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粮的“敌人”!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何会生虫?该如何防治?

希腊人用“木马计”撬开了特洛伊城门,而小小的米虫用现代昆虫版“特洛伊木马”,成功闯入千家万户,随时都能出现在米缸中大快朵颐,是的,不管你家米缸密封性能有多好,不管你把米缸藏在哪个角落,米虫仍然能够在米粒中快乐生活。

中国储粮的“敌人”!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何会生虫?该如何防治?

毕竟,如果从时间顺序上来说的话,米虫们可是比你更先一步成为大米的“主人”,成年米虫通常具备飞行能力,而且雌性米虫会下意识往未收割的粮食,以及囤积的陈粮中注卵,利用“象鼻”一样的吻端,米虫可以轻松在米粒上凿出一个个小孔洞,然后把卵注入其中。

为了保证卵的安全,米虫还会从自己身体内部,制造出一种特殊胶状物质封住洞口,米虫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阶段。在正常情况下,虫卵在经过一周到两周左右的孵化期之后,就能成功变成幼虫。

幼虫一般为白色,孵化后会在米粒内游走出弯曲隧道,边走边啃食米粒,经过三次蜕皮后才会化蛹,每次蜕皮就长大一点,这中间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很容易被人类直接拿去做成熟饭,到胃里来个一日游。

那些恰巧躲过一劫,并成功化蛹的幸运儿,再过个7——10天左右就能变成成虫,咬开外皮从米粒里爬出来,理论上成虫可以存活七个月到两年,不过在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米虫都只有半年左右的生命。

中国储粮的“敌人”!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何会生虫?该如何防治?

值得注意的是,蛹羽化为成虫后,米虫仍然会在谷粒中停留几天,一直到外壳骨化程度加强并足够坚硬时,成虫才会“破米而出”。相对而言,成虫比起其他几个阶段更难对付,原因也很简单,米虫虽然看上去比较恶心,但本身并不会携带什么病毒,也不会传播疾病,就算被吃下肚,人类也不会因此发病。

可是米虫成虫具备飞行能力,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一些成虫就可能转移阵地,飞到有食物的犄角旮旯里继续生活,并不断繁衍下一代,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它们身处米缸或室内时极少会飞行,不会像蟑螂一样四处乱跑。

但是米虫和蟑螂也有相似之处,比如它们强大的繁殖能力,和从残酷的生存压力下学会到的“装死技能”,米虫的繁殖能力虽然赶不上蟑螂,但也算是自然界中少有的强者,每次繁殖都能够产下数百颗颗虫卵。

在这短短几个月的生命中,米虫可以繁殖将近10次,另外,成年雌虫破蛹后3天内,就能够得到交配机会并开始产卵,因为雌虫会产生一种信息素,雄虫便会在谷粒外等待它们出现,在雌虫3-6个月的生命期内,大约会产下300-600枚卵。

除了超强的产卵力,成虫还有假死性。

中国储粮的“敌人”!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何会生虫?该如何防治?

当米虫受到干扰时,它们会把腿拉近身体假装死亡,静静地躺上几分钟,等威胁解除后又恢复活力,所以一旦米虫在你的米袋里安了家,很快你就能在家里任何地方见到它们的踪影,而且它们还会躲在木地板下,因此有木地板的家庭更容易出现。

有趣的是,雌虫有时候在一颗谷粒上产的卵不止1枚,最多甚至可以产5枚,但最后只有一只米虫能够活下来,这是因为当一颗谷粒中有两只以上幼虫时,它们就会自相残杀。

此时如果两只幼虫的头都朝一个方向,那么后面的幼虫就会利用位置优势咬死前面的同伴,如果它们刚好面对面,就公平竞争,提前感受弱肉强食,不过还有一种例外情况,当两只幼虫的头朝着相反方向或者隔着一定距离时,幼虫们将会迎来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

他们俩会因为食物不足而发育不良,体型相对较小,羽化时间也相应延长,所以有时候我们能看到一些体型明显比较小的米虫,这就是原因所在。

如果真要问生虫的大米还能不能吃,那肯定还是没问题的,大米生虫是可以吃的,一般米虫都比较干净,只要处理掉再把米淘干净,就可以继续食用,没有必要一袋米里面生几只虫就全部扔掉。

其实一般情况下,大米是不太容易生虫的,因为大米都比较干,含的水分很少,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宜生虫,而家庭储存的大米容易生虫子是因为放久了,而且一粒米够米虫吃几个月的,也无需额外补充水分,被米虫吃过的米粒表面会呈现灰粉状碎屑和白道沟纹。

中国储粮的“敌人”!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何会生虫?该如何防治?

如果米虫数量很少,这些大米还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大米已经严重碎屑化,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再食用了,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米虫一年能繁衍的次数也会发生些许变化,4~12代都有可能。

在气温30摄氏度的条件下,米虫仅需26天就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在气温18摄氏度时,米虫则需要将近一百天才能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所以越是温暖的地区,米虫问题就越是严重。不过在温度低于11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时,米虫就会停止产卵,如果温度实在过低,米虫还会进入休眠状态,一直持续到温度适宜为止。

如果你们觉得这种不会传播疾病,本身也没啥攻击性的米虫只是个“软脚虾”,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作为一种储粮害虫,雄性米虫会散发聚集信息素,招引同伴和异性来共享美餐,还会招来两位“远方亲戚”,玉米象和谷象共享美食。

中国储粮的“敌人”!密封包装的大米,为何会生虫?该如何防治?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个国家的调查报道显示,世界平均年仓储粮损耗占年产粮总量的10%左右,地处亚非拉热带的有些国家甚至高达30%,在众多导致粮食品质劣变的因素中,由储粮害虫导致的损失是最主要原因之一。

被米虫咬过的粮食除了会变成碎屑外,还容易发热变软,进而容易引起霉变,很容易吸引害虫前来光顾,然后这些害虫又会引发连锁反应,不仅会吃下霉变的粮食,还会继续糟蹋其他正常粮食。

1953年,谷斑皮蠹随着粮食贸易传入美国加州,总计给美国带来了大约2.2亿元经济损失,20世纪50年代的2.2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美国当局花了整整五年时间,进行了高达6万次调查,最后用溴甲烷熏蒸了超过396万立方米的谷仓,才算是大致控制住谷斑皮蠹的大面积入侵。

而2013年流行一时的澳洲“薰衣草小熊”里面的麦粒,就因为被中国海关检疫出活体米虫而被禁止进口,如果咱们这些普通人想要杜绝米虫的出现,那也还是有几种小手段,比如米虫怕低温,那我们就把米、面放入冰箱,不用急冻室、放冷藏室就行。

几乎能够保证没有一只米虫可以顺利成长,亦或者在米缸里面放一些“香料包”,什么大蒜啊花椒啊大料啊都行,这些具有挥发性物质的东西能够有效防止米虫出现。

如果你嫌麻烦,那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有陈粮,每次少买些大米 及时吃完再买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粮农组织   大米   谷粒   成虫   米缸   虫卵   幼虫   碎屑   米粒   害虫   摄氏度   蟑螂   中国   粮食   敌人   能力   时间   何会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