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连载一)


苦难的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连载一)

肖洛霍夫

——读《静静的顿河》之后的感悟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俄罗斯作家米·肖洛霍夫(1905—1984)的作品。其作品主要反映顿河地区哥萨克人民的生活。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苦难的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连载一)

《静静的顿河》(1928—1940)是一部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2年苏联国内战争为背景,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这十年间的动荡生活,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变化以及历史事件。主人公葛利高里因其坎坷、复杂的经历,成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十分耀眼的一位。

这是一部具有160多万字的巨著,他分(一)、(二)、(三)、(四)本,一共八卷书。我最早是受已故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推荐开始读这部书的。后来,在我读这部书的过程中 ,又受到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推崇;更加坚定了我读好这本书的决心和意志。

小说以麦列霍夫家的院子在村子的尽头开始叙述,第二段描写参加倒数第二次土耳其战争的哥萨克麦列霍夫·普罗珂菲回到了村子。他从土耳其带回个老婆,一个裹着披肩的娇小女人。她总是把脸遮掩起来,很少露出她那忧郁、野性的眼睛。被俘虏的土耳其女人总是回避普罗珂菲家的亲属,所以麦列霍夫老头子不久就把儿子分了出去,一直到死也没有到儿子家去过,因为他不能忘记这种耻辱。

普罗珂菲的妻子被哥萨克们当成妖婆拖出审判,当天晚上就死了。遗下一个早产婴儿,家里人把他放在蒸热的锯末里,喂他马奶吃,过了一个月,认定这个黝黑的土耳其长相的孩子能够活下去的时候,就把他抱到教堂里去受了洗礼。跟祖父一样也叫潘苔萊。潘苔萊长成了一个肤色黝黑、天不怕地不怕的小伙子。面貌和匀称的身材都像母亲。普罗珂菲给他娶一个哥萨克姑娘,是邻居的女儿。从此,高鼻子、带点野性、漂亮的哥萨克麦列霍夫家族—村里人都叫他们土耳其人—就在村子里繁衍起来了。

潘苔萊埋葬了父亲之后,便埋头经营起家业……大儿子彼得罗已经娶了亲,他很像母亲,个子不高,翘鼻子,生着一头麦色乱蓬蓬的头发,褐色的眼睛;小儿子葛利高里却像父亲;虽然比彼得罗小六岁,但是头却比哥哥高半个脑袋。他也像父亲一样,生着下垂的鹰鼻子,稍稍有点斜的眼眶里,嵌着一对浅蓝色的扁桃仁似的热情的眼睛,高高的颧骨上紧绷着一层棕红色的皮肤。父亲宠爱的女儿杜妮亚什卡是个长胳膊、大眼睛的姑娘。加上彼得罗的妻子达丽亚和她的一个小孩子—这就是麦列霍夫家的全部成员了。

葛利高里的哥哥彼得罗和邻居家的司捷潘去服役并与同村小伙博多夫斯科夫、托金、伊万等坐在一辆车上,他们唱着“哎,你呀,美丽的早霞,你升起的真早啊……”的歌儿到野营集合地谢特拉科夫村。

苦难的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连载一)

葛利高里在家听父亲的吩咐把马牵到顿河边去饮。他把马牵到板门外,左手轻轻一扶马背,就跃上马,疾驰而去。到河边下坡处,他想要勒住,但是马已经跑溜了腿,越跑越快,一溜烟似的飞奔到坡地下去。葛利高里看到一个女人挑着水桶,正走下斜坡,他向后挺着身子,几乎已经躺在马背上,策马拐出小路,冲到水边,后面扬起一阵灰尘。

阿克西妮亚摇摇摆摆地从山坡走下来,老远就大声喊道:“疯鬼,差一点叫马踩着我!你等着吧,我去告诉你爹,你是怎么骑马的。”

“好啦,我的好邻居,别骂啦。把男人送去野营以后,你家里也许还用得着我呢。”葛利高里说。

“这么个疯鬼,我有啥用你的!”阿克西妮亚说。

苦难的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连载一)

“等割草的时候,你就会来求我啦。”葛利高里催马赶到她身边,直瞅着她的眼睛笑着说。

阿克西妮亚的鼻孔翕动着,急促地喘着气;整理着头发说道:“丈夫不是蛇,可是却像蛇一样地吸你的血。快给你娶媳妇了吧?”

“我压根不想娶亲,也许有那么个女人,不用娶她也会爱我。”葛利高里从那时起,就爱上了这有夫之妇。

在一次下雨中,他们结伴打鱼时,渔网沉了下去,并继续往深处沉,水冲走葛利高里脚下的泥沙,他抬起脑袋游着,不断地往外吐水,高呼:“阿克西妮亚,你还活着吗?”她答:“还活着呢。”

他们俩的手碰在了一起,阿克西妮亚试着把手伸进他的袖管里去。“你袖子里多暖和啊,我可是冻坏啦,浑身疼得要命。”阿克西妮亚可怜地说。

“你头上的气味真醉人。你知道吗?就像那白色小花的香味……。”葛利高里俯下身小声说。

阿克西妮亚十七岁的时候嫁给了司捷潘,养着许多牲口的繁重家业把她累坏了,她和司捷潘的感情,只不过是一种女人的怜悯心和已经习惯了的夫妻生活而已。所以当麦列霍夫

•葛利什卡开着玩笑,挡住阿克西妮亚去路的时候,她害怕地感觉到自己已经倾心与这个可亲黝黑的小伙子了。

不久,葛利什卡(葛利高里的爱称)的艳史便尽人皆知了。他的父亲潘苔萊•普罗珂菲耶维奇攥紧拳头,朝着儿子的脖子上打去……阿克西妮亚如痴似狂地沉溺在自己晚来的苦恋中。葛利高里不顾父亲的恐吓,夜里偷偷地到她那里去,天亮前才回家。

在阿克西妮亚遭到丈夫司捷潘毒打,司捷潘又被彼得罗和葛利高里教训了一顿过后,从这一天起,在麦列霍夫弟兄和司捷潘•阿司塔霍夫之间纠结下了一个难解的仇恨疙瘩。直到两年以后,在东普鲁士的司托雷平城下,才由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把这个疙瘩解开。

在葛利高里被父亲催婚定亲之前,葛利高里在他和阿克西妮亚偶然相遇时说:“你把他送走以后,就到草场上的我们家的葵花地里去。我也去。”

向日葵的叶子窸窸窣窣响着,葛利高里走了过来,坐在她身边,两人沉默了一会儿。两人的目光相遇了。在回答葛利什卡无声询问时,她哭了。

“我想了这么一个主意,”葛利高里开口说,‘过去的事情是不能够挽回啦,干嘛还要寻找罪人呢?好歹总要活下去……’咱们来结果了这桩相好的事儿,好吗?”

苦难的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连载一)

图片来自网络

(未完待续)

后记:如果有对此篇感兴趣的读者,请您认真地咀嚼后,会喜欢看这本名著的;她会给您带来快乐!我将分几次发出;敬请您的品读与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哥萨克   割草   普鲁士   彼得   土耳其   顿河   苏联   家业   普罗   头发   不屈不挠   马背   苦难   父亲   儿子   眼睛   民族   精神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