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文/37度暖爸

当“急匆匆”的妈妈遇上了“慢吞吞”的孩子,早晨起床就像是一部灾难剧……

多多妈说:“我自己开店不着急上班,每天都想让他能多睡一会,但是你看着他不起床,上学都要迟到了,不着急由不得你。你叫得狠了,他还着急,你说气人不气人?”

萱萱妈说:“送完她我才能去单位,还不顺路,每天叫起床,就没有不费劲的时候,我说话大点声儿,她就跟我喊。”

大龙、小龙妈妈说:“别人家伺候一个,我弄一对儿。这哥俩,每天早晨你要是不着急,绝对不带自觉起床的。伺候他俩穿衣服,小腿儿乱踢,每天早晨跟打仗似的。”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说起来叫起床,妈妈们好像都有一堆的故事要说,可能令妈妈们最费解的问题就是:我叫你起床,你还赖皮、发脾气?我想告诉妈妈们:孩子有起床气,很正常,因为他们没有经过赖床的时间。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有研究表明:在对150名大学生的调查中,约有97%的被调查者存在赖床行为。其中,赖床20分钟以上的学生,约占27%;赖床10-20分钟的学生,约占28%;赖床5-10分钟的学生,约占40%;14%的学生赖床在5分钟以下。

Tips:个人观点认为,论文中,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量表,量表不同,结果不同。对于普罗大众而言,不必太过于纠结研究数据。当然,这篇论文的也有局限性,就是被调查者全部为大学生。

由此可见,赖床是一种普遍行为。

其次,我认为,根据最新的脑科学研究:德瓦旭希·杜塔指出,大脑中前额叶皮质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这部分的发育程度会在17岁左右达到一个高峰,接下来,发育进入缓慢状态,直至25岁左右完全成熟。

人的额叶区掌控高级思维和控制力,因此,孩子相较于成人的控制力也会更差一些。例如:情绪控制等。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还有一点,需要家长特别注意:我们的大脑从睡眠到完全苏醒,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环境安全检查、潜意识切换、神经系统启动、四肢苏醒。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并不能在瞬间完成。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说到现在,我想我应该能说清楚了:孩子赖床、叫醒慢、甚至被催促产生起床气,貌似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那么,作为父母该如何应对呢?毕竟,我们要工作,要保证孩子不能迟到,接下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你一些方法参考。

第一,避免“杀伤性叫醒”。例如:大吼大叫“都几点了?还不起床?你等着迟到老师批评你吧!”;直接掀被子;威胁、恐吓,类似这样的叫醒起床方式,会影响孩子一天的状态,如:注意力不集中、心情沮丧、无法避免负性情绪的侵扰、昏昏沉沉、头脑不清醒等。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所以,一定要避免使用粗暴、惊吓式的叫醒方式,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令孩子在惊恐、不安、焦虑中醒来。就容易出现攻击叫醒人或是烦躁的状态,也就是我们说的“起床气”。长期都被“杀伤性叫醒”的孩子,有可能出现情绪失控、冲动易怒、情绪低落、反应迟缓、注意涣散,甚至迟缓大脑发育。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第二,采用温和的叫醒方式。例如:拉开窗帘、调亮灯光、使用自然界的声音(鸟叫、流水等)叫醒孩子。

第三,提前15-20分钟叫醒,留出赖床时间。有研究表明:赖床时间越长的人,在赖床时较少体验到负性情绪。通俗点说,可以简单理解为:孩子有赖床充足赖床时间,可以保持积极情绪。

我为孩子赖床代言:赖床是正常现象,有积极作用,正确叫醒很重要

第四,采用游戏的方式叫醒。例如:用手指模仿小虫子爬“有一只小虫,爬上了xxx的背上,它要干嘛呢?(剩下的自己编,我编不下去了)”;用美食叫孩子起床“今天妈妈做了xxx,好香啊!起床才有的吃啊!”;编个故事“有一只小猪,太阳晒到了pp还不起床,然后太阳公公就发怒了,把小猪的PP烤红了,快来看看xxx的pp有没有红啊?”。我觉得,妈妈们在这方面发挥的想象力,肯定比我要厉害!

结语:我想,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应该不会再为叫孩子起床而纠结了吧?给孩子一些时间,采取温和的叫醒方式或者通过游戏,对孩子更好,更有效,更能产生积极影响。

引用、参考:

[1]潘鑫.(2014)赖床行为及其效用---一项探索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宁波大学

[2]陈俊.(2012)起床也有心理学.幸福(情爱)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额叶   孩子   被调查者   杀伤性   控制力   迟缓   性情   早晨   情绪   正确   现象   状态   妈妈   方式   时间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