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问题出在哪?

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问题出在哪?

对于很多孩子进入青春期的父母而言,最大的困扰莫过于:

第一,孩子有什么心里话都不跟自己说。

第二,父母一说话,孩子就不想听,就嫌烦。

有意或无意地,孩子就关闭了交流通道,父母们不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想帮孩子也是有心无力。

莫名地,感觉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多少有些失落。

原本跟自己最亲近,什么话都喜欢跟自己分享的孩子,突然对自己有了戒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01

我们借一个网友的分享,来个实地感受。

场景一:

我:今天,我同学跟我说了个有趣的事……

我妈:你和你同学不学习?还有时间开玩笑呢?

场景二:

我:我看到了个新闻……

我妈:你还有时间看手机?

场景三:

电梯里看了眼手机

我妈:你还有时间看手机?

场景四:

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问题出在哪?

白天上几个小时的课晚上也一直在写作业,终于把作业搞定了,拿出手机看了一眼。

我妈推门进来,看到了。

我妈:别学了,你学习也没用了,干脆回家种地吧,扫大街也行。天天看手机,学什么学,浪费时间。


02

若是看到以上对话,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很可能,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三句话不离学习,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需要时时提点、督促,再三强调。

稍一不留意,孩子就会松懈,就会不学习,就会落后。

于是,孩子的生存现状就变成:

在学校里,老师不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耳提面命“多考一分,干掉一千人”。时时刻刻活在学习的重压之下。

回到家,想放松一下,谈点别的事情,家长三句话一绕,最终还是都回到学习的主旨上。

这就相当于对工资不满意的成年人,天天被人问工资,告诉他要努力工作啊,这点工资很丢人。

抑或是没有在规定年龄结婚的年轻人,聊天的对方,三句话都不离催婚,反复告诉他们:要抓紧啊,你这样不行啊。

当然,对话注定是很难进行下去的。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哪壶不开提哪壶。就是这个意思。

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问题出在哪?

那么,也许你会说,按照这个逻辑,就是不能督促孩子学习,说都不能说了?

当然不是。

父母有权利,也有义务督促孩子学习,这也是父母为了孩子未来负责任的体现。大部分孩子也能理解孩子的苦心。

问题在于度,和频率。

所有的话题都落脚到学习,每天都是谈学习,当然会有引发反感,不愿交流的时候。


03

紧接上文,我们来谈一个“超限效应”的概念。

超限效应的概念,来源于作家马克.吐温的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马克·吐温去听牧师演讲。

刚开始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

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时,已经整整过去了两个小时。

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而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实事求是地讲,这一代的独生子女,是比前几代人幸运得多,幸福得多的一代。不仅衣食,还有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保护。

但也就是因此,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烦恼。

关注过多,干预过多,“超限效应”,每天都在上演。

不论是反复提学习,还是反复提手机的问题,抑或是教导孩子各种不能做的事情,不能吃的东西。

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问题出在哪?

用我的家乡话四川话来形容便是:“一张嘴巴搁在肩膀上念。”

没想到,却因为“超限效应”,适得其反。不但没起到教育作用,还破坏了双方关心,导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交流。

为人父母,也需要“惜字如金”、“点到为止”,这也算是一种智慧。


04

我们还是借用一个网友的分享,来举个例子。

家长:中午麦当劳多下来的汉堡,你要烤箱里烤烤再吃吗?

我:不用烤了。我吃凉(常温)的就可以了。

家长:啊?你不烤,凉不凉啊。

我:没事的。

家长:要不还是烤烤吧(边说边把汉堡放进烤箱)

我:不用烤。

家长:烤一会会。

我:真不用烤。

家长:凉的吃多难受啊。

我:不难受。

家长:会拉肚子的。

我:不会的。

家长:你干嘛不想烤?

我:太麻烦了。我想吃常温的。

家长:凉的不好吃,烤一烤。

我:我说我不想烤(逐渐暴躁)。

家长:就一会会,马上就能吃了。

我:我不想烤!

家长:哎呀,烤个汉堡很快的,马上、

我:那你们问我干嘛?不就是想借我的口来确定你们心中的答案吗?

家长:你这说的什么话啊,我们肯定要问你的咯。

我:问了有个毛线用啊,你们问我烤不烤,我说不烤。结果你们又 360度环绕声线一前一后在我身边劝我烤,你们问的有啥意义?

家长:不烤就不烤呗,什么态度。

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问题出在哪?

我:……

05

沟通不是为了说服。

有几句经典流传的话叫作:

有一种冷,叫作你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饿,叫作你妈觉得你饿。

有一种汉堡,叫作你妈觉得一定要烤着吃。

来形容上面这种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其实很贴切。打着沟通、征求意见的旗号,其实是为了达到说服的目的。

或许你会说,父母还不是为了孩子好吗?冷的吃了拉肚子怎么办?

当然,每一个试图说服孩子的父母,出发点都是保护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避免孩子受到影响和伤害。我百分比相信这一点。

问题在于,有时候,保护孩子和尊重孩子,其实是两个会相互冲突的概念。

有些亏,一定要孩子自己去吃一吃,才能吸取教训。

父母一说话,孩子就嫌烦,问题出在哪?

比如,吃了冷的汉堡,拉肚子了,下次才知道要加热。

我们太爱孩子,生怕他受到一点点伤害和影响,有时候反而会引起反感和抗拒。

就沟通而言,爱重要,尊重同样重要。

当然,造成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今天是着重讨论了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点原因。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也需要不同的交流方式,这也是亲子沟通的难点所在。

当然,与其抱怨孩子总是不跟我们好好说话,思考一些原因,调整一下方向,不失为一种选择。

希望以上的分析能给家长们一些启发。

相宇

青少年教育专家 资深心理咨询师

专业解决:厌学 辍学 网瘾 学习障碍

更多青少年心理问题请点击→「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父母   孩子   常温   烤箱   牧师   马克   亲子   效应   场景   家长   工资   说话   概念   原因   时间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