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其实我一直都想聊聊自己的一些育儿观,但这个话题确实感兴趣者寥寥,那么今天就集中聊一波吧。

虽然我工作日都在工作,没有一直陪娃,带娃主力还是婆婆,但育儿的决策权一直是在我这,婆婆也会非常给力地执行,现在看来,各方面都挺好。

当然我也知道能有家人配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一样的婆婆/家人。可是,至少自己要努力挣扎一下吧,如果你的家人不配合,可以把我这篇转给他们瞅瞅hhh。

#1

自主进食

value of child rearing

大概从1岁起,无论是在家还是外出,屁屁都是坐在餐椅上自己吃饭,他现在自己都有意识,要吃饭了就要上餐椅,吃完会要我们抱他下来。在朋友聚餐中,常常被夸得不行,总说这么小就会自己吃饭,还吃得这么好,太乖了。

不过我培养他不是为了炫耀,只是当他有自主意识去完成一些事情时,顺应他的想法,帮助他去掌握这个技能。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我是从屁屁8、9月龄开始有意识培养的,这个过程中,有几个必须坚持的原则:

1、吃饭必须坐餐椅,下了餐椅就不吃饭。所以我们外出,一直都自带折叠餐椅,因为怕有些餐厅没餐椅。

2、不管他吃了多少,他说不吃就不吃,绝不追喂,不逗喂,不能看电视,不给玩玩具,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是我觉得最重要/非常坚持的一条。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3、在练习自主进食的初期,会非常脏,满桌满地都是残渣(其实现在也脏脏的),孩子还会扔食物/扔勺子,想方设法把食物弹射到地上,家长要学会忍耐,这个阶段是一定会有的。不要干涉他,只要教会他怎么使用工具就行,不要管他先吃啥后吃啥,让他自己做主。当然他如果扔食物/扔勺子,我还是会告诉他不要这么做。

以上原则,肯定需要婆婆/家人的一致坚持,如果家人不配合,非要追喂、给看电视什么的,那自主进食可能就无望了。

我婆婆在这几年中带过两个孩子,在我还没有屁屁的时候,就常看到婆婆喂2岁多的侄女吃饭,侄女不想吃,还想追喂,当时我跟婆婆说,她不想吃就不吃,婆婆说吃那么少怎么行,能吃一点是一点。因为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好多说,后来生了屁屁,我很坚持自己的原则,婆婆也非常配合,于是在同一个人手里带出了两种结果。

其实,孩子一餐两餐不吃,甚至一天都不吃,真的饿不死,孩子也是人,饿了肯定会找吃的。你大人也有没胃口的时候,多理解下孩子吧。

#2

鸡娃

value of child rearing

我是肯定会「鸡娃」的,但我的「鸡娃」不是强迫孩子学习/考高分做学霸那种,与其说我是鸡娃,不如说是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热爱、挖掘他的潜能。

找到了热爱,想要不断深入学习,而想要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就必须破除万难(学不喜欢的学科、经历高考),如果真的想学,那不管多少困难,我想他都会去克服的,这里的区别是,他想去克服,而不是我逼他去克服。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深深体会过「自主想学」和「无奈被迫而学」分别是怎样两种体验。前者就像一台拥有强大发动机的汽车,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向前;而后者就像一台抛了锚的汽车,要靠人推着走,没人推就不走了。

人生很长,作为家长,我不可能推他一辈子,而且「被推」也不会让他有价值感。

另外,对于以后学校要学的东西,比如英语,我现在也有意以玩乐的方式给他提前植入,让他感觉不到是在学习,反正玩着玩着就会了。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现在我和屁屁处于一起学习物品单词的阶段(是的,好些物品的英文我也要学),目前他会了一些单词和短语,比如crocodile/butterfly/chicken/spider/stomp ur feet/give me five之类的。我觉得语言是早教的最好内容之一,而且现在处于语言爆发期,学得很快,这样我可以帮他省下以后学英文的时间。最近买了几本亲子英文书,可能要自己先学一遍才能开始鸡他了(害,没时间啊)。

