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啊啊啊标题党又来了(小伙伴帮我想的流量标题hhhhh),并没花那么多钱哈(为普及心理咨询,过于拼了)。

我硬要做这个主题的原因是,社会对「心理咨询」有太多误解,甚至对心理、哲学思考之类的话题,都冠以矫情、想太多、闲得慌、发神经的标签。由此,让很多人放弃心理咨询这条有效途径,我觉得太可惜了。

所以,哪怕这个主题阅读量低,哪怕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自媒体、一个小小的流量聚集点,还是想尽绵薄之力,做些有意义的内容,帮到此时正需要帮助的人(在此希望得到一个小小的赞hhh)。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但在继续上一期话题《我为什么接受心理咨询?(上)》前,我想用人话聊一聊「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以下简称「自我」)

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有很多人不清楚「自我」到底是个啥,我已经收到不止一个小伙伴跟我说: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没必要去寻根问底,毕竟你无法再去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老揪着不放,反而影响现在的生活」

「曾经经历过的,虽然痛苦,但都过去了,回头一看,都不算啥。没打倒我们的,只会让我们更强大,不需要总去想它,大胆往前吧」

……

好了,撸辩手上身了。

今天的目录有些变化:

// 到底什么是自我?

// 心理咨询是怎样起作用的?

// 为什么需要咨询师?

// 心理咨询平台推荐(附我选咨询师的标准)

到底什么是自我?

COUNSELING

其实这些不该由我说,但又觉得不说清楚,下面的没法说,所以我就以我的理解用人话说一遍,如果与专业意见有冲突,那就以专业为准。

1、「自我」的形成

事情是过去了,但最后痕迹留在了你的身上。那会不会让你更强大呢?未必。

小时候摔了一跤,骨折了,但伤口没及时处理,没复位,导致长大了,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所以,别人能跑步、游泳、爬山,但你做不到,或是非常吃力,因为你的底子(自我)因为上述原因,就是弱于别人。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如果这个「摔了一跤」是指在幼年时被迫留守、被父母区别对待、被父母打骂、被孤立排挤、被霸凌、被同学嘲笑胖/丑(严重点的话,被性侵、被虐待),那在我们还不能承受太多的年纪,那个还在长大的弱弱小小的「自我」就受到了伤害。

而刚好,你的父母(或其他长辈)并不懂怎么爱你、慰藉安抚你,那么你的内在「自我」就会逐渐地「一瘸一拐」。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以下只是举例子,别以偏概全哈)

曾经的「你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啦」,变成了你的懂事/没主见/没有安全感/讨好别人。

曾经的「你看别人家的小孩,又乖学习又好,嘴还甜,你看看你」、「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难带的小孩,要是没生你,我日子多潇洒」,变成了你的价值感低下,对人充满亏欠感;

曾经的「你好丑」、「你真肥」,会变成你的自卑、在意别人眼光……

是啊,事情是过去了,你也长大了,但也长成了那个说话做事小心翼翼,生怕惹人不高兴,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不敢走出舒适圈,害怕挑战害怕丢脸,面对优秀的人就会自卑的你。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举个例子,某明星明明已经够美够优秀了,但就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要整容要健身,面对老公的出轨/打压,不敢反抗,总想讨好挽回。

我们作为局外人,看着觉得她好傻,自己那么有钱,干嘛不离婚?但作为当事人,就可能是根本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自我,让她走出那段关系。

曾经的伤害也好,爱也罢,就像编程一样,写入了你的「自我」,你接受过的规训与爱,让你成为了现在的你。

如无意外,被编好程的你,在触碰到某些问题时,都会作出属于你这套程序该有的反应,小事还好,当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你可能会委屈自己,放弃机会,不敢选择,不会选择,不敢改变。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有些人的自我从小受到保护,有足够的安全感,在他面临人生重大选择和痛苦时,他们的「自我」是很强大,可以抵挡的。

但有些人的自我,可能早已千疮百孔,几乎是风一吹就倒的状态。

那你说,这两种人,在遇到同一件事、同一种困境时,反应会是一样的吗?

