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北京学区房置业群,窥见鸡娃本质

作者:慢妈微信公众号:快娃慢妈

潜伏北京学区房置业群,窥见鸡娃本质

今年北上广的学区房愈演愈烈,前所未有的被中央点了名。


潜伏北京学区房置业群,窥见鸡娃本质


学区房作为教育“资本化”的存在家长购买了学区房,就意味着孩子可以享受到稀缺的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意味着孩子可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交圈。


学区房可以说是家长“自鸡”的产物,也是全家“鸡娃”的开始。


潜伏北京学区房这几个月,我见识到了北京父母们鸡娃的“血拼”。


潜伏北京学区房置业群,窥见鸡娃本质

(群里家长甚至想把孩子送衡水中学)


01

鸡娃“血拼”之路


北京学区房置业群里的群友大多是80后京一代,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享受到了高考的福利后留在北京工作,子女多是面临幼升小和小升初,还有一些是孩子刚出生就着手置办。


这些父母不仅拼房子,更拼智力、毅力和资源。


为了拼智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少妈妈从怀孕就开始听古典音乐、古诗文当胎教,孩子出生后早教机日日夜夜熏陶,英语、国学、音乐、故事……


孩子还不会走就被抱去上早教班、会说话之后是外教课、思维课、绘画课、钢琴课、舞蹈课……生怕孩子错过各种“敏感期”。


孩子上了小学更可以名正言顺的鸡,奥数、逻辑、写作、英语哪个都不敢落下。


为了拼毅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们以身作则,长期陪伴孩子穿梭于各种辅导机构、兴趣班,天天陪写作业。


为了拼资源,让孩子高效的学习,父母们泡论坛、书群、育儿群为孩子淘英文书、选兴趣班、选夏令营、选教辅产品……


潜伏北京学区房置业群,窥见鸡娃本质


02

玩命“鸡娃”为哪般


多数买学区房的都是奔着北京西城和海淀去的,东城和朝阳多是备选方案,这些父母多数是想让孩子在国内参加高考时候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脱颖而出。


虽然北京的公共教育资源充足,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都集中于名校,但即便如此,家长们花了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买房仅仅是鸡娃的开始,然后是各种辅导班,奥数、剑桥少儿英语……


而这一切在他们口中只是为了孩子能够上三首(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具体排位可脑补每个城市都有的师范、医科大学),连985、211都是奢望。


可能这批家长和当年那批口口声声“我回家就看电视,什么书都没看,其实背地学的比谁都晚”的学生是一群人。


潜伏北京学区房置业群,窥见鸡娃本质

潜伏北京学区房置业群,窥见鸡娃本质

(北京学区房置业群关于北京三首的讨论)


为什么这些优秀的京一代、考一代如此“谦虚”和焦虑,是因为他们深谙智商是没法继承的道理。你聪明,但是你的孩子不一定聪明;你刻苦,但是你的孩子未必认可刻苦。只要你生个孩子,一切从头开始。


眼瞅着现在北京50%的普高率,如果你的孩子跑不赢50%的孩子,那他未来只能进入职业学校。在当前文凭决定能力和职业的中国,进入职业学校,就意味着社会地位的下滑、收入的下降。


所以为了稳固好不容易坐上的中产座位,只能再次把当年那股学习劲头使在孩子身上。


03

内卷不仅是教育问题

更是社会问题


中国当下的教育为什么如此“内卷”?


首先,是教育体系的选拔制度造成的。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对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是筛选出尖子生,为大学输送顶尖人才,以此匹配国家发展的需要。


高考是场特定人才的选拔赛,但家长们为了获得入场券,从基础教育阶段就紧锣密鼓的准备。


但是在过去几十年,劳动效率的提升的确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不过这些经济增量是来自知识与技术的全球化迁移,而非技术创新。


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主要考察我们是否是一名合格的知识“搬运工”,但是随着国际技术迁移红利不断衰退,知识搬运的边际收益也会随之递减。


存量斗争加剧,倒逼教育内卷,越来越多的本科生考研,硕士生考博。本来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现在需要招聘博士。


这就导致家长迫切的依赖学区房和辅导班,这样才能让孩子挤上越来越窄的上升通道。


纪录片《你好,未来人类》中,陈一佳导演的旁白非常戳心:“我们正在用19世纪的体制,20世纪的知识,来培养21世纪的人才。”


其次,社会单一的人才选拔途径,让教育和育儿不堪重负。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社会没有多元化的筛选人才的途径,只靠高考,就会让教育和育儿变得不堪重负。


