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父母先别着急,不要把真内向逼成假活泼,后悔就晚了

很多父母都有一个爱好,就是在聚会时互相晒娃。


「来,西西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艾琳,快叫阿姨,这是妈妈的好朋友范范。」

「你家孩子真活泼,我家小黑笨就不敢说话。」

在各种聚会中,大人大多喜欢嘴巴甜、能说会道的孩子,他们往往能完美胜任诸如「打个招呼」、「表演个节目」这类的任务。

可是对于内向的孩子,这些场合就很艰难了,经常可以听到身边的父母抱怨孩子「太胆小,连个招呼都不敢打」、「和孩子说话,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美国著名作家苏珊·凯恩在TED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中说过:

「那些喜欢独处,或是乐于自己一个人钻研的孩子,常常被视为局外人,甚至是问题儿童。

……

而且大部分老师都相信,最理想的孩子应该是外向的,甚至是外向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外向性格被推崇的今天,「内向」逐渐变成了一个贬义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悲观,孤僻,社交恐惧,保守,寡言,害羞,沉默」。

孩子内向,父母先别着急,不要把真内向逼成假活泼,后悔就晚了


很多家长认为「外向是比较健康和受欢迎的,内向等于懦弱,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探讨一下外向和内向。

外向

外向的人一般比较喜欢跟人接触,为人热情,喜欢热闹聚会,喜欢关注外界的事物。

内向

内向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Personality Trait) 的一个方面。跟外向是一个维度上的两个极,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有的家长认为,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校园欺凌,他们出于对孩子未来的考虑,希望扭转孩子的性格,希望孩子能变得热情主动起来。


孩子内向,父母先别着急,不要把真内向逼成假活泼,后悔就晚了


实际上,在校园欺凌事件中,比较容易被欺负的是敏感、不自信、个子小或有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而不是内向的孩子,内向不是容易被欺负的原因。

内向的孩子更倾向于自己安静地阅读、写作、思考,说话做事前先想清楚在动作,对于做决策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


孩子内向,父母先别着急,不要把真内向逼成假活泼,后悔就晚了


在人多的场合,内向的孩子不愿意说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喜欢环境,私下里和相熟的人在一起,他们是可以侃侃而谈的。

曾有一位母亲为了让孩子变得外向,要求孩子每天必须得主动和10个陌生人打招呼,不完成就不能回家,她每天带孩子走在街上,带他走到人群中去。

孩子并没有像她想象的一样变得外向起来,反而是越来越恐惧,排斥和人交流。强行给内向孩子以过多的交往,只会消耗孩子的精力,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完美而舒适的社交姿态,并非只有热情主动这一种。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性格,顺其自然地成长,在社交中让别人和自己都舒适,这才应该是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

孩子内向,父母先别着急,不要把真内向逼成假活泼,后悔就晚了


可是,这并不代表家长要任由孩子在社交场合中退缩,因为无论是任何性格的孩子从内心深处来说都是渴望和人产生连接的。

家长这时最需要做的就是使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逐步培养孩子在社交中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这里分享一些比较靠谱的引导技巧。


额外帮助

有时候,孩子在幼儿园等集体场合中因为内向无法主动和别人连接,这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熟悉别的小朋友,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内向,父母先别着急,不要把真内向逼成假活泼,后悔就晚了


家长也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小礼物小零食,送给周围的小朋友,增强他们对孩子的好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加入到这个集体中去。

借助静物练习

孩子有时候并不是不喜欢和人交流,而是孩子需要的安全级别比较高。对于那些不会动的静物,带给孩子的安全感会相对高一些。

如果孩子不敢和人打招呼,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和物品打招呼,就比如和路灯说「你好,路灯」,和绘本里面的人物打招呼「你好,小猪」。这些静物会给孩子可预知的安全回应,等孩子熟悉之后,总有一天能自然而然地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除此之外,家长可以在家里多赞扬一些孩子,通过对孩子的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

场景预演

在遇到文章开始时讲的过年聚会这类的场合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做一些彩排预演,帮助孩子假设一些在外可能遇到的社交情况,然后家长耐心地教孩子应对,多练习几遍,孩子能更有信心去面对不同的社交场景。

遵从本心

或许我们曾经对内向有所偏见,或者曾经被内向所困扰,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给孩子灌输错误的观念。

孩子内向,父母先别着急,不要把真内向逼成假活泼,后悔就晚了


家长要教会孩子遵从自己的本心,不要下意识的认为自己遇到的困境孩子也会遇到,家长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排除外界的干扰,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这个世界舒适地相处。

毕竟我们不可能强求每一个人来认同自己的观点,所以能做到的就是让孩子的内心更强大,告诉他自己的内向并没有错。

孩子不是白纸,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自己天生的秉性。爱孩子没有那么多大道理、方法论、技术要领,只要尊重孩子,再稍加引导就可以了,大道至简。

内向的孩子往往有着更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喜欢独处,但他们也会有知心的好友。领导力和组织能力也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量力而为,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标准。

遵循自我,内心快乐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状态,请家长尊重孩子内向的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孩子   本心   静物   自信心   社交   安全感   着急   场合   活泼   舒适   后悔   主动   性格   热情   说话   家长   父母   聚会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