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作为一个在美国学习生活数十年,如今选择在国内定居的人,我会接到很多父母的提问。

中美教育到底有什么差异?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起点?

为更好解答这个问题,我邀请了我的两位好友,一起来battle一下,希望给大家一些直观呈现和微观思考。

她们分别是:

@娜娜 30岁,中国,二胎妈妈

@ Lucy 34岁,美国,三个孩子的妈妈

下面是他们的自由辩论时间,我偶尔客串一下主持。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一、中美育儿大不同?Yes!


1、关于坐月子

@娜娜

不能洗澡、不能刷牙、不能开窗、不能见人、不能看电视和玩手机……

是不是听起来简直像现代版的“满清十大酷刑”?

别着急,这不过是我们坐月子的日常而已。

用我妈的来说,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年轻人可千万别不听啊,否则落下了“月子病”,上了年纪就会受到惩罚,比如胳膊腿儿疼,眼睛看不见啥的,总之怎么可怕怎么来。

当然,孝顺如我怎么能违反母亲大人的一番好意?所以我咬着牙忍下来了,真的在一个月里没洗头没洗澡,实在难受了就用温水漱漱口,当然,电视和手机也只能偷偷看……

神奇的是,我生老大后各方面很注意,身体恢复得很好,生老二后没怎么注意,现在我的肩膀都隐隐作痛。

对了Lucy,你要不要生老四的时候也参考一下?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Lucy

哈哈哈,你们也太可怕了吧?

月子是什么东西?还有因此而来的月子病,抱歉我真的完全理解不了。

看过凯特王妃生完三个孩子火速出院的照片,状态不错吧?欧美国家都不坐月子的哦。

并且,在美国,我们的产假只有6个星期,如果妈妈要选择继续回到岗位上班,会有专门的day care(日托班)来照顾孩子。

什么,你问我怎么没有老人帮忙带娃?我们这边就是这样,自从18岁宣布成年,我们就必须从父母家里搬出去。

至于结婚生孩子,那依然是自己的事情而已,夫妻之间合力解决就OK。

小结:无论是否选择坐月子,都是传统风俗的一种缩影。但我们一定要追求科学坐月子。

妈妈们产后很虚弱,很需要家人的关心和陪伴,请爸爸们多一点体贴与分担,如此,妈妈们才会拥有好心情,恢复好身体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2、关于母乳喂养

@Lucy

关于这个问题,我先来发言吧,毕竟我也是喂养过三个娃的妈妈不是(自豪脸)?

母乳喂养是确保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母乳里含有的营养和抗体能帮助婴儿健康成长,母乳喂养也可以母亲降低患乳腺癌和卵巢癌、2型糖尿病以及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哦。

世卫组织建议:母乳喂养应在婴儿出生后1小时内进行,前六个月纯母乳喂养,六个月后增加辅食,且应持续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我们不会着急马上恢复身材,会创造条件追求母乳喂养,也很享受和孩子亲密依恋的时光。

至于什么时候断奶最合适?我们交给孩子来决定,追求自然离乳。我们不会规定必须在哪一个时间必须断奶,或者给乳头抹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当然也不会刻意为了喂奶而进补或者刻意追求长时间喂奶。

我家三个孩子,加起来母乳喂养了近10年时间,我是不是好厉害?吼吼~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娜娜

说起母乳喂养,哎,这是我永远的痛啊!

记得孩子刚出生那会儿,大家都说我的胸小,奶水肯定少,纷纷着急劝我:

“母乳没什么营养,不如喝奶粉呢。”

“孩子老是哭,是不是奶水不够吃啊?”

等我好不容易熬过开奶、涨奶的疼痛,坚持母乳喂养到孩子半岁,劝我赶快断奶的声音又袭来了,仿佛我不给孩子断奶,就是耽搁孩子的发育和成长,会害了孩子,我真的特别无奈。

更不用说公共场合的母乳喂养了,完全找不到合适的母婴室。有次我逛商场,孩子饿得直哭,我情急之下找了个角落,解开衣服给孩子喂奶,结果周围人投来的异样眼光和劝阻声,简直令我无地自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种种不支持的声音和不方便的操作方式,让我周围越来越少的母亲放弃了母乳喂养……

小结:关于母乳喂养,我们真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希望社会能完善公共设施,增设一些母婴室,希望大家能给母亲多一些理解和支持,让她们在母乳喂养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3、关于早教

@Lucy

刚来中国的时候,看到很多广告宣传牌都有早教机构的宣传,并且美其名曰“我们引入了美国(或者其他英语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可是我想说的是,在美国几乎没什么早教机构啊喂!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反对早教,而是我们习惯把这种教育放入对孩子的日常陪伴中,当然更多是爸爸妈妈取代专门的老师角色。美国人很会“玩”也很爱“玩”,尤其是爸爸带娃更是屡屡出绝招,不信你看看网上那些推文和图片,哪一个不让你笑得捧腹?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娜娜

