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的几个“不要”

不要嫌字少

从儿童绘本的构成上看,文字只是一个部分。图画和文字相辅相成,所提供的细节,所营造的气氛,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可以挖掘的东西非常多。

举个例子,一本《鸭子农夫》,讲故事,看图片细节,带讨论,我和孩子们玩了40分钟。《奥莉薇》里不动声色地放着世界名画,有兴趣延展阅读与欣赏的话,沉浸多久都不好说。《旅之绘本》干脆连一个字都没有出现,可是一册在手,花一晚上参详都不过分。如果把这些书给一个学龄前儿童,哗哗哗翻三分钟就可以结束。如果你只是给娃念,再加两分钟也结束了。

所以看书和看书是不一样的,区别在于怎么看。


亲子阅读的几个“不要”


不要嫌娃插嘴

只要小家伙说的内容与正在读的这本书相关,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地乱扯,我们就有理由停下来,看着娃的眼睛,认真的听他(她)在表达什么。

我记得读《大森林里的小木屋》,罗兰的姑姑精心地梳辫子,准备去参加舞会,小酒嘴里就忽然念叨上了,“子之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里的句子,年轻姑娘出嫁的画面,多么漂亮的联想!这时候除了大加赞赏,莫非我要对她说“别闹,专心听”?

千万不要对专注这个词有什么误解,有的时候、有的场合,过分刻板会伤及小朋友的发散思维。当然,作为大人,孩子阅读的陪伴者和引领者,我们也应该逐渐培养出一种能力,如果孩子的话头像野马一样脱了缰绳,就云淡风轻地把它牵引回来。

亲子阅读的几个“不要”

不要拒绝重复阅读同一本书

每一本书,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窗口的风景对他(她)来说太重要了,他(她)不由自主地想要反复眺望,多次、多角度地观察。

《汤姆上幼儿园》《汤姆走丢了》这个系列的绘本小酒当年要求我重读不下50遍——她早都已经熟悉了每一页画面,每一句文字,还是坚持反复摩挲品咂。为什么呢?因为刚上幼儿园,她对那个陌生而新鲜的环境还不够熟悉,心里还充满了许多好奇甚至一些恐惧,于是把自己带入剧情,化身为汤姆兔,一遍一遍排练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同样,汤姆兔走丢了,该怎么办?小酒有同样的隐忧,也需要在反复的演习中克服恐惧,浇筑信心。

我们经常说教养孩子,事实上,最大限度地理解孩子,是一切教养的基础。

亲子阅读的几个“不要”

不要怕亲子阅读会影响孩子的独立

如果不算孕期的朗读,我陪小酒也足足读了13年书,一直到她赴美留学。作为一个小留学生,她经历了寄宿家庭、寄宿学校、独自越洋飞行、疫情等等考验,事实证明她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不乏见识,而且,很独立。我想,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功于我们在漫长的亲子阅读时代,除了享受趣味、增长见识、积极思考,也适时消化了她许多认知上的疑惑,同时最大限度保障了我们之间思想和情感沟通的顺畅。

所以,有条件的话,尽量多陪吧。

亲子阅读的几个“不要”

选什么书读,不要完全由娃说了算

童书海海,质量参差,有可能的话,尽量自己先过一下眼,好把珍贵的时间用在值得读的书上。

退一步说,即使是一本好书,提前了解它的内容和特点,接下来共读有备而发,可能就不至于被娃突然提出的问题难住,也方便引导关注与思考的方向。

顺便说一句,我和小酒现在关于书的交流,变成了这样子:妈妈你读过这本书吗?还没有?那没关系,我先看,然后告诉你值不值得推荐……多么熟悉,几乎完全是当年我的翻版。

其实,老朋友们应该对上述观点不陌生。之所以还要老生常谈,是因为近来我经常在童书馆做志愿者,观察到相当一部分父母在孩子的阅读问题上,还有一些不得当以及困惑。但愿熟悉的各位不要觉得啰嗦哈。

亲子阅读的几个“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亲子   汤姆   教养   限度   见识   幼儿园   过分   恐惧   当年   画面   细节   熟悉   陌生   文字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