有些人能扛过去,变得更强壮;但有些人可能就被困住了,出不来,甚至抑郁到自杀。

所以,不要用你的「自我」去评判别人的「自我」,你们的人生是无法复制的两段不同经历。

有些人意识到了自我的问题,活得是痛苦,很不自洽,每天都纠结内耗,但就是不知原因,想改变,又不知怎么改变。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2、改变「自我」

也可以说重塑自我。

自卑/在意别人眼光的你,想变得自信潇洒;纠结犹豫的你,想变得笃定;价值感低的你,想学会爱自己;无法自主选择的你,想学会独立。

怎么改?

难道我说一句「勇敢一点」、「你要自信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关他们屁事」、「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你就自信了?就笃定了?就一往无前了?

当然不可能。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你想改变的其实不是这些表象,而是制造表象的底层代码,如果不去扒开当时写错的代码,找出根本原因,你要怎么去改变自我呢?

所以,扒开回忆、追溯过往,不是为了埋怨过去、不是为了痛斥原生家庭、不是为了讨伐社会给自己的伤,而是从我们某一个细小的感受出发(自卑、愧疚、愤怒、失望、恐惧、害怕),去找到造成出这种体验的源代码,尝试去理解它、明白它发生的原因,最后,想办法改写它。

在我的经验里,我的体验是因为理解了自己,也同样地理解了他人,会有愤怒,但因为知道了原因,所以愿意选择去原谅。

3、心理咨询只是重塑自我的其中一种辅助途径,可以深入探寻每个独立个体的内在,会更有针对性更高效,但也不是万能的,最后真正能改变自我的,不是咨询师,而是你自己。

心理咨询是怎样起作用的?

COUNSELING

其实,心理咨询的重点不在于「咨询」,而在于「关系」,这个关系甚至没有放到明面上来,但它却是咨询中最重要的部分。

这个关系,就是你和咨询师的关系(是不是觉得很困惑,不知道我在说啥,请继续看下去)。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奇葩说》里,刘擎教授说过的一段话,当时听完,我就决定「一定要放到这篇推文里来」,因为那段话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关系」才是心理咨询中的重点。

当时的辩题是「我好朋友失恋了,天天找我哭,我很累,要不要糊弄ta?」。

辩手们一顿吵,怎样才算糊弄,怎样不算,最后刘老师说出的话,一语中的,slay全场。

前半部分我就不写出来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后半段他是这么说的: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在这里,我们的着眼点都是朋友已经失恋了,需要帮助,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作为帮助朋友的当事人,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自己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我们很少把自己不放在第一位,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是非常自动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默认选项,就是先考虑这件事情对我的好处在哪里。

但在人生一些罕见的时刻,对家人,对恋人,对好朋友,我们有这样一个时刻,把他人的苦衷放到了自己的前面,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没有多少能够做到这样的时刻。

这个时刻,如果我们付诸了努力,我们麻烦一点,我们动了脑筋,想了很多方法,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别人走出来了,我们自己也获得了新生,我变成了另外一个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因为人的自我,不是个人形成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关系型的,在哲学上叫做关系型的自我概念(relational self),我们的自我/我们的成长,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造就的。

而这样一个时刻,是让我们很难有的机会,让我们看看自己做得能够有多好,跟我们预想的自我(理想中的自我)差距有多少。

你是在给自己一个机会,看看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重点,每个人的「自我」都是在与人互动中逐渐形成的,那么如果你想改变自我,也要靠与人互动。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这一点,我也问过我的咨询师。

我说:我们就这么聊天,到底是怎样让我重塑自我呢?

