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当老师,有何利弊?


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当老师,有何利弊?

非师范类毕业生报考教师资格证,并进入教师队伍的人越来越多,对于学校教育本身有哪些利弊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有一些浅显的看法。

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当老师,有何利弊?


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当老师,有何利弊?

一、有利的方面

1.为教育引进新的知识来源

以往都是师范生毕业出来当老师,一代传一代。有些近似于“近亲繁殖”。知识和观念的更新慢,理念相对陈旧,缺乏生机。而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师行业后,自然而然的将其专长的知识和理念与教育进行融合 ,使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加丰富成为可能。

2.引进“高智”人才,提升教育行业吸引力

多年以来,高中毕业生在填报志愿时,报考师范类的优质考生极少。以本市(县级市)为例:每年高考前300名的考生填报师范类的几乎为零。填报师范类的,以后当老师的考生几乎都是二、三流的人,这样的局面对教育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而通过引进非师范类优秀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明显拉高了这个行业的智力水平,有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3.倒逼高校加强对师范类学生的培养。

师范教育如果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就会逐渐被淘汰。要想提升生存空间,就必须在培养质量上下苦功夫。

4.倒逼教师待遇的逐步提升

教师待遇的高低主要受到地方政府经济状况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制约。然而人才聚集到哪个领域,资金流往往就会向哪里聚集。无论是国家拨款还是社会资金都有这么个趋势。重点高校毕业生大量进入教育行业,久而久之就会引来大量资金,有利于教师待遇的提升。


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当老师,有何利弊?

二、不利的方面

1.重知识、轻育人的倾向进一步加大

高端人才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师培训,他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和自己的老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的。因此,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成为必然。

2.教育专业化成长“底盘”不稳,周期拉长。

在进入教育行业之前,也按要求学习了教育基本政策及教育学基本原理 ,但有两个领域是缺失的。

第一、没有系统学习《**学科教材教法

没有进行每一种课型的系统学习。对备、教、改、辅、测的的实施及要求等没有明晰的认知。

第二、没有经历“校内试讲”环节

师范类专业会专门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读书那会儿是这样的),在校内进行专门写教案→教师批改→上课→同学间评课→听别的同学上课等诸多环节。从教案书写要求到上课的语言、教态、提问方式、学生活动等各环节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所以师范类毕业生一上班就很快站稳讲台。

这些都是非师范毕业生不可能有的经历。

总之,我认为引进素质相对较高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对教育的发展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县级市   毕业生   老师   行业   利弊   校内   高校毕业生   长远   考生   环节   待遇   师范类   教师   知识   人才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