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在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华裔妈妈,她从小生活贫苦,17岁从马来西亚移民美国,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毕业于耶鲁大学,创建了TWich,2014年以9.7亿美元被亚马逊收购,二儿子创办了Cruise公司,2016年以超过10亿美元的价格,被通用公司收购,三儿子是个杰出的软件工程师。

一个出身贫寒的母亲,在教育孩子上,是如何做到如此成功的?

这和“养活教育”分不开关系。

什么是养活教育?

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先生写作了一本书《养活教育》,并创立了“养活教育思想”。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这本书里,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

要在孩子小的时候,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让孩子把会做的事不断地做好,从而培养正确的三观,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简而言之,就是让孩子从做里学,用实践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与灵感,提高孩子的责任感,成长的内驱力,从而成为一个会做事,能做事的公民。

生存,是养活教育内容的核心,生存的表现形式就是行动,也就是实践。

泰国有一个非常火的公益广告,一个卖水果的妈妈,看到女儿想学切菠萝,于是亲手示范该如何切,后来看到女儿想吃冰淇淋,于是用菠萝为女儿制作了冰棒,后来女儿想把菠萝冰棒卖出去,但是却遭遇了失败,妈妈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启发女儿到菜市场去看看,别人是如何卖东西的。后来女儿学着制作广告,学着吆喝。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女儿从一次次的实践中,摸索出正确的方法,还培养了坚韧的品格,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最后这个女孩成功地考上了大学,并且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

其实这就是养活教育的一个典型示范,而养活教育的精髓则是:开动脑筋,启迪思路,改进方法,实践检验,总结得失。生存,是养活教育内容的核心,生存的表现形式就是行动,也就是实践。

“养活教育”有什么好处?

聂圣哲提到了社会上很常见的一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家长一窝蜂的送孩子去学钢琴学绘画,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孩子千辛万苦拿到了10级证书后,却不会走钢琴或者绘画这条路,前提的投入和后期的产出并不成正比。相反的,孩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音乐美术,但是像刷锅洗碗,做饭做菜这样的生存技能却完全不会,之后进入学校学习,更加缺乏时间学习家务等基本技能,而且孩子也很抵触,认为这些家务本来就应该由家长做。

此前有一则新闻,孩子因为家长提议让孩子拿出部分压岁钱支援家庭建设,遭到孩子的严词反对,认为自己的压岁钱所属权在自己,谁都不能动。可是孩子并没有想过,这些压岁钱是怎么来的,作为家庭的成员之一,自己是否有责任为家庭假设做出一点贡献和努力。

现在的孩子都非常娇贵,可以说“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作为父母,我们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殊不知,就在这种去“劳动化”的教育中,孩子越来越懒惰,脱离实践和劳动,也缺乏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和责任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养活教育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作者提倡家长,要让孩子先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做家务,树立养活自己,靠自己立足社会的意识。养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教养的基础。

泰国有一位妈妈,他的儿子有一天提出不想上幼儿园了,这个妈妈并没有打他骂他,她对儿子说,既然不上幼儿园,那么就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吧。因为缺乏技能,于是妈妈带着孩子在外面捡垃圾赚钱,孩子又热又累,想吃一根雪糕,但是因为自己身上没有钱,只得继续捡垃圾,捡了一天垃圾卖的钱,只够坐公交车回家。通过一天的劳动,孩子明白了,钱并不是白捡的,是要靠劳动挣取的,体力劳动非常辛苦,所以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够通过脑力劳动获取报酬。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孩子于是主动和妈妈说,要去上学。我相信这个孩子一方面知道生活赚钱不易,另外一方面,在以后学习过程中,不需要父母追着盯着,也会自己主动激发起成长的内驱力。

除了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内驱力,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和选择负责之外,还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主动解决问题的人。

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股神巴菲特,在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因为父亲破产,巴菲特很小就在祖父的商店里做一些零工赚钱,比如说卖口香糖等,后来卖可口可乐赚了6美分。慢慢地,巴菲特立志要挣更多的钱,于是他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学习商业和经济的知识,慢慢开创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这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的一个过程。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2007年,皮尤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分担家务事衡量婚姻满意度的三大因素之一。而心理学家梅德林发现,如果告诉孩子们放学后只需要专注学习,不用帮忙做家务,其实是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学习和个人成就,比关心家庭成员和家庭贡献更重要。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新婚小夫妻俩,因为家务问题吵架甚至离婚的案例,这其实就是因为夫妻双方某一人,轻视甚至忽视家庭里的责任的原因。

我们时常看到微博里一些博主,上传夫妻二人共同承担家务,布置家庭,一起享受做饭做菜,饭后洗碗,品茶插花的生活。养活教育不仅让人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必要的生存技能,更能够增加生活的情趣,让生活变得更浪漫,更幸福。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如何践行“养活教育”?