我曾经给两个孩子报了前后不下四个早教班。

大家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关于这点,我和孩子爸爸还比较开明,等孩子6岁了再开跑也不迟,6岁前先让他好好玩一下,享受自由自在的童年。

可是,孩子爸爸确实太忙了,尽管我也能陪孩子一起做游戏,毕竟能力有限和方法有限,所以每个周末抽出半天时间,我和孩子爸爸一起带孩子去早教机构学习或做游戏,也算是一种陪伴吧。

小结:早教到底要不要上?我们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父母有时间陪孩子并愿意更新教育理念和创造性玩法,在家也可以做早教。如果不能,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方便的早教机构,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替代办法。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4、关于爸爸带娃

@Lucy

美国人很重视家庭生活,美国的爸爸们也特别喜欢带孩子,他们天马行空又喜欢冒险,陪着孩子去经历和成长,真的特别棒!

美国妈妈也乐于放手,爸爸带娃刚好给妈妈放假,哈哈哈哈。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娜娜

中国爸爸要么没时间,要么不会带孩子,总之,轮番上演“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令妈妈们措手不及,说多了都是泪。

小结:早就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孩子的逻辑能力发展、个性发展还是人际交往,爸爸带大的孩子,都会成长得更优秀一些。

因此,爸爸们赶快行动起来吧,要知道,孩子离不开你们,而你们也能从童真的快乐中释放身心压力哦。

5、关于隔代教育

@Lucy

美国一般都不会让隔辈带娃,所以,这个问题我选择略过。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娜娜

孩子满三岁后,我回归职场,请保姆不放心,所以我就请自己的妈妈过来帮忙带孩子了。

两代人的思想观念自然有差异,在孩子教育方面更是矛盾加剧,好几次剑拔弩张。

上一次孩子生病,我说了不要盲目吃药,先多观察一下,结果我妈趁我上班后直接给孩子喂了一把药,我问起来她还不承认,我真的气不打一处来。

看到我妈像个犯了错的孩子,想着她一天天老去,退休了不能跟着小姐妹去旅游而是帮我看孩子,我也愧疚。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妈不帮我带孩子,我又怎么能安心上班呢?

这个问题,暂时无解,请先让我先哭一会儿。

小结:有人说过:长辈带娃,不是本分,而是情分。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晚年生活,来帮年轻父母带孩子,这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面对育儿观念冲突,请多一些沟通和理解吧,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和谐与孩子发展。


6、教育理念

@Lucy

美国家庭崇尚“粗放式教育”,去精细化,很早开始培养孩子各项独立自主能力,比如很多中国孩子要到幼儿园才能掌握的独立吃饭和穿衣等本领,美国小孩很早就掌握了。

前段时间微博上不是有段视频很火吗?三岁的小男孩到超市买菜、回家了使用微波炉,又把小桌椅摆好了,给妈妈准备一份惊喜晚餐,就是明证啦!

@娜娜

我们在这一方面有点汗颜啊,有时候不舍得孩子受伤和碰壁,就会阻止孩子去探险和尝试,看来必须得调整一下了。

小结:只有经历过才会成长,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吧,所有的收获,都将是ta自己的。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7、关于养育焦虑

@Lucy

美国人决定了要生孩子,就意味着做好了排除万难的准备。没什么大不了的,天生的神经大条和幽默细胞会帮助我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

你们有句谚语怎么说来着:“船到桥头自然直!”就是这个意思~

@娜娜

养孩子就像打怪,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

好不容易孩子大点了,不再为吃吃喝喝发愁了,结果孩子的作业陪读开始了,总之我很容易焦虑,很久没睡过好觉了啊。

小结:中国妈妈真的算是很焦虑的妈妈了,为孩子考虑的多,为自己考虑的少。话说,努力做好自己,给孩子一个好榜样,要相信,咱家娃,差不了!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话说就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请你们简单概括一下。


8、关于学区房和虎妈

@Lucy @娜娜

当然有啦,就说学区房和虎妈,中美都一样!

那就是,想要获得成功,必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无论是金钱还是时间……

中美育儿的差异到底在哪?要不要battle一下

二、中美育儿,天下大同


听完了两位妈妈的自由battle,各位有什么看法?

中美教育的差异看似方方面面,其实主要在于理念、环境和方法的不同。

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教育的本质都是天下大同的,那就是我们都爱孩子,渴望把好的环境和资源都传递给我们的孩子,让它们沐浴更好地教育氛围,以期更好地成长。

如果你要问,终极教育法则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榜样的力量。

育儿也是育己,无论是哪个国籍的父母,我们只有先做好了自己,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如此,才能带着孩子更好地前进。

与所有父母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中美   月子病   奶水   美国人   美国   小结   中国   焦虑   差异   爸爸   母亲   父母   妈妈   孩子   机构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