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自从进入冬天,南方的崽的生活就变成了“取暖还靠自身硬”,过冬全靠抖。但抖这个方法到宝宝这就完全行不通了,老父亲老母亲为了让宝宝的冬天暖和点操碎了心。暖宝宝、热水袋、小太阳......只要能保暖的东西全部用上,但殊不知这些看似温暖的“神器”其实藏着伤害宝宝的危险。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暖宝宝是家长们最喜欢用的保暖神器之一,轻便好携带,贴在宝宝身上能温暖大半天的时间。但早在2017年央视新闻就曾报道,暖宝宝会造成宝宝低温烫伤,保暖“神器”变成伤人“凶器”。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

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将鸡蛋用暖宝宝包裹,15分钟后鸡蛋是39度,3小时后为51.1度。而6小时后,鸡蛋温度达到55度,此时的鸡蛋已有七八分熟。由此可见,使用不当的暖宝宝只会给宝宝带来伤害。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什么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

开水或热油导致的烫伤,是皮肤与热源短时间接触,仅造成真皮浅层的水泡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创面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面积也不大,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

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国家卫生部的一项调查显示:0~6岁的儿童烧烫伤比例占烧烫伤患者的23%。

这种伤害很常见,家长一定要重视!


那些会导致低温烫伤的潜在威胁!


1. 热水袋

关于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的儿童意外伤害屡见不鲜。

最常见的是热水袋破裂,导致沸水外溢引起的烫伤。而宝宝小好奇心重,打开热水袋玩的情况很普遍。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解决方法:

热水袋倒入的热水不应超过60度,同时一定要记得拧紧盖子确保热水袋密封性后再给宝宝使用。


2. 小太阳

其实,小太阳是目前使用非常普遍的实用取暖器。

市场上大部分检验合格取暖器并不存在直接危险,但如果宝宝离太近就会有被高温灼伤的风险。而小太阳如果倒地,很可能会造成布料或纸巾燃烧,导致难以挽回的悲剧。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解决方法:宝宝使用小太阳时一定要有家长在旁边监护,和小太阳保持安全距离。家长购买小太阳时,尽量选择倾倒后立即断电的款式。


3. 暖宝宝

暖宝宝的安全隐患除使用不当会导致烫伤外,容易出现误食现象。

由于暖宝宝大多数是由铁粉、蛭石、活性炭等成分构成,且外包装为纸或塑料极易破坏。宝宝误食后轻则呕吐,严重则会中毒。

解决方法:在使用暖宝宝时,一定要隔着毛衣,绝对不能直接贴在皮肤或秋衣上。


应记住个人取暖物品的温度不应超过45℃,如果温度过高,应用毛巾、套子等包裹。对于婴幼儿、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由于无法自主行动或者皮肤感觉减退,对痛觉不敏感,冬季取暖时尤为谨慎。

宝宝被烫伤,及时处理更重要!

1、迅速降温

烫伤后立即用自来水或用冷水(10℃—20℃即可)冲洗,直至伤处无疼痛或疼痛明显减轻,不适合冲洗或浸泡的位置可把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弄湿冷敷。不能用冰块直接冷敷伤口(冰块温度过低反而会加重烫伤创面);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2、水疱处理

若烫伤后出现水疱,不可自行挑破,建议冷疗后用干净毛巾或纱布简单包扎,到医院就诊。

央视点名曝光的伤人保暖神器,竟有无数宝宝中招......

3.不要随意处理伤口

不要用牙膏、酱油、猪油等偏方处理,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不要涂抹带色的药水,否则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神器   保暖   太阳时   宝宝   创面   水疱   热源   热水袋   烫伤   中招   低温   伤人   毛巾   不当   央视   温度   鸡蛋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