,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但是我记忆中的奶奶从来没有抱怨过她那些年代的艰辛,也不会找人喋喋不休地诉说她那些年代的磨难,奶奶通情达理,人缘好,口碑好(我当时小,很多夸奖奶奶的词汇都是从十里八乡的邻居嘴巴里听来的),奶奶和我爸妈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20多年,压根没有现在描述的各种婆媳不和睦,实属难能可贵,奶奶对我妈打心眼里好,爸妈吵架时候从来都是护着我妈,我妈去干活了奶奶都会一遍一遍地把饭菜热过,只为我妈到家就能吃上一口暖暖的热饭,到现在回忆起来我妈还会说你奶奶这个老菩萨如何如何对我好……(菩萨心肠是夸人的词汇),记忆中的奶奶耳不聋眼不花,每天太阳底下做针线活时候就戴起她的老花镜,坐在她的专属竹椅上,安静而神圣,专注而细致。她穿的衣服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款式,梅花纽扣是开在衣服侧边的,领口有点像旗袍那样的款式,各种蓝色布料的衣服是她的主色调。

每一个周末,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她会很放心坐在摇椅上,我帮她掏耳朵,每次有好吃的各种水果罐头、糕点、糖果,她都要等着我放学回来一起吃,枇杷,菠萝,荔枝,杨梅,樱桃,鹌鹑蛋……这些新鲜词汇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奢侈品,不同于那些年集市上仅限有的苹果香蕉橘子梨,这些奢侈品满足的不仅仅是我的味蕾,更是在我童年贫瘠的心间开出温暖的花儿,爸爸妈妈没有给我的温暖,全部在奶奶默默无声的陪伴里滋润着我,据说当时如果没有奶奶护我周全的话,我将要遭受父母的二次抛弃。

奶奶走的时候86岁,我刚上初中,老爸去学校给我请假让我回来陪奶奶一天,老师以学习重要拒绝了老实巴交的我爸,爸只好在学校等到晚上10点多我下晚自习后接我回家,几天都吃不了东西的奶奶高兴地吃了我剥给她的两个橘子,爸爸让我陪奶奶睡一个晚上,我没吭声,奶奶主动跟爸爸说,不要让她在这边睡了,她会害怕的。我确实很害怕,主要是害怕大人们聊天的对话内容,大人们都在毫不避讳地跟奶奶对话,问奶奶能不能看到去世的爷爷或者其他亲人之类啥的话题,当时奶奶的床已经搬到老房子客厅的正间里面,那屋子是爷爷打下的江山,那个晚上很多亲戚朋友过来守着她,我最终也没有陪她,第二天天不亮爸就送我回学校上课去了,这一别竟是永别,这是我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亲人离世,难过了好久不能原谅那个不让我请假的老师,当时是一个星期五,我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平时为了省2元钱都是走路回家,那个星期五,我破天荒地拦了一辆面包车坐车回家,赶回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安安静静的去了......距今已经十几个年头,奶奶慈祥和睦的音容笑貌只能凭记忆留在心间……

生命中两个裹小脚的女人

再来说说外婆,我一岁的时候外公就走了,裹着小脚的外婆也是一个人独自承担养育四个儿女的重任,我的记忆中没有爷爷和外公。外婆不驼背,背挺得笔直,比我爸的背都直;她精神抖擞,爱干净整洁,身上的衣服搭配一直清清爽爽,自己柜子里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床铺上干净整洁,外婆自己每天早早起床生火做饭,饮食规律清淡,喜欢原汁原味的东西,一点点盐巴和油就够了,不需要其他调料酱料,生活完全自理,这样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我们现在应该学习的榜样,可惜大部分人不懂得;

我的外婆是老好人一个,从来不会论东家长道西家短,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只是默默做事,尽她所能地去关心身边的人,外婆生活完全自理,偶尔还能帮忙带一下小孩或者踩着小脚爬上陡坡形状的木头楼梯去帮小舅家喂蚕啥的,她不想成为子女们的累赘,总是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

外婆也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有时候五岁的小侄子不懂事说不要你去我家看电视,她就会很难过地红了眼眶;每次一吃药就很痛苦不愿意吃,有几次在我家,我老公帮她把药冲好端过去,我们再说几句暖心的话让她喝药,她回家会开心的跟其他人说“小罗给我吃的药不苦,你们给我吃的药很苦”;其他人可能觉得无语,其实她不过像个孩子一样需要人哄哄她,说几句暖心话罢了,谁规定了成年人就一定要坚强勇敢不能叫苦呢?

