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夸孩子却让他骄傲自大?是你的方式没有对!

卡尔威特说过过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演讲中,马云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现在的育儿界流行的观点就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要说夸孩子,小亿真的是举双手双脚赞同!想想我们父母那一辈,好像都很吝啬对我们的赞美。所以小时候真的很渴望被父母赞扬呢!

经常夸孩子却让他骄傲自大?是你的方式没有对!

为什么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呢?

1.罗森塔尔效应

有一次,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划了一部分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很有发展潜力,但要求班主任不要告诉学生。一个学期后发现这些学生进步很快。其实这些学生都是随便划出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

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所以家长适度地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个适度的期望,给孩子以激励,孩子会迸发出无限的潜力哟~

经常夸孩子却让他骄傲自大?是你的方式没有对!

2.自信与成功的体验有关

如果,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与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与鼓励,那么孩子就会有经常成功的体验,这种体验逐渐就会培养出自信来。

所以现在的年轻的粑粑麻麻们都意识到:孩子真的要夸!于是小亿经常看到身边的粑粑麻麻们各种花式夸娃。恨不得把娃捧上天!

经常夸孩子却让他骄傲自大?是你的方式没有对!

虽说夸娃好,但是夸孩子也是有技巧的,不能随便乱夸,而是应该抓准时机,夸到“点”上,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骄傲自满,最后得不偿失!

家长应该如何恰时恰当的表扬孩子呢?

1.恰当的时机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是完全不同的,有时候你觉得微不足道甚至很傻的事情在孩子的眼中都是意义重大的。

不要在乎孩子做的事情重不重要,有没有意义,家长只需要判断孩子做的事情对还是不对就好。

例如孩子告诉你他帮助了一个小动物,这是孩子有爱心的表现,夸孩子后嘱咐他注意安全就好。

如果孩子向你炫耀他如何神不知鬼不觉从商店偷走了玩具,家长就需要严厉的批评他,责令他改正了。

经常夸孩子却让他骄傲自大?是你的方式没有对!

孩子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的,家长在教给孩子如何压制虚荣攀比心理的同时,家长在外面也要给足孩子面子。

在外人面前要大方的说出孩子的优点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以他为骄傲的,孩子内心就会渐渐搭建起一个名为自信的桥梁,才会有信心和决心给父母争取更大的荣誉。

在接触新鲜的事物和环境时,别说孩子,很多时候连大人也会觉得心虚和退缩,而这种时候更是宝宝渴望得到鼓励和支持的时候。

所以在这种时候,粑粑麻麻更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去尝试,不害怕失败!培养孩子继续探索前进的力量源泉!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他们自己心中也是非常激动和开心的,但是他们更想要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许。所以这时候,家长们更不应该吝啬你的赞美啦!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但同时戒骄戒躁,孩子就会更有动力哦!

2.恰当的话语

“哇,你太棒啦!”、“你真厉害!”、“你好能干啊!”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会经历第一次爬、第一次走路、第一次开口说话、第一次独立吃饭…

大人们似乎掩不住心里的喜悦,脱口而出夸赞“好棒啊”。

再大一些,孩子会自己穿了小鞋子,小衣服,在家里还能帮助大人做一些简单的劳动,但得到的依旧是“你真棒”。

这种没有针对性的赞扬,会给孩子短暂的激励,但从长远来看,孩子并不知道哪里做得好,只会盲目的寻求他人的认可。

宝宝长大了呢,能帮妈妈做家务,妈妈感觉轻松多了!谢谢宝宝,宝宝真懂事!

宝宝能克服打针时的害怕,能忍受打针时的疼痛,你做到了!

.宝宝真聪明! 你真是天才!

一个劲的夸孩子“聪明”的家长真不少,“聪明”是一类夸大天赋的表扬,盲目的夸孩子“聪明”,会扼杀孩子进步。

德韦克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宝宝努力用功,会给宝宝一种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宝宝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那幅画妈妈知道你很认真地画了一个下午!画的颜色比上次更丰富了,下次也一定能画的更好~

3.擅用夸奖句式

生活中,擅用“我看见...” “我谢谢....” “我相信...” “宝宝能...能...” 等句式去夸赞孩子,孩子会更容易感受到粑粑麻麻的鼓励哦~

经常夸孩子却让他骄傲自大?是你的方式没有对!

最后,粑粑麻麻们不管是多表扬还是少表扬,都要实事求是地表扬;不管是多批评还是少批评,都要实事求是的批评。

让孩子生活在真实的评价之中,他既学会了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又学会了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这会获得真正的自信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孩子   好孩子   粑粑   句式   自大   恰当   麻麻   效应   骄傲   自信   批评   聪明   家长   父母   努力   宝宝   方式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