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香港的“娃娃菜”

如果不是读董永红老师的《港菜》,我都不知道在宁夏居然还有一片专门种港菜的基地。

开头就以阿芳着急找孩子地声音引出来。开门见山引起了读者想要读下去的欲望。市场里吵闹地声音配上阿芳着急地叫喊声,烘托出了激烈的气氛。

随后,引入正轨,作者就以妻子地步伐为出发点,带着我们进入了这个集居着许多打工者的院子里。

“在这间只有一把钥匙的家里,住着来自云南、贵州、四川、河南共四个省的二十多口人。有八对夫妻,还有老人和娃娃。这是被主人废弃的旧院子和旧房子,房子内外的墙皮松松垮垮,掉得一片一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院子非常的破旧,工人们的住宿环境也特别得落后。我似乎都能想象到八户人家集居在一间房里的那种尴尬。

阿芳和孩子来的最迟,家长和其他的住户也特别的为难。最后勉勉强强为阿芳和他的孩子找到了一处住的地方。

阿芳家住在山里面,经过几番波折才到了宁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阿芳家的经济条件特别困难,老公在工地上干活受了伤,现在待在家里还得靠她来养活。只能说阿芳是一个特别命苦的女人。

文章整体效果看起来非常接底气,更容易能让人找到感同身受。文章的氛围和情节描写让我想到了自己。

十二年前刚从老家搬到县城,妈妈带着我们姊妹几个开始琢磨在县城做一个小本生意。刚开始真的挺难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门面准备卖牛肉,结果那个地段特别偏僻,几乎没有人来问。

那段时间妈妈愁,我们也愁,不知道如何在县城安家落户。如果在县城安定不下来的话,我们又得回老家上学。对于妈妈来说,在老家没有经济来源,如果回去只会让日子更难。

最后,找了好长时间,才算是在农贸市场那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准备开凉皮店。刚开始妈妈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不会做凉皮,问别人也不给说。在做凉皮这方面,妈妈真的是看了不少人的白眼,最后也算勉勉强强学会了做凉皮地方法,加上自身的天分,我家的了凉皮口碑也越来越好,回头客也越来越多。用老家的方言来说,把真主喊言喘了。

记忆中有很多事情迫使我不得不长大,但最让刻骨铭心的是那一次。

有一次爸爸和妈妈吵架,妈妈带着我们几个离家出走。在车站的候车厅里,妈妈噎着嗓子给我们几个说:“我的几个蛋(孩子),这一辈子遇上你那么个老子,咋们娘几个的日子就到这一步了,在念书这一块,你们就在不想了。”妈妈说着说着哭了出来,我们几个也跟着哭了,那年我才刚满11岁,弟弟也才1岁。

那时候感觉自己的梦想瞬间就破灭了,这一辈子可能就就在妈妈走过的路上再走一遍了。

好不容易到了中宁的枸杞地,陌生的环境让我感觉日子那么漫长。在读这篇文章时,我更是找到了那种前所未有的感同身受。

当时,老板一看我们几个都还那么小,那些主人家看到我们也是一脸嫌弃。弟弟还待在妈妈的怀里,不知所然的哭着。

陌生的环境,寒冷的人性,让我看透了这个冰惨的世界,小小的我把当时的那一幕全部铭记在心。发誓如果以后还有上学的机会,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没有一户人家要我们,我们只好带失望来到了路口搭车。在路上遇到一对来自同心的小两口,他们准备乘车回家。问妈妈咋带了这么多孩子,妈妈也不知道说什么,尴尬的敷衍着,作为长女的我,把那一幕幕看的那么珍重,因为对我来说,那不是一句普通的话,那是一句耻笑的话。

如今我长大了,但童年各种各样的打击,白眼,拍全家福的时候,人人都有爸爸陪着的时候,我的爸爸却没有在身边,那种失落感。还有看着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自己家还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那种失落感这辈子都没有过期,它永远潜藏在我的记忆里,若隐若现。

阿芳是底层女性的代表,而我觉得我的妈妈也是其中之一。没有丈夫的扶持,自己要拉扯孩子长大。公婆也会把所有责任推到媳妇儿一个人身上。妯娌间也会相互比较,家家都过着幸福的生活,还要在背地里嘲笑这个弱小的小媳妇。

西海固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女人这一辈子就活着一个男人。”这话说的多实在,在爸爸不顾家的这二十年里,是妈妈含着眼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们几个拉扯长大。既要忍受爷爷奶奶的骂,还要承受大伯大妈,姑姑,还有邻居的嘲讽。妈妈的地位在整个家族是那么低下,在这一刻,我哽咽了。

我们的成长之路是妈妈靠辛劳铺出来的,我们的大学之梦是妈妈靠双手撑起来的。

作者以小见大,以阿芳的生活经历反应了生活在底层妇女的生活。辛劳终会过去,他们的孩子也会长大,只是这一个过程是靠眼泪和汗水涂抹出来的。

最后,孩子最终找到了,只是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收到消息。可见他们与宁夏本地人的关系,从宁夏本地人的视角来看,他们从来不关注这些外来人员。

通往香港的菜是种在宁夏的土地上的,外地人带着他们的技术和辛劳,在宁夏这片土地上施展“才华”。

这篇文章也寄托了宁夏底层人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个住厌的家,对于底层人民来说那就是天堂。

(读董永红老师《港菜》有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中宁   西海   宁夏   感同身受   失落感   本地人   香港   辛劳   底层   县城   老家   爸爸   娃娃   日子   妈妈   孩子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