单一的人才选拔标准,导致大量的人才错配。


就像多数人游泳、跑步等运动的目标是强身健体,只有少数身体条件突出的人才能被校队、省队招走从事专业的运动项目。


孩子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盲目让擅长体育和艺术的孩子去拼应试,只会让他们埋没自身的才能。


再次,社会收入不平等,推升了教育的回报率。


孩子未来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程度。换句话说,就是文凭决定你的能力、决定你未来的职业,决定你的收入水平。


虽然互联网大厂、金融公司人员都自称自己是“搬砖民工”,但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比真正的民工、技工高出数倍、甚至上百倍。敢问这种收入不平等的社会,谁甘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职业教育,做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


最后,逐利者推波助澜,变现家长的焦虑,营造紧迫感。


什么“娃娃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孩子一生中的语言、数字敏感期!错过了哭死!”……都是商家在绑架家长进入内卷的鸡娃战场。仿佛孩子一出生就要进入高考倒计时。


于是在大环境的裹挟下,家长们拎着孩子从早教班开始,到英语班、幼小衔接、竞赛班……一步步的逼迫孩子超前学习。


让孩子在这场人才选拔赛上过度竞争,被应试教育填鸭的孩子们早早的在成年之前过度的消耗了精力,上了大学反而感到迷茫。


曾经有机构做过统计,每年上岸的孩子只有10%,剩下的大多数孩子都是陪跑。


社会大环境造成了教育内卷、家长们被时代的情绪裹挟着、焦虑着,但凡对教育有所追求,就不可能选择完全佛系,既然内卷化是时代的宿命,那我们唯有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和足够的教育智慧,去调节育儿的方向和氛围。


04

教育的本质


我们不能否认教育的功利性,国家希望以此培养强国人才,学生希望获得有用的技能,增加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但这些功利的目标会让人抛弃教育的本质,教育不就是应该启迪智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教育是艰难的、学习是辛苦的,学习的本质上是与懒惰做斗争,它促使我们去积极思考、努力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的成本。


鸡娃本身是个中性词,但关键看是否把力气用对了地方。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的人,还是一个以体力的勤奋弥补思想懒惰的考试机器。


就像美国教育体制,强调通过观察、思辨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能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但是通过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的知识,终身难忘。


为人父母不就是应该帮助孩子发现他们擅长的事,唤醒他们的潜能吗?


好好学习是可以考上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但是并不意味着能找到好的工作,过上幸福生活。这逻辑可能在20、30年前毕业包分配的年代成立,但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再按照这个模式塑造孩子就有问题。



现在很多“瞎卷”的父母就是这个状态,被商家忽悠的生怕错过敏感期,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就盲目的报兴趣班、辅导班,劳民伤财,最后孩子没鸡出来、还不领情。


“剧场效应”造成的内卷化不是最可怕的,起码家长还清晰的认识到大环境的无奈,更可怕的是“羊群效应”,大家都盲从的跟风去“吃草”,结果掉进时代的骗局。


我们对孩子的控制感,实际上是自暴自弃的表现,我没实现的愿望,我希望在孩子身上实现。就像小时候我没练过钢琴,我就希望孩子从小学钢琴;我没好好学英语,我就希望孩子从小好好学英语……


父母不要把自身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安全感投射在孩子身上,不要强加过多的期待,希望孩子为我们找到安全感。



如果你后悔不会弹钢琴、后悔英语不好,那你就自己去学,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去提升自己,凭借自身努力找到安全感,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难道会排斥乐器和英语?


05

教育是站在未来看今天



教育不是站在今天看将来,因为将来谁都看不清楚,教育应该站在未来看今天,站在未来20、30年以后看今天的教育,哪些教育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明显都要被世界淘汰的技术、被证伪的理念为什么还要去钻研呢?


当下多元的时代,为教育创造了无数种可能。在过去谁能想象到带货也能成为全国表彰的“三八红旗手”,在过去谁能想象到还有UP主这样的职业……


为人父母,我们都是在养育路上不断摸索,但是要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


去除内卷焦虑的方式,唯有直面它,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接纳教育的差异,了解你孩子的优劣势,并为孩子匹配相应的资源,和孩子一起努力,但接受孩子的局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强健的体魄、坚韧的毅力、以及开朗的性格。


共勉!


喜欢的话就请关注我的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快娃慢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学区   北京   起跑线   辅导班   英语   中国   焦虑   本质   家长   父母   收入   未来   孩子   社会   知识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