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雅亿最近活跃在采访第一线。

每日采访完,躺在酒店床上看窗外。

这时候才会看到微信与后台上女读者的各种叽叽歪歪:被老公骂了,婆婆教育理念太落伍,公公抠门,老板穿小鞋、减肥好难……


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躺在酒店里,看一个城市荣华的夕阳西下与华灯初上,居高临下,心中很多感触。


作为情感作者,我如果只能围绕“婚姻家庭信仰”的一亩三分地写来写去,那无疑是巨大的失败。


好在,我还有一份世界的工作。

十年来,我采访了几百位,年入税后在50万以上的各行业(特别是科学、医学、管理、媒体领域)人才。这令我,一位中年妇女,对于培养下一代更有了思路。我跟初涉职场的你念叨念叨,希望给年轻人一些思路。


如果你是早已远离职场的妈妈,这篇文章你感觉读不下去,说明你真是太需要好好读一读书、更新一下语言系统、了解一点真实的世界了。


法则一:

如果你30岁之后

收入来源以工资为主的话

毫无疑问

你之后的路

很容易越走越窄。


我前天采访一个疼痛学领域的专家。

特别实诚的一个北方大哥。


当我问,你是不是有什么情怀与梦想从事科研的时候。他说,我就是当初又穷又丑,找不到对象。我农村的父母生了一堆孩子,侄子侄女的大学学费都没有着落。从北方来到南方,我是被瞧不起的,连基本的社交都没有钱进行礼尚往来。


所以,科研,是我唯一的路径。

改变阶层,付学费,带一个贫困家族走出大山。


然后,这个大哥是怎么做的呢?

不是蛮干,而是琢磨。


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即使做最苦逼底薪的麻醉师工作,他也琢磨如何节省昂贵的麻醉药。别小看这个切口,他不断测试、改进、再测试。自己搞PDCA,质量改进——注意:他没有人监督指导,纯属自己摸索。


查找大量资料与文献,搞清楚自己同行们是如何交流的。摸索着写论文噢,雅亿真是佩服到五体投地——一个十八线城市小医专毕业的底层麻醉师,开始写论文。


别小看写论文,本质上,内容创造让他拥有了自己的影响力,打造了自己的个人品牌。


你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虽然穿着白大褂却拿着比民工高不了多少的固定薪水。但是,一旦看到老家的需求,心境就不一样了,没胆量月光了,买车买房要钱吧,父母医疗费要存一笔吧,要好几个大学生要资助了,存款有几个0才够花呢?


所以说,编制只能给基本保障,工资替你解决一些暂时性问题,但在长期问题面前,工资是无力的。


一个人按部就班地上班,所消除的,只是“没钱”的恐惧,并不能消除“没钱”与“阶层低”的事实。


然后,这位大哥是怎么做的呢?

他把自己在临床上节省麻醉剂的经验,整理发表为文章,随着论文越发越多,他有了与更高层级大咖对话的入场券。


在几乎零成本的情况下,他通过搞科研的附加值,来给自己换了一条更好的跑道——从麻醉领域进入当时国内很少医者关注的疼痛管理领域,再分析平台实力与自己兴趣,继续细化了十年内的科研方向,选择了一个病种进行研究。


So,这位大哥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一个领域做精做深,成为专家,发明了专利,建立了团队,从一个N线城市走到国际舞台。


雅亿采访了无数这样优秀的“凤凰专家男”——他们的最大优点就是务实,不扯虚的,敢于承认自己内心的自卑与欲望


在职场上,他们深耕,用专业换取股权的增值;培养自己的核心技能,像销售、管理、运营,去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用武之地。


说实话,这些人才并不是谁都能成为的。绝大多数麻醉师,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已。不可能像这个大哥般进入疼痛领域成为专家。其实如果把个人看作一家公司,从顶层架构上看,只要跟“内容创造”挨边的东西,都可以巩固我们的个人商业模式,让我们看清楚新机遇,精准地改行、换跑道、结交到贵人。


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法则2:

不要随便跳槽

刻意打造自己的影响力

如何赚到钱?

先于大趋势而动


好多读者抱怨自己的老板抠门

我有时候会幽幽的来一句

扣门,指的是对你吧?


老板为什么对某些员工,某些客户,某些利益相关者特别大方呢?因为当老板的都知道,一个优秀人才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远超过十个普通员工的价值。


但是,什么样的员工,才算优秀人才?