她说:自我的形成很漫长,想改变也很漫长。我们的聊天(我们的关系)其实也是你现实生活中所有互动关系中的一个缩影。

我们可以通过聊天去探索某些行为/思维模式的根源和动机,帮助你去看到曾经的自我是如何形成的。

慢慢地,你对自我有了觉察。

等你再回到现实中,回到你的人际关系里,就可能会对自我做细微调整,而这些细微的改变,也会让你身边的关系产生一些变化。你变了,别人对你也会随着之改变,这是流动互助的。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好了,可能有人要问了:那干嘛要跟咨询师聊?跟朋友倾诉不就好了吗?有啥是喝一顿大酒,跟朋友大吐槽一场不能解决的?花这钱,根本不值得。

对于一些急性的困境,也就是解决了就完事儿了的问题,那确实吐吐槽就好了。

但如果涉及到重塑自我,我们就可能需要咨询师的介入了。

为什么需要咨询师?

COUNSELING

因为在你和咨询师的关系里,「你的自我」是绝对安全的,它不会受到指责、评判、伤害。

咨询师们出于专业素养,收起了他们本能中说教、评判、拯救的欲望,用专业技能与你共情、支持、保护你的自我,于是「你的自我」才得以被扒开、被修复,再被滋养。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接受心理咨询,讲直白点,就是在你现有的所有人际关系中,再强加一个「你与咨询师的关系」。所以,长程的心理咨询,基本需要保持每周1-2次的咨询频率。

这个关系,就像一个温暖、安全、舒适、毫无压力的培养皿,你的自我可以在这里撒泼打滚、天马行空、肆意妄为,但却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包容。

当然,如果你足够幸运,在你既有的人际关系中,就有这样一段关系,那么恭喜你,你的自我是可以得到治愈的,这个给予你安全稳定的爱的人,可能是朋友、是伴侣,不管是谁,你太幸运了。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当然,最最幸运的情况是,这段关系的对方是你的父母。那么从小,你就会非常幸福,你的自我会成长得非常健康强大,能很好地保持完整。你自信、从容、勇敢,安全感满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生活的苦痛。

可是,幸运的人毕竟是少数。环顾四周,你身边真的有一个适合的人选吗?是你话还没说完就着急打压/控制你的父母?是你说出想法就立刻给出一个判定的朋友?是你一说出某个想法就觉得你想吵架的伴侣?还是听你说话只是为了自己表达的同学?

真实的情况就是:我们根本找不到一段真正健康的关系去互动,没有人理解你。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很可能你的诉求都还没说完,就已经受到评判和拒绝了,根本不可能向内深挖去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越互动,自我越受伤,就更别提什么重塑自我了。

更糟糕的是,关系双方都不知道问题所在,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越互动,关系越差,一沟通就吵架,还不如不互动,不如结束关系。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拯救你。

能遇到一个「救」你的人,是莫大的幸运,但没遇到,也别灰心,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我们。

心理咨询平台推荐

COUNSELING

心理咨询一般是有疗程的,短的有3个月,长的可能有几年。如果只是偶尔内心苦闷,想找人倾诉一下,就没必要心理咨询啦,找朋友吐吐槽就行。

长程的心理咨询费用不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负担的,但心理问题又是普遍存在的,怎么办呢?分情况聊下: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需要咨询师介入

如果你明显觉得困住了,各种关系都很糟糕,几乎每天都处于抑郁低落的情绪中,无法做决定、做选择,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生活一团乱,那么我建议你尝试心理咨询。因为这个时刻对你的人生来说,可能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建议别拖。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当然,没到这个程度,只要你想,也可以。

这里推荐几个我个人觉得比较靠谱的平台(价格在200-2000+不等):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base在武汉,如果在广州就好了,他们的咨询师筛选比较严格,对受训背景、分析时长等等都有专业要求,还要实习3个月,且有自己的督导小组,每周进行督导。