不过我是肯定不会让屁屁背古诗词/三字经的,因为这个年龄根本不懂这些诗词的意义,不懂意义的背,么得灵魂,除了让孩子成为家长的炫耀工具,对孩子毫无益处。

相比强迫小孩学习,寓教于乐难多了,毕竟强迫只需不断催促呵斥孩子,而寓教于乐,需要的是耐心、精力和忍受。所以,强硬呵斥孩子学习,在我看来,是家长偷懒的方式。

至于其他,比如数学,我真的无能为力,我自己就很讨厌数学,没法启蒙了hhh。

#3

及时满足

value of child rearing

屁屁的要求,只要我能做到、且不是过分的无理要求(有损别人/他自己的利益和安全),我都会立刻满足,不会拖延,不会刻意锻炼他的吃苦能力。

小时候的生存模式是会写入自我底层代码的,刻意延迟满足,压抑欲望,让孩子常常处于「得不到」的愤怒和恐慌中,反而更容易培养出一个贪婪/没有安全感/焦虑的孩子,比如他饿了想喝奶,为了训练他的良好喝奶习惯,偏要等到固定的时间才给,反而会让他对奶过分渴望,一旦得到如饥似渴,何必呢?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做不到的不勉强,能做到的,尽量做,给予稳定的爱和支持,而童年时得到的笃定感/安全感,可以成为他长大后实现「延迟满足」的基础。

这个观点是我从心理咨询师李雪那学到的,挺认同,所以也应用到了育儿里。

昨天我妈说屁屁很乖,不怎么哭闹。这肯定不能排除基因的因素,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都会及时满足他的需求,他不会常常处于缺失、得不到的不满状态,没有什么需求没被满足,自然没什么好闹,所以情绪挺稳定的。

#4

外界伤害

value of child rearing

现在屁屁还小,常常被欺负了会处于一种懵逼的状态,因为他根本无法分辨对方用意,也不知如何应对。

所以在外面,如果有孩子欺负屁屁,无故打他、推他,只要我在场,我一定会「教育」别人的孩子,不会忍让,出手制止+严肃礼貌地告诉那个孩子「弟弟还小,你是哥哥,不许打弟弟!」,如果还打,我会强制/隔离,或者让他叫家长过来(这个没试过hhh)。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如果有人要拿/抢屁屁的东西,无论对方年龄大小、关系亲疏,我都会问ta「你拿弟弟的东西,要问问弟弟给不给你,如果弟弟不给,你就不能拿,你去问下弟弟吧」,同时也会跟屁屁说分享(但他现在还不太懂,不强求慢慢来)。反之亦然。

对于这点,我不会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而去要求屁屁把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给不给别人玩,决定权不在我,而在屁屁,他说不给/不分享,那就不给(分享要建立在发自内心愿意的基础上)。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我知道我不能保护屁屁一辈子,他肯定会在长大过程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外界伤害,但我希望他能在父母这得到强有力的安全感,让他知道有人欺负他的时候,父母一定会站出来保护他(也做个表率吧,让他知道被欺负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态度)。

我想这样的安全感,也能成为他长大后心里一座可以依靠的山吧。

其实我以前很包子的,就算自己被欺负,也常常忍气吞声,憋在心里生闷气,但现在我慢慢变了,学着为自己为孩子发声。

#5

早教中心

value of child rearing

要不要去早教、能不能推荐下早教中心……这个话题还蛮多人问我的。我是有报早教的,在屁屁还没到一岁时就买了小马快跑的课,当时主要被那的环境和小班制吸引,但我现在挺后悔的。

按照我现在的想法,我是不会报早教的,更愿意带屁屁多去户外玩、亲子游,教育启蒙还是得家长自己上。

可惜明白得太迟,课又不能退了,所以现在只带屁屁上上艺术课,主要原因是我现在无法接受小马快跑中/英文课的教学模式,对孩子专注力破坏极大。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这家机构的上课节奏很快,一节课会给很多不同教具训练孩子的某个能力,但速度过快,每次屁屁拿到教具,还没摸够,还没研究明白是啥,就被老师收走了,一收他就哭,然后就留给他玩,结果一会老师又给个新的玩具,练另一个能力。

