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文/37度暖爸

为保护当事人,隐去所有重要信息,事件也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请勿对号入座!

6月中旬我从上一家公司离职,9月份收到了前同事发来的信息:“公司被老板卖掉了”。其实,对于这个结果我早有预见……我不想跟你谈公司经营的问题,而是想告诉你,有些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否则,儿时的坑,需要成年后用时间、金钱来填补。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我的岗位是执行经理,负责公司整体运营。在我去工作之前,公司经营情况并不是特别理想,一方是疫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经营策略不当。在工作的4个月里,我发现我的想法始终不能执行。

第一,老板反馈信息速度太慢,导致很多市场决策滞后

第二,公司岗位职责权责不明,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工作不到位

第三,老板控制欲太强,始终强调按照他的想法经营

第四,老板对于经营目标,只关心业绩维度,而忽视内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我曾提过这样的建议:在公司内部人员、组织架构调整好之前,不要太过于追求业绩指标,那只会让我们越走越艰难;梳理产品线,增加低价格、低使用周期的产品。然而都被老板否定了。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在老板邀请总部运营部人员来支援后,出现了两个月的“假繁荣”,随后业绩指标一落千丈。40人的团队,一千多平方的面积,每月实际业绩只有几万……

安全感与控制欲,是我今天想要和你说的两个方面。

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两方面:物质和精神。简单点说:父母能让我吃饱、喝足、穿暖,我知道父母很爱我,很关心我。这种安全感,会在成年后拓展到其他方面:经济、人际关系、财产、感情等多方面。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如果一个孩子的安全感充足,那么他可能不会有过多的控制欲。对于安全感低的人来说,控制是让他们保持安全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例如:安排出行计划时,有的人会将出行计划精细到什么时间到达?玩什么?玩多久?住在哪儿?如果计划稍有偏差,就会感受到焦虑,这也是不安全和控制欲的一种表现。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就像这家机构的老板,他的控制源自于他对于我的不信任和不安,对于他的行为我产生了一下的疑问,也是导致我离职的重要原因:

第一,之前的经营状况不太好,如果我按照你的想法来运营,和以前有什么差别呢?

第二,如果按照你的想法来运营,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老板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确实委屈你了,咱们这边就是这样。”当我得到这样的回复,我知道我没有必要继续呆下去了,未来不会有空间,公司也不会有发展。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在后来一些与老板相熟的老员工和我说起老板的经历时,我明白他现在的行为,是在为自己儿时的缺失“填坑”。我说给你听:

第一,儿时父母管教很严,也就是说父母有控制欲在其中

第二,爱人的家庭在各个方面比较占优,婚后他在家中没有话语权

所以,在自己的公司里,他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将自己缺失的那部分安全感、控制欲完全投射到公司中。但事情往往是越控制、越失控!

道理很简单,你尝试回答一个问题,自然就明白了:做生意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做事情的方向发生了偏颇,结果也自然会发生偏颇。就好像一个人工作就是为了讨好领导,每天想着如何“吹彩虹屁”,那他的工作会有结果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所以,安全感,这件事儿,真的很重要!这个话题也挺大,涉及面很广,我简单说几个方向性的问题:

第一,孩子在0-6个月的时候,请一定要无条件满足,6个月后,孩子适当学会了等待。例如:他饿了,知道妈妈在厨房冲奶粉,他不哭闹了,因为他知道妈妈在帮他做饭。

第二,别嘲讽孩子,主要体现在不经意的玩笑上面。例如:孩子摔倒、写作业拖拉/磨蹭、成绩、穿衣、做错事等多方面,孩子需要父母能与自己的情绪同频,而不是像一个局外人一样看热闹。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家,都是靠不住的,我是没有靠山、依靠的孤儿。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第三,自己的崽,自己疼爱,无条件积极关注。而不是因为他取得了什么值得你炫耀的成绩(考试、比赛、表现、外貌等)。以孩子取得的成绩高低,来恒定自己对于孩子爱的付出,是物质化的表现,孩子也在这时候变成了父母的“工具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见证了公司倒闭:儿时安全感低的孩子,成年后犯错成本太高

涉及安全感的问题,内容比较多,难以在短短一篇文章中说清楚、讲透彻,况且每个家庭还具有独特性,更是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说明几点方向性、共性的问题,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结语:我们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心理动机。“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句话用在这个案例上,再合适不过了。最可怕的是,当事人不清楚、不知道,完全是无意识、机械化行为,导致失败后,也只能抱怨一句:“生意难做!”


编后语:另外,这位老板,只盯着业绩,忽视公司内部建设,就好像是一个司机,只关注车能跑多快,而忽视发动机的功能是否良好。我认为,这与延迟满足感有关!下一篇吧,再说说延迟满足感的事情,以及对孩子的影响。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儿时   安全感   孩子   方向性   偏颇   公司   见证   业绩   想法   事情   父母   成本   老板   成绩   简单   计划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