如果想要践行养活教育,其实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改变观念,要狠下心,放心的让孩子去实践,去操作。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遇到“直升机家长”,只要看到孩子有某种需求,就立马飞到孩子身边,孩子甚至都来不及尝试跌倒,就已经被家长保护起来。

其实这样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就好像文章的一开始,有很多家长疼爱女儿,甚至立誓要等女儿嫁人后去当老保姆,其实这是矫枉过正。孩子从做事中提升个人规划的能力,又获得了生活的情绪,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条,自己的工作也能舒心顺心。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成为了遭遇婚姻背叛的顾佳,也能独自挑起生活的大梁,精彩的活出自己。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那么养活教育到底包括什么内容呢?其实内容包罗万象,都是孩子需要过程性学习的生存基本技能。

从孩子3,4岁开始,被教的是记住家庭住址,父母的电话,学会逃生,报警,栽树养花,烧饭做菜,洗碗,擦酒杯的必备的生活技能。

再稍微长大一点,可以学习理财的知识,在一定的金额内采办家庭聚会需要的物品,规划一次家庭的长途旅行等等。

聂圣哲指出,这样做的好处是:

从家庭到田野,从街头到车间,反复练习动作和技能,手脑联动,培养耐心,逐渐学习打理各类事务,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学会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孩子的悟性不断释放,生活不断独立,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美国有一个分阶段家务计划:从孩子9个月开始,一直到孩子13岁以上,每个阶段都有新增的任务。每个阶段家长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分配给孩子相应的家务。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图片来自网络

再比如说,犹太人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也是循序渐进的:

2-3岁:父母开始教孩子辨认纸币和硬币

3-4岁,孩子要学会简单的计算

4-5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以及钱可以购买东西

6-7岁,看懂标签价格,培养钱能换物的观念

7-8岁,教会孩子找机会赚钱,把赚到的钱存进银行

8-9岁,孩子要能制定一个星期的开支计划,购物时知道比对价格

9-10岁,要求孩子定期省下一些钱,以备紧急所需

10-12岁,要求孩子制定并执行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

12-13岁,要求孩子懂得正确使用金融业务术语

在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中,父母尽量不要把家务和金钱奖励挂钩,这样会用外在驱动力代替内在驱动力。

对于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可以考虑给出任务清单,让孩子们自己协商完成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工作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协调能力,还帮助孩子认清自我优势。

上文提到的这个成功的母亲,就是通过做家务的方式,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了耶鲁毕业的亿万富豪。据孩子们介绍,母亲一开始养家很坚信,弟兄三个每天要完成母亲布置的家务才能去做别的事。母亲不仅教会孩子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辛苦,更让孩子们自己分配任务,也实在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大家发现了各自的长处,也发现了公司运行的基本规律。

可以说,是母亲的养活教育,让孩子们成长为自己的一棵树,一片天。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替孩子做,或者是替孩子遮挡住生活中所谓的风雨,殊不知一棵大树的长成,就是得需要自己将根扎深扎牢,活出自己的精彩。

尤其是在有时对女性不太友好的社会,作为父母更想为女儿多做点什么,希望女儿们过得更好更幸福,可是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女孩在被保护,富养的同时,更要拥有坚韧的品格,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最近电视剧《30而已》热播,其中顾佳惹人心疼,身为全职太太的顾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帮丈夫搞定公司订单,为儿子手撕家长。但是即使能干如此,丈夫许幻山还是出轨了。

生女儿就是用来疼的!不疼生女儿干嘛?!

女儿要富养优养,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和思想。

前段时间,吴尊发布了一条微博,是NeiNei在家亲自做的香蕉蛋糕,从图片看来真是色香味俱全,不止吴尊,黄磊也经常晒女儿多多制作的美食。

贫民妈妈养出2个耶鲁亿万富豪,“养活教育”,才是一切教育基础

很多网友表示,这是什么神仙姑娘啊?不知道哪个小伙有福气娶到这么好的老婆。

于是出现了一种观点,似乎女孩多做一点事,比如家务烹饪等,就是便宜了男人,为以后的家庭生活培养了一个高级保姆。

但其实,刻意将女孩隔离到家务之外,只培养琴棋书画,启蒙艺术细胞的做法,其实是矫枉过正。

女孩既要富养,带孩子去开阔眼界,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要进行苦养,比如说做饭做菜,洗熨衣服等等。这些事情不是为了任何人而做,而是为了孩子自身未来健康成长。

进,可以为家人洗手作羹汤;退,可以为自己做一道好菜,将小窝布置漂亮,充实的过好生活。

综合生活能力的提高,不是为了别人,恰恰是为了自己。

当然,除了女孩,男孩也当如此,时代早已发生变化,新婚姻法的颁布,让更多的女性意识到个人能力的重要,也促进了男女的平权,这早就不是一个男注定主外,在家安心当个“有趣小男孩”的时代。

男孩,也要拥有生活的能力

聂圣哲的《养活教育》是一本非常有启发的书,希望我们作为家长,可以少做一点,让孩子多做一点,有时候,让孩子尝尝生活的“苦”,才能发现生活的甜,不是吗?

我是@陈老师谈教育,也是一名二胎宝妈。关注我,获得更多教育类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耶鲁   妈妈   矫枉过正   贫民   压岁钱   菠萝   家务   儿子   家长   母亲   女儿   技能   父母   亿万富豪   能力   孩子   女孩   家庭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