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昨天三五好友小酌,席间大家谈到了生死的问题。

生死是个大问题。我究竟从哪里来?死后又到哪里去?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三个问题总有一天会找到我们。

波斯诗人峨谟伽耶姆的四行诗准确阐释出了我们这种感觉:

不知为什么,亦不知来自何方,

就来到这世界,像水之不自主地流;

而且离开了这世界,不知向哪里去,

像风在原野,不自主地吹。

朋友说,他每次想到死亡,内心深处都会有莫名的恐惧和战栗。我知道那种感觉,因为很早的时候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尤其是想到死后的枯寂,那种感觉就是恐惧。对“生”雀跃,对“死”恐惧,这应该是人之常情吧!

如今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大家都在拼命地追求物质生活,很少去关注我们的灵魂。物质虽然丰富了,但精神可能还是荒漠。现代化是个好东西,城市也是好东西,但在现代化的城市里我们的心灵却已经蒙尘了。

自古有“了生死”的概念,很多圣贤和大师对“了生死”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但我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路。

概况前贤的说法,大概分为两类吧!当然了,这只是我的说法,未必准确。一种是向外求,一种是向内求。

向外求主要是借助宗教,也就是借助于神,我们把心灵或者说是灵魂寄托于神的身上,通过信仰给灵魂找到归宿。向内求主要是儒家的说法,也就是孔子说得反求诸己,通过儒家的不断总结和努力,最终演变为“立德、立功和立言”等三不朽。

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但里面有个关键,那就是要信。我试图让自己相信,但却一直没有找到相信的理由,也可能是我觉得不精,或者没有真正的感知到里面的真意。

记得前段时间曾看过一本书《心安即是归处》,当时看得时候没有太大的感觉,主要可能是自己的境界不够。

但“心安即是归处”这个词汇却突然让我有种模模糊糊似悟非悟的感觉,我们在追寻的意义不就是那个让我们“心安”的事情吗?“心安”了才能知道哪儿是“归处”。

想寻找意义,想“了生死”,肯定得向内求。清空自己,认清自己,抛开一切私心杂念,找寻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找到自我了,理顺了“生”,也就会明白“死”了,“生”“死”之间就是意义所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儒家   反求诸己   波斯   枯寂   孔子   心安   生死   恐惧   说法   物质   也就是   灵魂   意义   感觉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