我经常在工作中遇到体制内的记者,有传统报社与电视台背景,人有资历、有气质、有见识,但状态满焦虑满格的。特别是30+的女性,一方面感受到传统媒体的收入越来越少,一方面在生娃之后感觉力不从心,体力不支这么到处跑,到处采访。

一起聊天,对方很感兴趣我的新媒体,公众号,自由职业,也想出来。我问她:“你为什么想要跳出体制?”


答案是:“想升职加薪基本上不可能,感触出来换换环境。怕过些年真被淘汰了……”
从这个模棱两可又无奈可悲的回答里,我能看出:对方其实根本没做好换行的准备。我细问几句新媒体的事情,她都回答不上来有含金量的部分。


所以我还是苦口婆心劝她:干脆继续呆在体制里,利用产假多的福利。既然咱升职加薪无望了,索性再生一个孩子,也是一种对未来风险的对冲。


我经常说,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老想着“跳槽”;你要想的是,如何让你现在的努力在未来也能赚钱,如何把你现有的公司资源与平台资源,为我所用。因为你在实现自我成长最大化的同时,效能与产出一定是最大的。老板不给你加薪,是他瞎。


正如彼得森所言,年轻人不要因为薪水高、福利好、位置好、办公室大而被工作牵着鼻子走。你需要关注你是否能在工作中运用你的优势,尤其是你的比较优势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与特长,牧养大学生时要培养他们对真正热爱的事情怀有赤子之心,鼓励大学生选择进入一个令人振奋的行业——这个行业不仅在短期,更在中长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就像我最近采访的这位专家

在20多岁做又苦又累的麻醉师时,他已经意识到要转行,但是在二、三十年前,他没有随便跳槽,而是利用现有资源刻意打造自己的影响力。他没钱社交、怕进修会损失奖金,那就干脆诚实地接受“我的起点更低”的事实。


发挥主动性,去图书馆与网上寻找资源。如果二、三十年人家都可以这样,做到与国际接轨,今天,你我又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说阶级固化,或我的领导不给我机会呢?


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亲爱的读者

不要随便相信暴富神话

不要从事那种在朋友圈拼命发广告、消耗人脉信任的廉价商业。你要整天琢磨的point,不是如何赚到钱?而是琢磨如何让我自己更值钱?


先于大趋势而动,这就像是一只风口上的猪。

猪啊,知道在大风来之前,站在风口的位置上等候,要么是好运气,要么是猪的领导或妈妈爸爸有眼光给他安排在那里,但是雅亿看到现实职场中更多的猪们,是深耕了好多年,预估,分析,精准自我规划,有备而来的!


雅亿为什么热爱属世界的工作?


因为采访一直在拓宽我生命的直径,让我身为中年妇女,偶尔可以从一地鸡毛婆婆妈妈的世界中抽身出来,看这些院士、科学家、优秀的医者、成功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然后深深体会到,哇!“风口上的成功者们”都是有同样品格与气质的人——我成不了,我可以培养我的年轻读者,我的孩子们to be。


在历史中,但以理、以斯贴、尼希米、约瑟,这些职场人士,都被我一再查考研究,我发现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啥叫风口、啥叫机遇、啥叫时机。但这些人,好能吃苦,扎实苦干,昼夜不停,扔在任何一个赛道上都可以成功。


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他们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敢于跟领导说真理。

先神后人再大地。

先培养自己美好的灵性与靠谱的品格,后进行人际关系与团队建设,再后进行事工拓展与事业重建。


在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靠着祈祷来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有美好的灵性,更有与三教九流沟通的能力,可以指导下属们选择明智的做法。


采访百名“通过学习而富起来的人”之后,我总结出的职场法则

外表谦和、见多识广、心中光明。


这种特质,就是领导者的标志。


如果你,作为一个妈妈致力于跳脱负面情绪与抱怨习惯,努力培养自己与孩子具有的这种外表谦和、见多识广、心中光明的特质,终身学习,以刻苦学习的精神来与时代保持同步,大格局,大视野,你家青春期的娃才不会嫌弃你,你与职场的老公才可能保持共同语言与兴趣啊。


最近很多咨询我没空回复,因为我越来越确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些通过文字,跟着雅亿一起认真成长的读者,一定会越来越有智慧——连职场你都搞定了,我不相信你家里的事儿还会一团乱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麻醉师   采访   医者   见多识广   抠门   风口   法则   大哥   科研   老板   读者   领域   专家   工作   资源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