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其实在小孩2岁2个月的时候,我就动过想要把小孩送去幼儿园的准备,那段时间老公热衷于下班后跟几个同事去吃饭喝酒消遣娱乐,有几次吃饭我也在场,别人在饭桌上叫他去KTV的时候,他既没说同意也没有说不去的样子让我很是失望,给别人一种家有母老虎,心里想去却又不能去的失落,他自己选择不回答,让他们同事来问我的尴尬,每天醉醺醺的回到宿舍,蒙头大睡毫无沟通的失落,第二天还要强词夺理说应酬是为了工作,为了家庭,那段时间我们吵架挺多的,我在努力地想要跟他沟通交流我们之间的婚姻感情状况,他非要强调是因为我带娃娃无所事事闲得慌,我带娃的辛苦他理解不了,他上班的烦躁不愿意与我分享,我对目前的婚姻状况不满意,我们陷入了一个死循环的感觉,因为我们沟通的点完全就是不同的问题。

然后他咨询了一下他的某个同事家小孩在上的幼儿园,我也动过一丝想要脱离带娃生活的心思,想要一点点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我们就在孩子2岁2个月的时候给娃报名了当地的一个幼儿园,所有手续都办好了,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适应了几个早上,当时偷偷站在门口录了一个视频,看着孩子一脸茫然又好奇的样子在教室里这边走走那边看看,我有一点于心不忍,老公的同事家是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就送去幼儿园,想想还是应该学会放手,让她去成长去学会独立。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直到交完报名费的那天,我走出幼儿园的大门,门口的保安大叔跟我说了一句话,他说:你家小孩目前是这个幼儿园里面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当时那个幼儿园有三百多个学生),听完保安那一句话,我瞬间后悔了,回到家我好好想了一下自己的初衷,其实我的初衷跟送孩子上幼儿园并没有关系,我想要的是解决婚姻里面的夫妻关系不和谐而已,我希望老公下班了能跟老婆孩子有互动和交流;我希望老公在经营婚姻关系上和育儿理念上能跟我共同学习进步,我们的夫妻关系也需要磨合学习以及解决矛盾冲突,而不是让问题堆积不理会,我们能有一个共同认可的育儿理念,这样会少很多不必要的争吵和育儿的分歧;我希望老公能重视健康,早起早睡,适当锻炼,尽量少一点熬夜和胡吃海喝的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我希望老公在经营夫妻关系上能注重沟通和深入的交流,而不是每天只有类似“我去上班了,我不回来吃饭了,我要睡觉了”这样机械性的简单对话;

我需要的不过是老公带着老婆孩子出去运动一下都好过每天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饭桌酒桌上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和各种颜色的笑话上;我需要的不过是可以有点时间共同看一本书籍,然后沟通分享各自的想法而已;我需要的是每天能有一点点温暖的话语,进出门能有一个温暖的怀抱而已;我需要的是睡前能有清晰的思路聊聊天,分享各自心底的想法,而不是醉醺醺的相互指责抱怨不理解对方,或者任凭孩子嚎啕大哭他也没有半点反应的呼呼大睡;我需要的是除了工作以外,每天能花一点点心思在老婆孩子身上的男人,而不是满脑子只有工作,回家只想放空脑袋,把家当旅社睡一觉就走的男人......我的这些想法,跟送不送孩子上幼儿园没有任何关系呀,是老公非要把“送不送孩子上幼儿园”当做我们之间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他觉得我是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心情不好才会找他吵架,所以想办法把孩子送走就可以了。