别说小孩,如果是这样给我上课,我也会发火,急吼吼的,以前我的自我意识也不强,老师要怎样就怎样咯,现在我直接弃了中文和英文课,这个教学模式,不敢苟同。

所以,我的意见就是:3岁前无需跟风报早教,3岁后有得是花钱的培训班,还是攒钱等以后吧。除非你钱多,觉得夏天室外太热,没地方玩,那可以报个消遣一下。

#6

阅读习惯

value of child rearing

小孩子不能总看电视/玩ipad,现阶段又没上幼儿园,讲真,不看书也蛮无聊的。

我从屁屁3个月就开始给他读绘本,当然真的不用那么早,一岁开始完全ok,那时可能是自己焦虑吧。

后来,他开始会撕书、注意力分散、不知道妈妈读啥,我就觉得培养阅读习惯怕是无望了,常常也敷衍了事随便读读,太累了,读十几秒就爬来爬去,但好在,我们全家都一直坚持每天给他读。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现在的屁屁巨喜欢看书,早上一睁眼就「睇书书~」,一天到晚都嚷着要大人陪他读绘本,家里到处都是书,他随手拿起来就看,大多时间要大人讲,但他有时也能自己盯绘本盯很久。

只要他闹,没什么是「看书」不能解决的,陪他读书,他就会立刻被书吸引,安静下来。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分享下我是怎么读绘本的:

1、一定要夸张,多用拟声词,声情并茂,最好能演出来,没灵魂地读绘本上的字,孩子很快会跑走。

2、孩子还小的时候,教他识物就好,等他可以听懂你说话,就开始用他能懂的语句,给他讲故事。

3、坚持将读绘本作为一个流程,比如睡前流程。

4、让他选自己想看的书,重重复复看一本、重重复复看一页也没关系,陪伴就好。

#7

生病

value of child rearing

从3月龄开始,屁屁陆陆续续生病了,3月龄病毒感染的腹泻,5月龄细菌性感染腹泻后发现了牛奶蛋白过敏,然后10月龄开始断断续续的感冒发烧。我观察主要是交叉感染,因为侄女读幼儿园,通常放学后会到婆婆这跟屁屁一块玩,只要姐姐病,屁就跟着病。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对于感冒发烧的处理,我还是有一些小心得,但不展开说,顺口说几个我觉得重要的点:

1、不吃中成药。

2、6岁以下不吃止咳药。

3、感冒最最重要的是坚持喷鼻/滴鼻/吸鼻(大些的孩子可以洗鼻子),这是非常有效且无害的物理疗法。

4、自己平时要有知识储备,能应对普通感冒发烧即可,有些医生开的药未必对症,我有时也不太懂他们在想啥。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比如前几天屁屁病了,本来约了私立,有点远,屁屁闹,就去附近的公立验个血,看看是不是细菌感染,结果医生看完结果,给我开了防流感药和止咳药。我当时跟医生说开个退烧药给我就行,那医生非要开给我(回想起来,我态度应该强硬些的),回来我当然没给屁屁吃那些药,因为一、屁屁不是流感;二、六岁以下小孩不建议吃止咳药(这个内容已经不知道在多少科普里看过了),后来我知贝线上问诊+卓正医生面诊,都得到了认可,就是不应该吃这两个药。

我是遵循循证医学的,但实行起来挺难,开了药回来,却不吃药,尤其是屁屁咳得厉害,家人未必能理解,会跟我掰头,比如「咳这么厉害都不给止咳药」、「不吃药怎么行」之类的。

反正,我就是坚持不吃不对症的药,孩子小,不能为了安慰大人的焦虑感,而影响他的健康。事实证明,我的坚持也是对的。

#8

绒毛玩具

value of child rearing

无论男女宝宝,建议都让他们拥有一个公仔或者毯子啥的(任何他们觉得有安全感的物体)。这个东西在心理学上叫“过度客体”,可以缓解分离焦虑,增加安全感,也容易让宝宝以后长成一个更富有“弹性”、更“灵活”的人。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以前我去儿保的时候,医生也问过我他有没有自己的公仔,后来在心理学科普那也看到了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屁屁的情况,我觉得有个假玩伴真好。

屁屁有个陪了他很久的恐龙,他叫它“龙龙”,特别爱它,一听到「龙龙」就特别开心,一睡觉就找它,要抱着它睡。

绒毛玩具不是女孩的特权,男孩也需要公仔的陪伴。

#9

克制自我牺牲

value of child rearing

这个部分说出来可能要挨骂,但我却越来越意识这部分的重要性。常听人说,妈妈开心了,孩子才会开心,夫妻关系好了,亲子关系才会好。这其中涉及到一个人的自我,对身边所有关系的巨大影响。

