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小孩数学作业很抓狂?看看专家怎么说


最近读了《妈妈教的数学》这本小薄书,促使我去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我自己是个很害怕数学考试的人,所以很好奇别人小时候是怎样学习数学的,学习一门科学的学习方法,应该是件很有意思的事。读完这本书后,发现有的人数学好,真的是有努力之外的原因的,而这本书就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原因。

辅导小孩数学作业很抓狂?看看专家怎么说


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应试教育下被数学的阴影一直笼罩至今的人来说,非常不错,打破了以前对数学枯燥、困难的印象。书中作者用日记的方式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妈妈教他数学的历程,结合长大后多年数学老师的经验,再加上儿童学习的科学知识,既有实际案例,又结合生活,读起来很开阔思路。

在作者笔下,数学绝不是鸡鸭同笼这样脱离实际的学科,而是可以和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收电费、量体温、择菜过程中都有数学的身影。小学阶段家长教育的关键关键在于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兴趣,这比只盯着成绩更重要。

能够学好数学的孩子,不仅有着良好的逻辑能力,也有很强的语义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抽象思维发展能力、对规则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为辅导孩子作业焦头烂额的小学家长来说,这本书还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辅导小孩数学作业很抓狂?看看专家怎么说


比如作者总结出了小学阶段做错题的五种情况,这样家长不仅能为孩子的错题归类,而且也知道了每种情况下该如何应对如何引导孩子,避免过于暴躁。

比如孩子总是粗心,不喜欢检查作业怎么办。因为孩子本身就不喜欢重复性的动作,家长不要仅仅只给出一个解题过程,可以在他面前换一种方式重新计算一次,而不仅仅是口头指责。

总之,适合每个家有小学生的母亲阅读,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的。


如何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作者有另一本书叫做《爸爸教的数学》,我还没来得及看,在《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中,作者的侧重点是,妈妈可以在衣食住行这样的日常生活中一点点地去启发孩子,引发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比如量温度时可以学到小数点的概念,上台阶时可以学到加法规则,称重时感知斤称的概念。

一个从123数数开始学习数学的孩子,思维要从具象转变为抽象思维,比如鸭子是具体的实物,7是抽象的数字,带着孩子从1数到7个鸭子,这样孩子就会对抽象的7有了具象的概念。

这样,不用刻意去教孩子什么是加减法,而是让数学融入到生活中,这样孩子就不会觉得数学是一个远离生活的学科,学习的门槛会大大降低。这需要家长花费很大的心血,但如果能由此培养出孩子一生对学习的热情,倒也是值得的。


辅导小孩数学作业很抓狂?看看专家怎么说


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要点

小学阶段,孩子要做对数学题有两个要点,一是熟悉规则,二是理解概念。如先乘除后加减这些属于规则,规则是基本功,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熟悉这些规则。

有人说数学好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应该不错,这就是对概念的理解,毕竟要做对一道题目,首先要能读懂题目。

比如一到应用题里,孩子要首先什么叫“两辆车相向而行”。老师不一定能掌握每个孩子的进度,这就需要家长的耐心了,家长可以用玩具车为孩子演示出“相向而行”的具体含义。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理解题目呢?可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把这道题目解释出来,孩子在阐述过程中逐渐理解题目后,就能顺利解题了。

说出来这个行为,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题目的理解,更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益处。

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网上常看到一些短视频,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简直怒气攻心。想起小时候我妈辅导我作业也是这样,本来还有点思路,她在旁边吼着我吓得一加一等于几都忘了。

一些家长会把题做出来后一一讲给孩子听,其实家长不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道题目,倾听孩子对题目的理解,看是否有偏差,了解他的思考过程。也许在阐述过程中,孩子就逐渐理解了题目,也许还是不理解,但这是他认知的空白区域,正好是个学习的机会。

孩子不会做题,一般是三种情况:

看不懂较多的词汇;看不懂题目的目的;看不懂题目已说明的情况。通过与孩子的讨论,了解是哪一步出了问题,然后在解题过程中让孩子学到理解题目的方法和寻找题目线索的方法,这才是授之以渔。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小学阶段做数学题会犯五类常见的错误,分别是:

● 粗心导致的错误。

● 步骤跳跃导致的错误。

● 规则运用模糊导致的错误。

● 题意理解偏差导致的错误。

● 对概念理解不准确导致的错误。


辅导小孩数学作业很抓狂?看看专家怎么说


一项针对来自俄罗斯、德国的天才儿童的研究揭示了如下3个结论:

● 天才儿童的卓越之处主要体现在对抽象词汇、抽象关系的掌握中。

● 生活中越是经常地接触到具体、具象的数量,并得到及时的启发,孩子就越具备主动走向抽象的能力。

● 数学方面的天才都具备对语言中词汇的特殊理解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孩子数学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这个基础从3岁就开始形成了,然后每3年一个阶段,直到18岁。这是数学教育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发展规律,具体解释就是对词汇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作业   数学   具象   抽象   词汇   题目   小孩   家长   概念   规则   阶段   错误   能力   孩子   小学   专家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