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抑郁和自杀想法或与心理压力有关

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有心理压力过于沉重的现象,这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极其不利。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抑郁和自杀想法或与心理压力有关

根据最新文献记载,约20%左右的大学生有轻-中度心理问题,2-3%的大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从总体上看,低年级、乡村、家庭环境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而且临近毕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亦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抑郁、焦虑、强迫与人际敏感。我曾遇到一个典型的大学生抑郁案例:一位20岁左右的女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父母重男轻女。因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冲动自伤来就诊。

她自幼不被家人重视(甚至是忽视或言语暴力)而引发多年的抑郁情绪,勉强入读大学后,因环境改变、学业压力等,情绪低落加重,时常伤心哭泣,自觉度日如年,有生不如死之感。此时,幸遇现男友,得一重要支持力量。因仇恨家人,两人协议,其学费生活费等均由男友负担。此后,对家人“敬而远之”,寒暑假期亦不回家。间中因生活琐事偶与男友发生争执,某天吵架后突然感觉遭全世界抛弃,并萌生“先干掉男友,再自杀”的念头,冷静下来后,几经犹豫便来就诊。

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抑郁和自杀想法或与心理压力有关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存在诸多心理问题,深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

1.家庭氛围不和谐,家长处理子女关系的方式不恰当。2.家长教育方式不正确,或管理过于严格,或采用放养政策。平时不关心子女的日常学习,只是在成绩差时一味埋怨,导致子女的性格发生扭曲,进而产生不好的情绪。

第二、学校因素

入学后生活环境改变,未能及时调整,会产生各种消极情绪;学习的方法与内容的不同也导致学生产生差异感,在学习自己所选专业时,学生可能会迷茫不安,影响成绩,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第三、社会因素: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消息渠道变得丰富起来,对社会的了解也更加多。面对诸多对于高强度工作的报道,可能会感到恐慌,在面对工作机遇时犹豫徘徊,错失良好时机,进而产生心理疾病。另外,在获取到社会中的各种信息时,不能分辨高低优劣、理性思考,而是盲目从众,会使价值观发生歪曲,认知能力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自我怀疑,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第四、学生因素

在进入大学前,每个学生都会有美好的憧憬,但是进入大学后的落差会打破幻想,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缺乏自我恢复能力,可能会导致抑郁。学生既渴望独立生活,但在经济上却又不得不依赖家长;既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精彩,却又不能摆脱对手机电脑的依赖,在这种矛盾心理的驱使下,性情可能会变得暴躁,人际关系变得恶劣,影响学习生活。

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抑郁和自杀想法或与心理压力有关

不难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出现抑郁、自杀等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人就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差,内心太脆弱,所以,才会动不动就搞抑郁,玩自杀”。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尽然。

一方面,抑郁的产生当然与学生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幼娇生惯养,许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被6个大人包围(圈养)的模式,抛开先天基因的基础,他们从呱呱坠地就被动进入了将有可能导致“自私”的生活怪圈中。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稍有不顺,则情绪低落,消极、易冲动,甚至不计后果。

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学校主要是学业压力、论文与毕业(就业)压力;家庭则主要来自于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人的非理性期待与家庭经济状况——姑且称之为来自于家庭环境的“三座大山”。

在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中,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的作用异常重要。而医生的角色,应该说是相对狭窄的:一是及时给予那些达到医学诊断标准的个体合理的药物干预(包括中、西药物),再结合心理咨询与治疗,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等手段进行综合干预;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比如纠正认知、合理宣泄、理性情绪疗法等等,使得他们能从容地应对所谓的挫折。

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抑郁和自杀想法或与心理压力有关

最后,针对疫情之下的大学生就业前景,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世界的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应届毕业生作为几十亿人口当中的一分子,自然深陷其中。此时,任何狭隘的、片面的想法均有违客观现实。不枉将它看成是一场人生中的重大考验,此时“天生我才必有用”“天将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等等“阿Q”精神对于减轻或消除焦虑十分奏效。在这场危机面前,既要防护好自己,科学、理性地去对待,同时又要善于在“危难”之中寻求“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疫情被战胜后,学有所成的莘莘学子们一定会迈上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

#家庭医生超能团# #健康科普排位赛# #健康科普挑战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抑郁   大学生   可能会   疫情   低落   当代大学生   情绪   家人   想法   男友   因素   环境   家庭   学校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