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尹建莉曾说:如果你发现孩子受伤或受委屈后,不愿意和你说,这其实是个信号,说明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出了问题。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然而爱与会爱却是两码事。

明明是关心却被我们演绎成了责备,而“责备式关心”总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

请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比如,一位妈妈领着3岁的女儿,小姑娘蹦跳着意外地被一个小木桩绊倒,妈妈吓一跳跑上去一边牵起孩子一边大声絮叨:“说多少遍了,走道儿要看路,多大了,还摔跤!”

孩子摔倒其实妈妈第一反应是担心孩子安全,可下意识出口的语言,加上责备的语气,无论旁观者还是孩子都接收不到关心。

内心的表达和现实的输出相隔遥远,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反差?

如何重获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敢于并愿意和自己说?

我们需要做一个会听、会说的父母。

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责备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激励孩子进步,或避免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

看上去这种“责备式”的教育很有效果,因为孩子好像确实很少再出现“不小心受伤跑回家”的状况。

是孩子从马大哈变得谨慎小心了吗?

很显然不是,孩子只是学会了用说谎遮盖伤口,不让父母发现,从而获得表面的安宁。

请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黄磊也曾说:“作为家长,最怕的不是孩子在外边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边做了什么。他做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你,才最重要。

所以,当大家在因为孩子的某些事而气冲脑门的时候,请先闭上我们的嘴,耐心地听孩子说。

其实,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是不爱孩子的,但有时候,关心的话在心头,说出来却变了味。

如果孩子不小心受伤或犯错时,父母采用责备式的关心“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早和你说过不要……”,或表现出不耐烦或不高兴的情绪时,孩子就会将受伤=犯错,而犯错=羞耻,他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受伤而让父母不开心,父母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孩子害怕责骂,更害怕父母因为自己犯错而不爱自己,所以孩子的内心是既害怕又羞耻的。

请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孩子受伤,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爸爸妈妈的关心,反而是不理解、指责甚至是打骂,这种双倍的痛苦转嫁到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更惧怕“犯错”,那么在受伤后,就会更加不敢告诉父母,从而更加沉默。

我们总是着急的去爱,却忘了爱的方法。

明明是想要关心,说出来却硬生生地变成伤人的利刃。

我们说出口的话,尽量把关注点落在孩子身上,把责备换成简单直接的关心。

关心,就直接说“我担心你”;心疼就直接说“你受伤,妈妈会心疼”,这样不是更好吗?

如果实在改不了自己的习惯,责备了孩子,也请及时的进行事后弥补。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关心他的,也为自己过激的话语表示歉意。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明白自己是被在乎、被爱的,也并不会因此造成父母的不开心或嫌弃,那么孩子也就会更愿意和父母说自己的事情。

请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责备式关心”总是以爱的名义去伤害,认为“打是亲骂是爱”,但对孩子的伤害却不自知,甚至活在自我的感动中,觉得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不懂得自己的苦心。

但其实,不被理解和接受的爱,等于没有爱。

等我们长大后,知道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对我们好,也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

但是,表达爱的出口早就被堵死了,多少成年人在和父母的沟通上依然存在障碍?在爱的表达方式上总是那么扭捏?

所以,学会正确地表达爱,也是我们现代父母必须要上的一课。

千万不要让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变成了堵死孩子信任我们的道路。

请不要用“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一定要让孩子少去人流密集场所,必须出门时戴口罩,勤洗手等等,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虫洞双语学习APP

拥有中文、英文、音体、艺术、编程、思维、综合能力等

1~6岁分龄课程

让孩子足不出户,安心过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名义   孩子   羞耻   外边   心疼   害怕   内心   爸爸   身上   担心   家长   父母   小心   妈妈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