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个孩子,30年心理实验,告诉你养育孩子的秘籍


一见倾心


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本好书。

开始是因为这本书是我国心理界的大佬曾奇峰和武志红等老师们推荐的,出于好奇和对他们的信任,我就上网买下了这本书。

当我翻开书的时候,我的心速突然加快,这哪是一本普通的书呀,那可是凝聚了许多心理学家们三十年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对象是76个孩子。

研究者们从孩子0岁一直跟踪到30岁,呈现了从婴儿期到成年早期的发展历程。横跨了埃里克森描述的八个发展阶段中的七个:从婴儿早期(信任对不信任)、婴儿后期(自主性对羞耻和怀疑)、儿童早期(自发性对内疚)、儿童期(勤勉对自卑)、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立)、最后到成年期(繁衍对停滞)。

他们考察这些孩子30年生命中不同的生活路径和源头,以及什么对他们的影响最为深远。研究人员睁大眼睛,仔细查找答案,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天哪,那可是一项浩大的实验工程。


76个孩子,30年心理实验,告诉你养育孩子的秘籍

当我拿着这本书的时候,感受到它沉甸甸的份量。对于我这个热爱家庭教育的老师来说,太珍贵了。不知不觉中,对作者亨利·马西和内森·塞恩伯格,以及荐书老师生出一份感激之情。

我这里要特别想说明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内森·塞恩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师,儿童精神病学家。就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完成了这项重要的研究项目。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很想知道这本书的名字了吧?我现在告诉你,它的书名是《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的一生》。

为何家会影响人的一生呢?这本书生动地提示了童年期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以及成年后的社会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每个孩子的模样,其实都是原生家庭的教养。难道不是吗?

见微知著

不要误以为这本书专业性这么强,一定很难懂。其实不是的,作者以故事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那些鲜活的人们。我们能从这些故事中找到温暖、感动和指引。

书中刻画了许多生活细节。

在介绍尼古拉斯对母亲在家庭聚会上一段孩提回忆时,是这样写的:“嗯,她并不害羞,但这并不是说希望成为关注的焦点。一走进满满一屋子人的房间,她就会感到兴奋。会建议一些事情让大家去做或者谈论。她的热情很有感染力,这也让我想取悦她,因为我很崇拜她”。

尼古拉斯母亲活力四射和快乐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让我们了解到他的母亲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他。


76个孩子,30年心理实验,告诉你养育孩子的秘籍

你知道婴儿出生后,在心理上最首要的的环节是什么吗?对,就是对母亲的依附。凭借母亲提供的关注、爱抚和回应,婴儿逐渐形成了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后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母婴之间的互动,作者从宏观、微观和神经心理学三个层面展开。特别是微观层面,母亲与婴儿之间的体态互动,比如:手指碰触、言语表达、亲吻和表情等,那才是真正体现母亲养育方式的核心环节。我认为,有些父母之所以孩子没有培养好,其实从最开始的这些微观环节,就已经出问题了。

有个名叫琼的3岁自闭症的女孩,研究者从早期生活的录相中,就发现一个细节,书中这样写道:

当琼四个月大的时候,母亲把她抱在肩膀上,她们的目光跨过操场,看向正在拍摄的父亲。母亲用鼻子蹭着琼,孩子开始流口水并微笑,然后将目光转向母亲。就在同一瞬间,母亲却看向了别处,她们的眼神不曾相遇。孩子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目光变得呆滞,脸上没有了表情。类似的事件重复发生了多次。

就是这些人们不经意的母婴互动细节,导致琼的自闭症。我想,如果琼的母亲,早点接触这本书的话,那么这个家庭就会避免这个灾难的降临。我还真希望更多准备当父母的人们 ,或者已经当了父母的,都能看看这本书。

金科玉律

为什么经常在低年级孩子中,经常看到多动症孩子,令父母头疼万分?为什么长大后,挫折会让有的人得抑郁症,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却变成磨刀石? 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早期的母婴关系对孩子未来影响深远,会有两类、四种情况出现:

第一类:线性发展

这一类人的生活,从童年早期到成人期相当具有连续性。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母婴关系好的,成年后发展得也好;母婴关系不好的,成年后发展得也不好。具有很强的预测性。

这就从理论上证实了我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法的科学性。说明早期父母良好的养育对一个人未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早期养育好+后期养育好=成功孩子

这一类型,76个被试中,有7人,约占了9%,他们是幸运儿。

2、早期养育不好+后期养育不好=失败孩子

由于母婴关系不好,这些孩子会把他们的焦虑和痛苦外化或者内化,成为心理和精神不健康的人。这类人数比较多28人,约有36%。

其中,外化的有6人(4男2女),占7%;内化的有22人(12男10女),占28%。外化的孩子容易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等问题,影响和伤害他人;而内化的孩子主要的问题就是压抑、伤害自己,抑郁症、神经症等多是这一类的孩子发展而来的。


76个孩子,30年心理实验,告诉你养育孩子的秘籍

第二类:非线性发展

这一类人的生活不具有连续性。也就是说,这些孩子母婴关系好的,成年后发展得不好了;而母婴关系不好的,成年后却发展得比较好。

3、早期养育好+后期养育环境变不好=失败孩子

这个实验76人中,母婴养育得好的共有26个,34%;好的变不好,人数有8个,占其中30 %

4、早期养育不好+后期养育环境变好=成功孩子

养育不好的76人中有50人,占66%。不好变好的,就是这些孩子属于抗挫折能力比较强,50人中有9个人,18%;

看到这儿,可能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是这样?其实这些孩子之所以中途变道,反方向发展,最重要的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早期养育好的,长大后变失败者,基本上都是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创伤或者逆境。

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奥得弗早期被喂养得很好,实验者评估她当时发展有些超前。但是当她14个月大的时候,她的妹妹出生。母亲停止了工作,主要是靠父亲挣钱养一家六口人。父亲这时要打三份工。房子很小,人多。提早断奶,妹妹替代她接受了母乳喂养。连续两次怀孕,导致母亲出现严重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母亲的活力严重降低。很明显,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母亲对奥得弗的照顾和关爱大幅减少。


真正的成功,就是家庭幸福。家,无需富足,只要和睦;家,不必太大,只要温暖。一个好母亲,胜过无数的好老师。父母的爱,是孩子终身幸福最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尼古拉斯   自闭症   孩子   内化   微观   人中   母婴   秘籍   后期   环节   婴儿   不好   母亲   父母   关系   心理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