我在想,我们之间的关系得不到缓和,具体问题没有解决,老公依然不花心思在家里,不愿意重视沟通交流的话,即便我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了,我们依然还要吵架,可能还会吵得更凶,毕竟孩子不在身边,我们吵架甚至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吼大叫了,想明白这一点,我决定不送孩子去上幼儿园了,孩子才两岁两个月,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一张白纸,孩子的世界里基本只有我一个人,因为育儿的缺席,大部分时候孩子连爸爸抱抱都是拒绝的,孩子甚至能自己说出要去超市买个新爸爸的话语,孩子两岁,正是她跟我们建立联结最最亲密的那段时间点,我不想把她往外推。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另一个当时不想送幼儿园的原因是刚好天气慢慢转凉,开学就是秋冬季,孩子从家里的个体环境去到幼儿园的大环境下,是非常容易生病的,小朋友之间的交叉感染也好,天气变化的原因也有,还有孩子自身的身体素质影响,即便报名上幼儿园了,三天两头的生病也是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经常跑医院不说,孩子生病了幼儿园也会让你回家待着,好了再去,更重要的是大人孩子身心都受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上幼儿园也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孩子的安全感不容易培养,居于这两点原因呢,我果断决定不送娃去幼儿园了,就跟老师协商到第二年的3月份再送孩子去幼儿园,并且还有了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在第二年3月份开学之前的这几个月,我要带娃锻炼身体,增强她的免疫力。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事实上呢,我确实按照这个目标去努力,每天带娃出门,除了半路睡着或者车多过马路的地方抱一下,她能自己走路我就坚决不抱,能走路去到的地方我坚决不坐车,陪着她一起走路,各种鼓励她探险、爬架子之类的,带她走路去书店、游乐场、不同的公园,每周爬山采蘑菇啥的,当然,刚开始孩子会撒娇,半路需要带一点吃的东西,走不动的时候给她个惊喜鼓励一下,带着她认识路上各种各样新奇的东西,或者教她说话唱儿歌背古诗啥的,就这样,我们每天出门几乎都是走路的,也不带推车之类的,就这样把娃的耐力给锻炼出来了,两岁的小孩跟着我走个六七公里也能坚持不哭闹,爬山上下台阶也都是自己爬,出门都知道妈妈力气小抱不动,需要自己走路,比起同龄人来说,她的耐力和语言方面的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带娃爬山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就这样一直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孩子2岁10个月了,刚好天气适宜,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把孩子送去了幼儿园,这个时候其实孩子上幼儿园的官方年龄还不到,但是我觉得可以送去了,一个原因是孩子迫切需要社交,我们一直在交替换居住的地方(老家,昆明,在楚雄搬了两次家),我们孩子非常缺伴,她的性格也相对比较慢热,她不熟悉的小伙伴都不愿意去跟人家玩,好不容易熟悉一两个小朋友了吧,我们可能又要换地方居住了,她需要再一次适应新环境,我意识到,我们频繁地搬家换地方,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想让孩子去幼儿园学会跟同龄人相处,让她在一个有同龄人的环境里面成长,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于是我们回到了昆明定居,给她选了一个私立幼儿园,这个幼儿园每周有一节烘焙课,平衡车课,游泳课,木工课,虽然没那么专业和高效率,但是这特色我挺喜欢的,她们时不时带着孩子在园子里插插花,捡捡树叶小石子啥的,还挺好,蒙式教学理念我们呢也比较认可,学生不多,老师比较容易照顾,就这样,孩子在这里度过了5个月的快乐时光,我们的目标很清晰,不指望孩子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我们目前阶段就希望她玩得开心,身体健康不生病,学会和同龄人相处。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木工课

生活自理能力我倒是不担心,因为在家时候我就已经教会她自己穿脱衣物裤子鞋袜那些,勺子筷子吃饭也都会,自己坐小马桶上厕所也没问题,有需求也能清晰表达,这一点还是比较自豪的,因为去了幼儿园我才知道,还有比我孩子年龄大的小朋友,随时随地尿裤子的,还在穿着开裆裤和纸尿裤的,吐字不清晰只会喊爸爸妈妈的,尤其老人帮忙带出来的孩子,10个有8个都是比较溺爱的那种,生活习惯到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问题,比如有个老人带的娃,每天习惯了给娃喝粥,她来到幼儿园之后完全没有咀嚼能力,刚去的时候白米饭一口都不吃,在这里就不予评价吧,毕竟没有两全其美的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带娃方式。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第三次的幼儿园,就是今年的9月份了,孩子3岁3个月,到了上幼儿园的官方年龄,摇号抽中了附近的公立幼儿园,奔着省钱离家近的原则,就选择了公立幼儿园,重新从小班读起,因为有了上半学期的铺垫,我倒是不担心孩子的适应情况,只是这个幼儿园的人数确实感觉有点多,一个班将近40个学生,而且习惯了上一个幼儿园老师会时不时发一点照片视频啥的在群里满足老母亲渴望看孩子的心情,目前感觉这个幼儿园比较官方,老师明令禁止家长在群里请假沟通说事情啥的,所有事情只能私聊,不能群聊,不能越级直接找找园长说事,某些时间段禁止发信息啥的,还有如果迟到那天就不能入园,虽然按道理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好像有那么一点点不近人情的味道,也不可能期待有什么照片分享之类的,公立学校压根不缺学生,私立学校才努力抓服务吧。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反正呀,我也只能告诉自己,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负主要责任,不可能丢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父母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才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老师!孩子的一生,父母只有一个,但是老师可以遇见很多个!

就目前几天来说,公立幼儿园在吃饭习惯这一块抓得比较好,之前在私立的时候,孩子每天回家还能再吃半碗饭,在幼儿园应该是想吃多少都是孩子自愿随意那种,这几天从公立幼儿园回来,孩子基本都吃不进去多少东西了,应该是老师抓得比较严格,孩子在幼儿园不能挑食,基本都是吃饱了才回家的。

比较感慨的是某一天老师统计学生的户籍地,在没有全部统计完的情况下,我看到了我孩子的幼儿园的同班同学,有来自超过10个省份的学生,我脑海里突然就冒出一句话:想要一段从小穿着开裆裤长大、一起读书、一起玩耍的友情还是挺困难的呢,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感情估计更不可能会有吧![捂脸]

宝贝,希望你勇敢地探索这个精彩的世界吧!希望你健康、开心、勇敢且独立!希望妈妈和你一起学习成长,共同进步!

在孩子的不同的年龄段,我给娃报名了3次幼儿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幼儿园   孩子   年龄段   同龄人   小朋友   同事   小孩   年龄   老公   清晰   习惯   原因   老师   时间   地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