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良好的习惯,比如爱讲卫生,愿意主动刷牙洗脸,自己吃饭,上幼儿园后不磨蹭,别迟到,等等。而很多时候,家长会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教育孩子,比如:

你看你又迟到了,早跟你说了别磨蹭!

东西又找不到了吧?跟你说要收拾好,你又乱扔!

蛀牙了吧?早叫你好好刷牙你不听!

叫你别打人,你又打!

用让孩子承担后果似乎是个可以立竿见影让孩子改掉坏习惯的方式。

而许多家长发现,不管针对孩子的坏习惯批评多少次,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每次急的都是家长,说的次数多了,孩子也麻木了。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呢?让孩子养成个好习惯,怎么就这么难的?

其实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并不难,多数时候是家长自己做反了。

樊登曾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时候并不是在孩子做错时,而是在孩子做对时。比如自己在教育孩子不迟到这个习惯上,只教了一次,孩子就养成了不迟到的好习惯。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他说,有一次,孩子要出门参加同学聚会,孩子早早地准备好,跟他说:爸爸,我们要赶紧出门,不要迟到。

这时樊登就蹲下来跟孩子说:嘟嘟,你身上有个素质爸爸很欣赏。就是你不喜欢迟到。你知道不迟到有多重要吗?不迟到代表着对人的尊重。不迟到会很受大家的欢迎,大家都喜欢跟不迟到的人打交道。

而之后,孩子就认真地贯彻着这个好习惯,甚至跟别人说,我是一个不爱迟到的人。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经过对人和动物的学习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强化理论,又称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他认为,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在以后就会重复出现。

比如孩子偶尔叫一声妈,妈妈对孩子报以微笑和鼓励,孩子就学会了叫妈妈。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而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而斯金纳将强化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对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正工作。就是对孩子好的行为进行正强化但是不去负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得到矫正。

简单说,就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教育孩子,给孩子正强化,孩子就会做的越来越好。而我们之所以改不掉孩子的坏习惯,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做反了。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那孩子在做错事家长怎么做呢?

孩子在做错事时,是家长跟孩子做情感联结的好时候。家长可以蹲下来跟孩子说,没关系,妈妈小时候也做错过,这样孩子的抗拒心理就会降低,更能听进去家长的话。

家长接着可以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方法来补救,再跟孩子探讨一下,下次怎么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整个过程家长可以不用过度批评孩子。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俗话说3岁看老,孩子的幼年时候,是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的时候。

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探索欲特别强,又尚未能完全明辨是非的时候,很多时候,家长认为孩子的坏习惯,只不过是孩子在不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让自己获得各种技能。

比如孩子打人、乱丢玩具等,而如果家长把这些行为给孩子贴上标签,反而是在强化孩子的坏习惯

而如果希望孩子养成好习惯,就要抓住孩子做对事的时候,进行表扬鼓励,孩子就会建立更多的好习惯。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除此之外,因为幼年阶段的孩子特别爱模仿,容易接受暗示,所以家长在平时也要注意言传身教,比如希望孩子讲卫生,自己也要做给孩子看。

同时,还可以用绘本,让孩子在阅读中,意识到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在孩子做出正确行为时,家长再给予表扬,强化孩子的好习惯。

我给我家宝宝选的是这套《宝宝断奶期教养培育绘本》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这套绘本总共有16册,每册都是争对0-6岁以内孩子要养成的各种好习惯,比如告别奶嘴,小手不打人,自己睡觉,爱刷牙,爱干净讲卫生,不吃手、不乱咬人等。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比如教育孩子讲卫生,勤洗手的。让孩子知道,手上有细菌,吃东西前要先去把手洗掉。

孩子通过绘本知道洗手是个好的行为,再加上家长的引导,孩子就会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许多孩子在两岁多之后会出现打人的习惯,其实是孩子不懂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而直接用行动表示。

这时候绘本会告诉孩子,我们的双手可以去做更多更好的事,比如扶起摔倒的小朋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等。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有的孩子爱咬人,每次看到家长被咬的情绪反应,孩子会更兴奋,越是阻止,孩子越觉得好玩,去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就会觉得很头疼。也有的孩子,

这时绘本可以告诉孩子,嘴巴不是拿来咬人的,我们的嘴巴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唱歌、背诗等等。

心理学家:培养孩子好习惯,要在他做对事的时候,许多家长做反了

一套绘本总共16册,原价128元,现在只需59.8,每册不到4元,助力宝宝养成好习惯。

3-6宝宝情商培育教养绘本 16册 注音正版 幼儿性格教育启蒙书籍 ¥59.8 购买

总之,家长如果希望孩子养成各种好习惯,孩子做对事时才是好时机,平时也注意言传身教的培养,孩子就会越来越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家长   习惯   言传身教   幼年   心理学家   教养   打人   教育孩子   幼儿园   不良行为   嘴巴   后果   理论   妈妈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