外婆很容易满足,我们给她买点衣服,她开心的不了,孙女儿媳这些给她送点好吃的,她也很高兴地跟大伙讲,我们给她买的生活用品这些一直保护的很好,用的小心翼翼、保持的干干净净。外婆喜欢到处出去逛逛,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和人,前年她身体还很硬朗,跟我们坐了六七个小时的车去罗平看油菜花,匆忙赶路她也毫无怨言,开开心心跟我们出去;大舅带她去阿庐古洞,回来像个小孩一样兴奋地跟我们讲途中见闻;平时外出都坐着小舅的摩托车就出发了,我们回家时候打个电话给她就开开心心自己坐车来我家,她在我家过了三个春节,还说准备去小姨家也去过三个春节……

现在想想,外婆跟着年轻人的节奏挺辛苦,其实裹小脚的外婆根本走不了太远的路,别人家忽早忽晚的吃饭时间和各种油腻重口味明显都不太适合她的清淡口味,我觉得这样规律清淡的饮食习惯很好,可是子女们偏偏想改变她,比如我妈经常对她说,你怎么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你要学着吃点辣椒和各种调料……大概也是因为给她单独弄吃的太麻烦吧。外婆其实想要的根本不是到处看风景,也不是吃什么山珍海味,外婆想要的不过是跟子女们多点时间待在一起,多一些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罢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中总是有些遗憾和亏欠吧,我结婚的时候外婆一直想跟我去福建老公家看看,那时候我们因为一些事情弄的心情烦躁、一地鸡毛,自己都顾不过来,也没心思顾外婆,最主要我也担心长途跋涉、带个八十多岁老人出远门怕有意外付不了责任,而且老公家那个小村子压根也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其实外婆在意的哪里是看什么风景,而是想见证一下我的幸福罢了,我却没能满足她的小小心愿;

我生娃的那久她一直念叨着要来我家住一段时间看看我小孩,我爸妈说等她病好一些、腿脚利索了再让她来我家,她们其实也有一点害怕担责任,她们只敢隔三差五地去看看她,家里杀鸡卖肉时候给她送一点去,菜园里面的菜熟了给她送过去,偶尔去帮她洗洗衣服啥的,我坐月子朋友送我的干贝鱿鱼海蛎的味道,我记得外婆说很好吃。自从有了娃,还有外婆,我还庆幸地说:我们过上了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可惜她都没有来得及抱一抱我的娃;外婆82岁生日的前一周,本来我要去看她的,有些遗憾,我没去(下大雨、娃娃才一个多月、不想带娃出门折腾、凑巧家里来客人,跟我爸妈也闹了点别扭),我更多的心思放在24小时带娃以及自家的各种杂乱上,感觉忽略了她好久……

去世前的近几个月,外婆身体都不太舒服,虽然儿女都很孝顺,这个人送药,那个人送吃的,带去各种输液,但是局限于各种小诊所,可能有点耽误病情了,一直没有检查出个所以然来……我记得某一次我跟老公抱怨,家里人带外婆去的都是小医院小诊所,根本不可靠,死不了人也治不好病的那种,老公还问我,要不要我们自己带外婆去我们当时在的另一个小县城看病?我还分析了一下:外婆有自己的子女会孝顺,我们不能越位,否则其他人肯定会有想法,小舅大舅、小姨和老妈本身也是孝顺的人,她们在自己县城医院看病,几家人轮流照顾会更方便,我现在自己带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住的地方还是五楼,板房爬楼梯那种,我根本没办法一边顾娃一边照顾腿脚不便的外婆,后来,我也只是买了一个轮椅给外婆寄回去,都没有去好好陪她说说话。

想到本来步伐矫健的外婆却要杵着拐杖走路的心酸,看到本来生活能自理的外婆却到了连烧开水都需要别人帮忙的无奈......到后面,大伙都以为她快好了的时候来个猝不及防,终究是灯枯油尽了,外婆走了,走的时候很安详,没有打扰任何人!留给大伙的只有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甚至给她拍的很多照片都安安静静得躺在我的电脑里,没有来得及打印出来给她看一眼。

写在最后:

奶奶和外婆都是平易近人,温良贤惠的那种人,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平时说话都是和风细雨,温润如玉、和颜悦色那种,不会说脏话不会骂人,更不会道东家长说西家短,我爸妈呢,在家总是吵得鸡飞狗跳,骂人都是挑着哪句话狠哪句话难听才说出来,我总是打趣我自己爸妈说:怎么你俩就一点没有学会奶奶和外婆的通情达理和好好说话呢,完全是背道而驰?感觉奶奶和外婆才是蕴藏着大智慧的人,虽然是不识字、都是裹着小脚的老妇人,但她们活得通透明亮,深受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尊敬和爱戴,她们一生善良正直,豁达开明,通情达理,她们是我心中的好奶奶,好外婆。她俩在我心目中是个智者,有太多值得我这个晚辈学习的东西。

言有尽而哀思无尽,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短短的文章说不尽对两位老人的思念,愿您们在天堂安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小脚   小脚女人   小舅   通情达理   清淡   外婆   子女   爷爷   奶奶   害怕   衣服   我家   年代   两个   风景   东西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