我现在常会在(自认为)过度付出的边缘把自己拉回来,减少一些付出,然后把育儿的工作分给梁同学。

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是我认为育儿是两个人的事,尤其是在大家都出来拼事业的今天,爸爸在孩子的童年不可缺席,无论是陪伴还是照顾起居。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其次,我是了解我自己的,我是一个有控制欲的人,如果事情都我做了,付出多了,我会期待回报,很本能地在某个事情/情绪上向梁同学和屁屁索要回报,而如果我得不到这个回报,就必会产生怨气,怨气这个东西很致命,直接影响家庭和谐,所以,我会很警惕这点。我希望我的付出/我给出的爱,都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不期待回报的 。

生和育,本就是损己利他的事,肯定是辛苦的,要熬的。无论有没有老人帮忙,无论事情多少,就夫妻双方而言,如果能公平一些,一起承担,那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都一定会更好,毫不夸张地说,爸爸用心带娃,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事。

最后,请不要再用「母性」、「伟大」、「无私」、「牺牲」这些词绑架妈妈们了。其实即便是我自己,有时也会难以分清妈妈们的付出,到底有多少是真出自本能,而又有多少是源于社会的长期规训。

#10

情绪探索

value of child rearing

这个词是我自己想的,不知咋表达好。

事情是这样的,清明节我公婆回老家3天扫墓,所以有2天是我和梁同学带娃,有1天则是我独自带娃。

我独自带娃那天,屁屁特别特别闹,一天到晚哭哭唧唧地挂我身上,怎么哄都不行。每当这时候,我就特别特别想上班、想工作,哪怕不发工资,我也愿意。工作就是度假啊!辛苦啥?一点也不辛苦。

所以我觉得能兼顾工作/带娃/自我的人,真不算什么,能出战成为全职妈妈/爸爸/婆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她们所作出的贡献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致敬!

绕远了。回来。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那天我是真不懂屁屁到底干啥突然变了,后来一直坚持到18点,终于等到公婆回来,感动啊,终于得救了。结果他们一回来,屁屁就好了,乖乖地蹲在爷爷旁边看爷爷处理青菜。

后来我跟咨询师聊起这件事,她说,哭闹说明孩子有需求没被满足,但他自己不知道这个情绪,所以只能哭,比如想爷爷奶奶难过了。她建议我这时候,试着帮屁屁说出他的情绪感受(不一定对,慢慢观察尝试),让他知道「噢,原来我想爷爷奶奶了,我会因为看不到他们而难过」。

如果能在童年时很好地关注、引导孩子理解情绪和感受,让他的情绪被看到、被理解,长大后他就能更好地觉察并说出自己的情绪,成为一个能够沟通的人。

#11

别吓唬孩子

value of child rearing

(这条是临时加的)

昨晚我赶推文,于是让梁同学带屁屁睡觉,因为平时都是我带睡,屁屁不习惯,后来整个哭崩了(以至于我推文又赶到凌晨。

我抱着他在房间里踱步,愣是不肯,非要出客厅,还要开灯,过了好一阵,我突然反应过来「他是不是怕黑?」,于是抱着他问「阳阳是不是怕黑?」,他说「是」,真相大白,之后我就不断地安慰他「妈妈在,妈妈抱着你,不怕不怕」,立刻收声,然后睡过去了。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孩子是不是天生怕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婆婆为了不让屁屁去关了灯的房间,所以常常吓唬他,没说具体黑暗处有啥,但就是制造了恐怖的氛围。以至于后来屁屁连看绘本,看到黑色的圆,都会指着说「怕怕」,所以真的不要吓唬孩子啊,无论是吓他说「妈妈不要他」、还是「黑乎乎的很吓人」,都尽量别啊。

GO ON VACATION

其实写的过程中还想到一些细节,但篇幅太长了,算啦算啦。

带娃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无论对于屁屁,还是对于读到这篇推文的各位,我肯定都不是绝对的权威。因为这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优化、推陈出新的过程,屁屁在成长,我也成长,即便是上面这些想法,也是慢慢出来的,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想,甚至有些事情我最开始也不是那么处理,后来才反应过来,我应该改改。

所以这算是一个交流分享文吧,各位有什么想聊的育儿观吗?给我留言吧~

周五愉快!

「 我的散装育儿观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月龄   英文   焦虑   婆婆   安全感   弟弟   情绪   家人   自主   家长   事情   医生   东西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