他们有线下和线上的,但我个人比较倾向线下,所以只好放弃他家了。

预约方式:关注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预约

// 简单心理

我的咨询师就是在这找的,最初也是从播客BYM那听了简里里经常聊到她创办的「简单心理」,我是因为相信简里里个人,所以才到这个平台找的。

他们的范围就比较广了,全国各地的咨询师都有,包括线上线下。

预约方式:「简单心理」小程序

// 怡禾健康

我知道的怡禾其实是儿科比较靠谱出名,他们也是有开心理问诊,但都是线上的,我了解不多,也没试过,大家可以自己研究。

预约方式:公众号「怡禾健康」

// 三甲医院

我原来不知道三甲医院也有心理咨询,后来有朋友留言说有些医院的心理门诊也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不开药,心理治疗会有药物干涉,不过心理咨询的费用也是跟市场价差不多的。

三甲医院就绝对不用担心咨询师资质问题啦,相较于工作室,其优点是可以在必要时进行药物干涉。

不过就是医院的流程会麻烦些,要挂号啥的,我个人没尝试过,就不多说啦,有兴趣的可以咨询下当地医院。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 我选咨询师的标准(个人向)

这里我想说,选到靠谱的平台重要,但能不能遇到对味的咨询师也是另说,运气很重要。一般平台上都会有心理咨询师的履历,选咨询师其实我也不是专业的,但我会看这几点:

1、分析时长:就是咨询师做了多长时间的个案咨询,这个可以直接说明咨询师的「临床经验」是否足够丰富。我自己选的是3000+小时,筛选的时候,我主要选2000小时以上的。

2、受训背景:看咨询师是不是一直有在定期接受培训和督导,其中我比较倾向看看“中德精神分析xxxx”、“中美精神分析xxxx”、“中欧xxxx”这类受训经历。

3、资质:我就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三级的没看hhhh。

4、擅长领域:其实我每个方面的都有点儿困惑,所以选的是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就是以自由联想方式展开的。

5、体验感受:前几次的咨询是来访者跟咨询师相互选择的阶段吧,看看对不对胃,适不适合。我首先就是看有没有眼缘,气场舒不舒服;其次会看咨询过程中的引导,是否会下判断/兜售价值观/诱导咨询等等,能否准确觉察到你的情绪,并进行更深层的引导;咨询师的共情能力也很重要。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暂时不需咨询

如果你生活中没有出现巨大矛盾、重大选择,只是内心有困惑,不够自信,害怕改变,有些迷茫等等,有钱当然可以做咨询,但如果预算吃紧,且改变自我并没有排到最高位置,那可以多看书、多听播客、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 播客:Blow your mind、Steve说、喵喵予鱼、超智游戏(这几个博客所有节目都听完,你一定收获颇丰)

//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我比较喜欢看这个)、knowyourself、简单心理、玉泊素言

// 课程:清华赵昱鲲的积极心理学课(公众号「光之来处」可以报名,也可以去他的微博瞅瞅)

虽然没有深挖自己的每一个情绪/想法,但通过不断拓展认知,我们也能慢慢地察觉到自己的意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记得罗翔老师说过(大意如此):

不要觉得自己读了很多书、见识了很多风景、得到了很多启示,就去指责别人为什么不读书、不行路、不谈哲学,不去思考精神世界的东西,过得这么庸俗。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精神世界的,他们可能还有生活需要去拼搏,根本没有那样的时间去在乎内在,去探寻自我,能去探索思考的都是有时间的人,你不能要求别人都跟你一样。

当然,我向内探索并不是因为闲得慌,确实是遇到了困境,刚好,我就借此谈论一些有意义的话题,让平时没时间没精力/但恰好又关注了我的人,能受到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小启发吧。

这个系列的分享,我应该会持续更新下去,因为我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这样的总结,对我来说,很有必要,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个梳理。

如果大家想分享经验和想法,欢迎来留言区聊聊呀~

花10万块做心理咨询,我收获了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长程   心理咨询   奇峰   自卑   想法   幸运   父母   时刻   自我   原因   关系   心理   医院   朋友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